第五十六章 希然典妾
夥計搖搖頭,說道:“沒有了,她是每日起早貪黑,養豬養雞種菜種地?33??都是她一個人。她的婆婆金氏,隻是在旁邊指手畫腳。除此之外,還要做飯,好不容易能休息了,還要做針線,賣了換線,給相公交束脩。
村子裏的人,都羨慕朱希然能娶了這麽一個好老婆。這老婆真是沒話說,很能幹,又漂亮,知書達理。隻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做了西席之後,還勾搭上有錢人家的小姐。所以,才以無子作為貶妻為妾的借口,貶了玉娘。”
“你倒是很替這個玉娘開脫。”
“老爺,您說笑了。小的,隻是看不過,一邊享受別人的好,還一邊算計別人的這種人。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考上秀才的,真是把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
夥計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絲帕,遞給顧崇喜,說道:“這是玉娘的繡品,老爺品鑒。”
接過絲帕,顏色是很素雅,青灰色的,上麵繡著幾塊嶙峋的石頭,後麵還有幾根竹子。若是隻有翠綠的竹子,顏色顯然和青灰色不搭,可是添上這幾塊嶙峋的石頭,有這個過渡一下,倒顯得很有氣勢。
“有些新意,很少有人選這個顏色,更少的人,在帕子上繡個石頭的。”
夥計見著自家老爺這麽讚賞,然後道:“青灰色的布,便宜。但是繡品的價錢是一樣的。所以,玉娘都會選些便宜的布,然後繡上不同的圖案,爭取能多掙一點。”
“倒是有些心思。”顧崇喜從衣袋裏拿出一張銀票,說道:“去錢莊,把這換成現銀,拿過來,另外再找三個壯碩一點的夥計過來,快去快回。”
“好嘞。”
身邊的小廝,問道:“老爺,您不怕是這小夥計拿了玉娘的好處,過來您這裏說項?”
顧崇喜笑道:“這夥計,說話辦事向來牢靠,進了鋪子已有五年,你可見他那裏做的不合適了。而且,他也能分得清楚,每年二十兩銀子的工錢,活兒還不是很重,有時間能回去照顧家裏。
再說,玉娘的條件,你也聽見了。連刺繡用的布,都為了省那幾文錢,要選個冷門的顏色,然後再絞盡腦汁,畫了圖樣自己去繡。你認為她能拿出來多少來打動夥計。
更不用說,她能這麽吃苦,顯然很滿意這個夫婿。如果讓她選,她還是想要現在的生活,不見得就想換個地方生活,和一個未曾謀麵的人共度後半生。”
“這……”小廝說道:“是有些冒險,一個女人,但凡是能過下去,再怎麽難也會熬下去,很少有出走的。”
“還有,我派了不止一個人去查探消息,結果,你猜如何?”
“說法一致。”
顧崇喜點頭道:“你還是很清楚的啊。”
“老爺應該之前就接到消息了,這個夥計應該是最後一個找您來報信的吧。小的也覺得奇怪,您都到了這麽幾天了,也早托人去辦了。怎麽今天要給錢的時候,夥計才來匯報。
這和您一貫的做法,不符。原來,老爺您早就定了主意,最後隻是再確認一下。老爺,您真是高啊。”
“你也還是這麽會給人帶高帽。”
二人正說話著,忽然有敲門聲。
“誰啊?”
“顧老爺,是我呀,我是朱家莊的劉媒婆。”
顧崇喜看了一眼小廝,那小廝就飛快地跑過去開門去了。
“是您來了,快請進。”小廝做出一個請的動作,非常熱情,然劉媒婆感覺很不錯。
她又看到顧老爺,真是魂都要飛了。若不是知道他四十了,真是一點都不像,保養得相當好。甚至比那崔貨郎看著還小,但是身上的氣勢卻完全不同。
平心而論,顧老爺長得並不好,隻能算是一般。但是,他身上有種成熟男人才有韻味,那種很可靠的感覺,仿佛隻要他在,一切都不是問題。好像這世上,就沒有什麽能難住他的。
如果再要年輕上幾歲,劉媒婆真希望自己能跟上這麽一個男人,而不是便宜了別人。
換上招牌式的笑容,劉媒婆坐到錦凳上,對顧崇喜說道:“顧老爺,人已經帶過來了,就在下麵了。”
“好,你辦事就是穩妥。顧全,來。”
“好的,老爺。”叫顧全的小廝馬上遞上早已準備好的賞銀遞給劉媒婆,說道:“找您辦事,真是麻煩您了,這車馬費,您務必收下。”
“這怎麽好意思呢?”劉媒婆接了錢袋,說道:“顧老爺就是爽快。”
出手大方,不拖泥帶水,而且這小廝說話讓人覺得真是不錯。
“哪裏,哪裏。”
“按照這行的規矩,看過人,檢查過沒問題,就要給聘金了。人馬上帶上來,顧老爺,您等一會啊。”
顧崇喜點頭,道:“好,多謝多謝。”
不多話,牢靠,出手大方,真是個好人選,再次覺得自己給玉娘找了個好人家。
不一會,玉娘就被劉媒婆和婆婆金氏攙著,進入顧崇喜的房間。
“這,是不是要給錢了?”金氏問道。
“哪裏有這麽快,要驗貨的,驗完就給的。”劉媒婆死看不上這金氏,剛送進人來,就伸手要錢。
顧崇喜的房間是套間,顧全把劉媒婆和金氏安置在外間,自己將玉娘給抱了進去。
“驗貨,是什麽意思?”
劉媒婆喝著茶,看了一眼金氏,說道:“這是行話,要讓大夫驗一下,有沒有病啊,漂亮不漂亮什麽的。總不能像娶媳婦兒一樣,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吧。”
金氏的眼皮跳了跳,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可是又說不上來。“那要是沒有驗過,怎麽辦?”
“帶回去啊。”
“那怎麽能行呢,你當時不是這麽說的。”金氏在家裏的時候,說話罵人那是一套一套的,可是到了外麵,有些嘴笨。
“頂多給傷幾兩銀子,作為補償。”
“會給幾兩?”金氏馬上就打上這個主意了,要是能多驗貨幾次,每次都給傷幾兩銀子,可是比玉娘賣繡品掙得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