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三位老臣
至尊寶問起袁縣令為什麼之前救他的時候一直昏迷不醒,原來這一切也都是項羽的陰謀。項羽知道袁縣令生性剛毅,到了荊州肯定不會承認自己做了背叛朝廷的事,所以故意讓他喝了迷魂酒把他弄暈。想趁著宣和帝審問他的時候看到他昏迷,以為是他畏罪故意逃避的,就可以有理由直接賜他死罪。
陶侃有些不解,「照理說現在南楚除了宣和帝就屬他項羽權利最大了,宣和帝都要讓他三分,為什麼他還要這麼大老遠地把岳父從廣陵押送到荊州讓皇上親自審問,皇上不也是都聽他的。」
「陶侃你還是年紀太輕了,這裡面學問可大了。現在項羽要殺一個人自然如同捏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但是捏死了螞蟻之後可能就要接受老和尚的念叨,而這些老和尚正是朝廷中那幫向著李大人,袁縣令這樣的老臣,所以他是想借宣和帝的手殺了袁大人。這招既是借刀殺人,也是殺雞給猴看,為的是在百官面前彰顯他現在的絕對權威。」至尊寶這類的官場電視劇看多了,深諳其中的道理。
袁縣令向至尊寶豎起大拇指,「袁某人佩服將軍,我也是到了天牢之後苦苦思索才想到的這個答案,沒想到將軍竟然思維如此通透,字字珠璣直接點破真相。」
「大人過獎了,這也是受了我家鄉的人做事風格的啟發。」
「侃兒,你要好好向小魚舅舅學習啊,同樣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他能學到精華的部分,怎麼你卻還跟個小孩子似的。」
陶侃被袁縣令批評了也是不敢作聲,唯有恭敬地點頭稱諾,不再像以前那樣不以為然。
至尊寶有些想笑,想當初陶侃他娘都管不住他,現在卻被自己的岳父管得服服帖帖。他為陶侃求情道:「袁大人,話也不能這麼說,陶侃在我們家鄉學的可不少,孝順長輩尊敬師長,你看這不你被困天牢,他冒著天大的危險都要來救你。你可別說是我救的你,沒有他主動提出要去,這事我也不會知道的。」
袁縣令畢竟是內斂不善表達情感的人,他看了看陶侃,陶侃也同樣看了看他,兩人都彼此不說話了,至尊寶拉起兩人的雙手,「翁婿之間不用多說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哈哈哈。」
翁婿兩人對視一眼也哈哈大笑,笑聲傳遍了山谷之間。
「哪裡來的笑聲,莫非項羽已經帶人攻上來了,來,眾人隨我一起出戰,我就不信邪能勝正。」昭都督聽到山谷間傳來的笑聲,以為是項羽的軍隊在那囂張地大笑,馬上披掛上馬準備迎戰,眾人如何相勸都不肯聽。
這時只見至尊寶和陶侃中間扶著袁縣令有說有笑地出現在飛虎軍的轅門前。
眾人見原來是至尊寶帶著袁安邦平安回來了這才鬆了口氣,看到至尊寶彷彿看到了救星一般。
「爹爹,我好想你啊!」袁小花第一個沖了上去撲在父親懷裡,那日她無意中聽到昭都督找韓信談話,說起至尊寶和陶侃都去救被抓到荊州準備處死的袁縣令了,差點暈死過去。好在她還算堅強沒有吭聲,到自己的房間哭了整整一晚,早上眼睛腫得像兩個核桃,還為了不讓大家擔心,騙大家說自己染了眼疾。
自此之後,她天天晚上都求老天爺保佑讓至尊寶和陶侃帶著父親平安回來。果然她的誠心感動了老天爺,如今看到父親真的安然無恙地回來,她也不顧及身為女子的矜持上去就是一個大大的擁抱。
「乖女兒,爹爹也想你啊。」
「娘子,你相公我為救岳父也是差點連小命都丟了,你是不是也得抱抱我說說想我了?」陶侃在一旁擠眉弄眼地說道。
「哼!」袁小花對陶侃瞪了個白眼,「爹爹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你們都把我當小孩不告訴我,我為什麼要想你,我還要怪你故意對我隱瞞事實呢,今天晚上罰你在這荒山裡過夜不準進我房間。」
眾人聽到這兩口子之間的對話,不禁都捂著嘴笑,看今天陶侃怎麼辦。
「小花啊,你就不要為難侃兒了,他這次為了救出我也是出了不少力,差點連命都丟了。剛剛我由於昏迷的時間長了些腿腳有些不便,上坡的那段路還是他足足背了我三里地。也不知道你今天讓他睡那麼硬的山地,他這腰還受不受得住,以後要是落下病根那就麻煩咯。」袁縣令這時做起了和事佬。
陶侃偷偷地給岳父抱拳感謝,袁小花嬌羞地走到陶侃身邊,「怎麼樣腰沒事吧,我給你揉揉。」
「對對對,這裡,嗯……娘子這麼一揉舒服多了。」陶侃一臉享受,小夫妻兩小別勝新歡當場喂大家吃狗糧,袁縣令看得也是直搖頭,剛說陶侃辛苦了就只顧照顧陶侃不關心自己父親了,唉,女大不中留啊。
「安邦是你嗎?」這是人群中李達攙扶著雙目失明的李密走了出來。
「是我,丞相。你的眼睛?」袁安邦看清對方的長相雖然那人雙目失明,但他記得這是自己在荊州時,唯一一個和自己統一戰線的清官李密。
李密和袁縣令多年未見,兩人也只是偶有書信往來,這次又見面,雖然李密已經失明,但是在他心中似乎已經看到一個鮮活的袁縣令站在他面前。
「安邦不必在意,當我這歲數能不能看見東西我已經不在乎了,只要能活得開心就行了。今天我能有生之年再見到你和昭展這兩位老友已經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昭展?莫非丞相說的是當時和您一樣名冠荊州的御史大夫昭大人?據說當年他隨吳越王到了吳越之後就消失不見了,沒想到我今天還能一睹他的尊榮。」袁縣令目光掃向人群,一眼就看到身披甲胄的昭都督雖然年過花甲但還是一副英姿颯爽,他篤定此人就是昭展。
忙上前行禮,「學生安邦給昭先生行禮了」
「袁縣令不必行此大禮,我如何做得你先生,想我也有許久沒做過文章了。」昭展回想起當年自己還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時候也是感慨萬千。
原來袁縣令當年寒窗苦讀時,愛昭展的文章勝過李密的文章,他的文風都是向昭展學習的,所以尊稱他為師傅。可惜後來等到他入朝為官的時候,昭展已經來吳越了,連見一面的機會也沒有,差點成了人生一大憾事,現在也算如願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