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劉裕西行
p
從取得徐州大捷始,距今劉裕已駐守彭城一年有餘。
一年以來,在索承明建議下,劉裕效仿河西,將彭城周邊土地統統分給庶民。
而劉裕敢這樣做,也多虧去年鮮卑入侵,致使當地大戶逃亡,留下了大量無主土地。
為了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劉裕還親自擔任了『勸課大夫』一職。
他在彭城國屬官協助下,循行郡縣,核定戶籍,勸課農桑。
只用了短短一年,通過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劉裕很快讓彭城、東海等郡縣安定下來。
如今彭城國,已不復剛佔據時那樣破敗,漸漸出現興旺之象。
除此之外,劉裕又徵調民夫重新整修了一番城池,使其比原先愈發堅固、高大。
唯一美中不足者,受戰亂影響,當地商旅不振,貿易不興。
即使如此,劉裕通過降低賦稅等措施,吸引來一些商賈,最大程度上振興了徐州經濟。
在治理彭城一年中,劉裕所作所為,為他贏得了極大美譽,吸引了不少人才投靠。
先後有彭城人劉鍾、到彥之、下邳趙倫之等文武大才主動來投。
……
這天,在彭城內一家酒樓上,有兩位氣質不凡的客人,正憑窗而坐。
其中一人文士打扮,渾身上下充滿滄桑與憂鬱氣質,神色之間更是難掩疲憊。
在文人儒生對面,坐著一個魁梧雄壯之中年大漢,滿身英氣讓人不可逼視。
大街上,人影寥寥,除了幾個沿街小販外,幾乎沒什麼叫賣聲。
「雖然承明對衛朔恨之入骨,可也不得不欽佩其治政手段高妙。」
「衛朔初入河西時,曾言:天下,無農不穩,無兵不安,無工不強,無商不富!自此拉開了河西大變革序幕。」
「當時在下並不太理解其中深意,而今細細思來,這十六個字真乃治國圭臬!」
「咱們只是用到了一點皮毛,而彭城雖未大富,卻也煥然一新。」
「錯非北方大亂,致使商旅絕路,去年商稅當不止二十萬貫。」
「唉,二十萬貫夠幹嘛?眼下河北將亂,時機稍縱即逝。」
「主公,難道甘願坐失良機?」
隨著那個文士一番質問,對面那個中年人臉上一陣抽搐。
坐在一起交談者,正是劉裕與其幕僚索承明。
從太元十九年春,擊破慕容隆始,劉裕任彭城內史已有一年時間。
徐州大捷,雖然讓劉裕贏得巨大聲望,並取得彭城、東海兩郡統治權。
但也給劉裕帶來不少麻煩,王恭奏聞天子,重新起用劉牢之,便是專為提防他。
哪怕劉裕與劉牢之兒子劉敬宣結為兄弟,仍然免不了被劉牢之猜忌。
一年來,劉裕不得不收斂羽翼,小心翼翼地暗中培植力量。
同時,他還利用一切機會,向天子表忠心,牢牢抱住天子這根『粗大腿』。
依靠靈活多變之手段、策略,總算讓劉裕在彭城、東海一帶站穩腳跟並紮實根基。
另外,劉裕看得分明,目前他擁有的一切,全來自於軍功。
也唯有不斷攫取軍功,他這個寒門小子,才能在世家林立的江東立足。
彭城,地處北方第一線,時刻在鮮卑鐵騎威之下,其他人畏之如虎,不敢不上。
偏偏劉裕甘之如飴,始終衝鋒在前線,靠著血與火闖出一番天地。
開春以來,河北形勢不容樂觀。
魏燕之間蠢蠢欲動,即將爆發一場大戰。
這對劉裕而言,又是個千載難逢之立功機會。
只要再次立下殊勛,哪怕不能與王恭分庭抗禮,也有望與劉牢之平起平坐。
於是,他接二連三上書朝廷,請求北伐。
只可惜,劉裕人微言輕,朝廷上下根本不重視其提議。
「裕當然不想坐失良機,可朝堂諸公……」劉裕滿臉不甘道。
「哼!朝堂上下皆碌碌之輩,若皆如主公一樣雄心勃勃,恐怕天下早太平了。」
正當劉、索二人長吁短嘆時,卻見劉道鄰匆匆闖入包廂。
「兄長,天子密函。」
劉裕從兄弟手上接過密函,打開一瞧,頓時喜出望外。
原來在密函當中,天子已明確告訴他,朝廷即將北伐,劉裕將擔任前鋒大將。
「太好了!兄長,這下咱們總算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與滿臉興奮的劉道鄰不同,索承明滿臉狐疑地接過密函,仔細看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抬起頭,頗為不解道:「天子怎麼忽然轉了性?」
聞言,劉裕身形一頓,臉上笑容漸漸隱去,凝眉沉思起來。
是呀,天子怎麼一下子對北伐來了興趣?
「道鄰,你即刻派人去去打聽一下,看看朝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
「諾,小弟遵命。」
……
劉裕幾乎沒費什麼功夫,便將事件來龍去脈調查清楚。
按說,今年是淝水大捷后,北方形勢對大晉最有利的一年。
其中佔據關中的後秦日益衰落,已不足為慮。
而魏燕兩國雖強,卻因彼此恩怨而將爆發大戰。
若此時朝廷傾力北伐,不僅有望收復青兗二州,還有可能深入河北腹地。
然此次北伐由會稽王促成、天子附議,使得北伐大軍由兩派人馬組成。
除了他這個先鋒大將外,對於主將人選,天子與會稽王爆發了激烈衝突。
其中天子屬意王恭,而會稽王一力推崇讓譙王司馬尚之。
上陣打仗最忌上下不能一心,哪怕劉裕自己不心存歹念,也擔心被他人賣了。
眼下北伐還是沒影的事,朝野上下已為主將人選吵成一團。
這仗還怎麼打?劉裕心頭不禁蒙上一層陰影。
「主公也不必過於擔心,朝廷不是還請來河西幫忙?」
「衛朔這個人雖然心狠手辣,但還算有擔當,真到了關鍵時候,絕對靠得住。」
提到大都護衛朔,劉裕心底對北伐多了一絲信心。
他想了一會兒,忽然道:「爾等且說,我要不要去河西一趟?拜訪一下大都護?」
「去河西?」索承明、劉鍾、劉道鄰、劉鍾、臧喜、到彥之等人面面相覷。
「主公怎麼忽然想到要去河西?」
劉裕起身來到窗前,望著院子中盛開的桃花怔怔出神。
俗話說:二月梅花三月桃!
料峭春寒中,院子中桃花已悄然綻放,暗香襲人。
從古至今,踏春賞花都是一大雅事。
看著紅花,喝點小茶,與友人唱和幾句詩文,想想都有意境。
望著滿院粉紅色,劉裕思緒不由又回到了大前年冬天。
無論什麼時候劉裕都承認,他能有今天成就,除開天子提拔外,也多虧衛朔提點。
甚至劉裕私下裡也認為,連為人處世、行事風格也頗受大都護影響。
對河西、對衛朔,劉裕心底總有一種既敬且畏之感。
如今他努力往上走,不正是為了有一天能理直氣壯地面對衛朔?
他提出去河西一趟,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眼下外部形勢大好,暫時不慮有外敵入侵。
內部雖有些不穩,可只要天子還在,其他人誰也不敢輕易朝他下手。
趁此機會好好去河西走一趟,不僅做到心中有數,也可藉機向大都護問問北伐事宜。
「眼下北伐在即,朝廷這邊我們不能指望什麼,唯一能依靠者還是大都護。」
「大都護講誠信、有實力,只有取得河西支持,裕才放心帶領大家北伐。」
「我離開期間,一切事務暫由索先生、劉鍾、劉道鄰三人負責。」
「若爾等意見相左,則最終由索先生定奪。」
劉鍾乃彭城舊屬,官居彭城主簿,當初曾率領眾人守御彭城,在當地威望較高。
劉裕留下此人,主要是為了穩定人心。
其餘兩人,一個是他親弟弟,一個是他心腹幕僚,足以保證離開后,大權不至旁落。
其他人見劉裕安排妥當,便不復多言,紛紛按計劃行事。
數日後,待將彭城一切安排后,劉裕帶上向靖、劉懷肅、劉道規,與心腹侍衛丁旿一同踏上西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