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

  「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說

  九字源自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卷篇登涉篇,云:「祝曰:」臨兵斗者,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辟」。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惡。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把「數組前行」誤抄成「數組在前」或「陣裂在前」,而沿用至今。這九個字分別的意思是:


  臨


  身心穩定

  表示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志,表現堅強的體魄。


  結合天地靈力——降三世三昧耶會

  手印:獨鈷印

  咒語:金剛薩埵心咒


  兵


  能量

  表示延壽和返童的生命力。


  行動快速如鏢-——降三世羯摩會

  手印:大金剛輪印

  咒語:降三世明王心咒

  斗


  宇宙共鳴

  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湧出鬥志的表現。


  統合一切困難-——理趣會


  手印:外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法身咒

  者


  復原

  表現自由支配自己軀體和別人軀體的力量。


  萬物之靈力,任我接洽——一印會

  手印:內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降魔咒

  皆


  危機感應

  表現知人心、操運人心的能力。


  解開一切困擾-——四印會


  手印:外縛印

  咒語:金剛薩埵普賢法身咒

  陣


  心電感應/隱身

  表示集富庶與敬愛於一身的能力。


  透視、洞察敵人心理-——供養會


  手印:內縛印

  咒語:蓮花生大士六道金剛咒


  烈


  時空控制

  表示救濟他人的心。


  分裂一切阻礙自己的障礙——微細會


  手印:智拳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在


  五元素控制


  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運用超能力。


  使萬物均為平齊-——三昧耶會

  手印:日輪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前


  光明/佛心

  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


  我心即禪,萬化冥合-——根本成身會


  手印:寶瓶印(或隱形印)

  咒語:摩利支天心咒


  說法印:拇指與中指相捻,其餘自然伸舒。


  施無畏印:屈手上舉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心向外。


  禪定印: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兩拇指相接。


  降魔印:右手置右膝上,手指觸地。


  與願印:手自然向下,指端下垂,手掌向外。


  智拳印:雙手作金剛拳(四指握於拇指中),以右手握左手食指於胸前。


  臨:雙手十指緊扣,食指伸出相接。


  兵:續上手印,中指覆於食指之上。


  斗:續上手印,食指收回,中指伸展相接。


  者:續上手印,拇指、食指、小指伸展相接,其餘緊扣。


  皆:續上手印,十指收回緊扣,左手在前。


  陳:續上手印,雙手緊扣,右手在前。


  列:續上手印,作智拳印。


  在:續上手印,十指伸展,手心向外,拇指、食指相接。


  前:續上手印,作禪定印。


  不動明王印:雙手食、中二指伸出,右手握於左手手心。


  降三世印:雙手交錯,小指相扣,拇指、中指相接。


  在佛教密宗中,諸佛有所謂自性輪身,正**身,以及教令輪身之分。所謂教令輪身,即諸佛顯

  現威猛忿怒之形相,以摧破魔障。而明王即為諸佛的教令輪身。


  明,即光明普照之意。因明王借佛的智慧光明摧破眾生之煩惱業障,所以稱為『明王』。


  密宗最重要的明王有八位,稱『八大明王』分別是:


  孔雀明王——因身坐孔雀而得名。能息災除難,護持佛法,利益眾生。與一般明王呈忿怒形相不同,此明王為慈悲的菩薩相。以此明王為本尊的修持法,是密宗最重要的修持法。


  馬頭明王——即印度神話中的毗濕奴。此明王頭戴白馬頭,頭髮如怒吼之獅。能除一切眾生之災厄,鎮一切眾生恐怖,解除一切眾生危難。


  不動明王——傳說乃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是東南西北中五大明王中,居中鎮守之明王。其重要程度可與孔雀相比。此明王能夠摧毀邪魔,教化眾生,並引導迷妄眾生歸佛法正途。


  降三世明王——所謂降三世,即降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的貪、嗔、痴三毒。是鎮守東方之明王,有時也稱此明王為勝三世或金剛摧破。


  軍荼利明王——鎮守南方的明王。軍荼利是梵文,意為『甘露』。此明王能摧伏魔障,以大慈悲方便心顯現忿怒之形,令修行者得以速得成就。以此明王為本尊所**的秘法既稱為軍荼利明王法,能降魔息災,驅除蛇障熱惱。


  大威德明王——梵名閻曼德迦,別稱降焰魔尊,有大威德力,能斷除一切魔障,摧伏一切毒龍。六臂六首六足。鎮守西方。


  金剛夜叉明王——又名金剛盡,金剛啖食,配於北方。能啖食穢惡,消災除難,摧伏邪濁。三面六臂,五眼怒張。手持金剛鈴,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


  無能勝明王——無能勝意既無不可破。相傳是釋迦牟尼化身。有無比自在之神力,能降服眾生煩惱魔障,顯現憤怒之形以對治惡魔。四臂四面,每面各有三目,青蛇環繞,發如火天,梵文為『提婆』。乃有情眾生因所行之業而得到的殊勝果報之一,又稱為『天人』或『天眾』。是凡人所能**得到的最善,最快樂的境界。只有**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為天。但仍未能脫離輪迴,一旦前業享盡,則再墮紅塵。除此以外,天又指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佛教中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欲界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韌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則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


  帝釋天——梵文為釋迦提桓因陀羅,意為『能天帝』。一般譯為帝釋天或帝釋。相傳世界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山頂的善見城即為帝釋天統領諸天之住所。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稱三十三天。帝釋就是三十三天之主。因為帝釋並不斷七情六慾,所以曾為求美女而與阿修羅王大戰。最後講和,修羅王送美女給帝釋,而帝釋以甘露回報。


  大梵天——梵文為摩訶婆羅賀摩,意即清靜,離欲。本來是印度神話中的創造神兼毀滅神。在佛教中,他居住於色界的初禪天,故又稱為大梵天王。同時他又是釋迦的護法天王。


  摩利支天——梵文是摩利支提婆。即『陽焰』和『威光』之意。本來是印度的光明女神。相傳她是帝釋的隨從。據佛經記載,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無人能見,能知,能害,能欺騙,能責罰。因此特別被武士所信奉,成為武士的守護神。


  吉祥天——福德女神,是毗濕奴的妻子。因為專門司掌福德,所以又稱『功德天』。是鬼子母的女兒。


  韋馱天——私建陀提婆,直譯為『陰天』。相傳釋迦生前曾答應帝釋,自己去世后就給帝釋一顆


  佛牙以便供養。當釋迦去世后帝釋持七彩寶瓶準備拿取佛牙,卻被羅剎鬼所盜走。韋馱天即奮起追趕,搶回佛牙,並因而得到諸天眾王的稱讚。


  大自在天——居住於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即印度的濕婆。是毀滅,苦行,舞蹈之神。五首,三眼,四手。第三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


  鬼子母神——護法二十諸天之一。又稱為歡喜母或愛子母。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舉行慶賀會。


  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女子。女子隨行,不料中途流產,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發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後來她果然應誓,投生王舍城後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喂之。釋迦聞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際,藏匿她其中一名兒女。鬼子母回來后遍尋不獲,最後只好求助釋迦。釋迦勸她將心比心,果然勸化鬼子母,令其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


  阿修羅——又稱阿須倫,阿素羅。含意有三:一為非天,因阿修羅有天之福,無天之德。二為無端正,因阿修羅醜陋無比。三為無酒,阿修羅不飲酒。阿修羅是六道之一,又是『八部眾』之一。生性多疑好怒,爭強好勝,常與諸天爭戰。阿修羅王名叫『羅呵』,居住於須彌山北大海之底。因見帝釋由海面經過,認為帝釋無禮,因而發兵大戰諸天,互有勝負。最後帝釋得佛幫助而戰勝,阿修羅也從此皈依佛法,成為八部眾之一。


  金剛,一般所說的金剛,即指四大天王。他們各自率領八大神將守護四方天下。住於須彌山腰的犍陀羅山。


  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梵文,直譯為『多聞天王』。因傳說他常去聽釋迦說法,所以稱『多聞』。率領夜叉、羅剎等守護著北方郁單越洲。他與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話中又是施福護財的善神。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門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國家,後來誤解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八支刀。因此多聞天王在日本就成為了鎮守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居住在須彌山黃金埵,率領諸毗舍闍(顛狂鬼)主守東方弗提婆洲。青衣,紫發,紅甲,手持大刀。


  增長天王——梵文為『毗流馱迦』。率領鳩盤荼(雍形鬼)守護南方閻浮提洲。因據說此天王能令他人增長善根,故名。穿紫衣,顯忿怒相,持金剛杵。


  廣目天王——『毗留博叉』。據說能以清靜天眼觀察守護世界,故名『廣目』。居住於須彌山白銀埵。能率領諸龍族及富單那(餓臭鬼),守護西方瞿耶尼洲。臂掛黑絲,手持赤索,身穿紅衣,身上纏繞一龍。


  觀音又名觀自在,觀世音,光世音。傳說觀音能顯現各種化身,應不同的人變化不同外貌和身份說法救度眾生,所以觀音有多個化身。


  不動明王——傳說乃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是東南西北中五大明王中,居中鎮守之明王。其重要程度可與孔雀相比。此明王能夠摧毀邪魔,教化眾生,並引導迷妄眾生歸佛法正途。


  降三世明王——所謂降三世,即降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的貪、嗔、痴三毒。是鎮守東方之明王,有時也稱此明王為勝三世或金剛摧破。


  軍荼利明王——鎮守南方的明王。軍荼利是梵文,意為『甘露』。此明王能摧伏魔障,以大慈悲方便心顯現忿怒之形,令修行者得以速得成就。以此明王為本尊所**的秘法既稱為軍荼利明王法,能降魔息災,驅除蛇障熱惱。


  大威德明王——梵名閻曼德迦,別稱降焰魔尊,有大威德力,能斷除一切魔障,摧伏一切毒龍。六臂六首六足。鎮守西方。


  金剛夜叉明王——又名金剛盡,金剛啖食,配於北方。能啖食穢惡,消災除難,摧伏邪濁。三面六臂,五眼怒張。手持金剛鈴,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


  無能勝明王——無能勝意既無不可破。相傳是釋迦牟尼化身。有無比自在之神力,能降服眾生煩惱魔障,顯現憤怒之形以對治惡魔。四臂四面,每面各有三目,青蛇環繞,發如火天,梵文為『提婆』。乃有情眾生因所行之業而得到的殊勝果報之一,又稱為『天人』或『天眾』。是凡人所能**得到的最善,最快樂的境界。只有**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為天。但仍未能脫離輪迴,一旦前業享盡,則再墮紅塵。除此以外,天又指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佛教中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欲界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韌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則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


  帝釋天——梵文為釋迦提桓因陀羅,意為『能天帝』。一般譯為帝釋天或帝釋。相傳世界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山頂的善見城即為帝釋天統領諸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韌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則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


  帝釋天——梵文為釋迦提桓因陀羅,意為『能天帝』。一般譯為帝釋天或帝釋。相傳世界中心有一座須彌山,山頂的善見城即為帝釋天統領諸天之住所。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稱三十三天。帝釋就是三十三天之主。因為帝釋並不斷七情六慾,所以曾為求美女而與阿修羅王大戰。最後講和,修羅王送美女給帝釋,而帝釋以甘露回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