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六月
1984年6月,香港九龍觀塘區。
一座原本是一座以代工服裝為主的工業大廈,卻被裝扮的煥然一新,外牆刷上了「新電杯迷你四驅車大賽」的宣傳海報。
大廈室內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裝潢,並且,安裝了這個年代堪稱奢侈的冷氣系統。
因為,84年還處於香港前景不明,樓市蕭條的階段。
新創業系自然乘此機會,抄底買入了不少工業大廈。
由於這種工業大廈目前還是以工業工地來估值,而沒有考慮到周邊商住宅的價格,但是,後來隨著製造業遷移到內地,大量的工業大廈轉型成為倉庫、辦公和商場之後,不少的工業大廈的估值比之以前,增長了百倍,甚至比投資香港是其他類型的樓盤迴報率更高。
即使是從建築成本的角度考慮,這種工業大廈也非常划算,僅以建築成本的兩三倍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建成的大樓,無論是改造使用,還是將來等到土地價值大漲后脫手賣掉,都是一筆非常划算的投資。
即使不是立志成為香港地產行業大佬,但林棋旗下的新創業置地公司,卻是一直在買買買,在82年~84年之間,成為香港地產市場最大的買主。光是買下了工業大廈,就有57棟,總面積達到47萬平米。
由於旗下的不動產資源較多,所以子公司舉辦的活動,為了節約成本考慮,自然是使用母公司的旗下的建築。
每一年的6月份,新電公司會在香港舉辦「新電杯」迷你四驅車全球總決賽,經過數年的推廣,迷你四驅車的銷售網路覆蓋了全世界100多個主要的國家。積极參加迷你四驅車大賽的國家,已經有57個。這項賽事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歷史上天宮模型公司的大賽。
因為,天宮模型公司推廣迷你四驅車是直到80年代末才開始跟動漫行業合作,藉助動漫IP,來刺激迷你四驅車的銷量和推廣比賽。真正迎來井噴的是90年代,但是好景不長,90年代娛樂資源已經遠遠超過80年代了,再加上互聯網的出現,迷你四驅車火爆也就十多年時間。
但是新電玩具公司則是在80年代初就藉助一系列組合拳,不斷的推廣迷你四驅車競技比賽。而且,比天宮模型公司更慷慨大方,給予的獎金也更多。除此之外,電視直播作為大殺器,也讓比賽顯得正規了不少,比之於被當作過家家的活動。
比賽的規則也一直根據各國的參賽者和銷售代理商的意見,一直在進行小範圍的改動。84年的比賽規則,則更加成熟。確定了洲際比賽,決出32強。32強之前的比賽,由各國的經銷商進行贊助舉辦。
之後,16強的參賽地址,選擇在香港。這筆成本開支,則是由新電公司承擔。
今年比賽的冠軍和亞軍的獎金,提升到了50萬美元和30萬美元。其他的參賽團隊,即使是僅止於16強也可以拿到1萬美元的獎金,以鼓勵其參加比賽。
舉辦的場地費用和對於參賽者提供的交通、住宿補貼,還有就是獎金開支,預算規模也暴漲到了4500萬港元。雖然,比賽已經能夠通過現場廣告和冠名權,以及現場出售四驅車周邊來實現一些收入,但收入也僅只有幾百萬規模,還不足以填補活動開支的零頭。
以舉辦一場比賽本身的收入來考慮,肯定是虧損的項目。但是一場盛大的比賽,並且,通過跟全球各地的媒體合作,進行宣傳和直播,從而給新電玩具公司吸引大量的眼球效應,這才是關鍵之處。
因為,光是84年的前5個月,迷你四驅車的銷量就超過4000多萬台,加上配件和周邊,全球銷售額近20億港元。扣除了各種營銷成本之後,收入腰包的凈利潤也超過1億港元。也正是因為,強勁的利潤,使得新電玩具公司可以持續的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和宣傳。
事實上,迷你四驅車的技術含量不高,所謂研發投入,主要也不過是設計更漂亮的造型,更多投入集中在宣傳上。這種產品,完全靠著宣傳和眼球效應驅動銷量。一旦沒人關注,它自然很難成為熱銷的產品。
所以,新電玩具公司除了斥資舉辦昂貴的全球賽事之外,還投入大量的資金拍攝動畫、電影、電視劇。
《四驅英豪》的動畫版本剛剛在全球颳起了流行旋風之後,真人版的《四驅英豪》再度席捲世界。《四驅英豪》真人版的電視劇,是由新電公司和星辰電視台聯合投資製作,一共26集,預算達3000萬元,在這個年代的香港,絕對是豪華大製作。一集就高達百萬多元,這個成本已經不是在跟電視劇做對比了,甚至,很多的電影,預算也遠遠不如《四驅英豪》。
這個年代的香港影視製作人,還是對得起這樣的預算的。換做是21世紀,給1個億預算找國內或香港大部分的知名導演,讓其製作電影,之後,其絕大部分的預算,都被用來請跟他關係好的團隊,比如,某個特效工作室是他哥們,某女星是他朋友,非用不可,某某劇組跟他合作慣了,你請世界級的團隊,對不起,我不用。這種利益輸送,天價請一些關係戶,迅速的吧成本吞噬的七七八八,如果,這批人有良心的話,或許勉強能派出一部能看的電影,投資人不會受到損失。但很多情況下,天價預算請的人,都是用腳拍片,真正把自己的名聲和口碑當回事的。
也就極少數,像成龍、徐克、周星馳等等,吃相好看一點。給了錢之後,至少會認真的拿錢拍片。
後世很多「大製作」,本質上就是水貨,2億投資的預算,以片酬,利益輸送等等方式先吞掉1.8個億,剩下2000萬去拍片。這樣,自然不能指望其質量,對得起投資了。
好萊塢也是一樣,腐敗的一逼,很多億萬富翁,投資了幾部電影就被內行的巨星和導演耍的團團轉,成功的從富豪階級淪落為中產階級。
後世有國內土豪迷信好萊塢,覺得國內坑錢的太多了,決定到好萊塢投資,但是……結果發現,國內坑錢的手段,都是好萊塢玩剩下的,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一樣的……
內行人互相勾結,來騙土豪的投資,根本不需要電影票房來實現利潤,只要通過吃掉投資,就可以讓很多人發一筆橫財。而這群人是有圈子的,坑人都是互相介紹,利益均沾。搞不明白這裡面花招的,自然就被內行人糊弄的掏出大筆真金白銀,結果,得到了一部明星一堆,質量很糟的賠錢電影。
後來,好萊塢資本回報率越來越低,美國投資電影成為很難賺錢的行業,本質上,就是那種坑錢的人太多了,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
相對而言,資本巨頭佔據主導權,進行長期的投資布局,被坑的概率就低了。新電玩具公司的迷你起驅車,就是長期產業布局,即使公司內部的人員貪污一點,吃香也絕對比有錢的土老帽拿著錢去找大名鼎鼎的導演舉行拍片,結果,錢全部被騙走,獲得一部爛片的結局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