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南下蕭關
p
時光在各種紛紜複雜的世事中,緩慢地步入了太元二十年底。
表面上看河西像往年一樣沉浸在節日氣氛當中,其實暗中已做好了突襲蕭關準備。
當日採納了崔浩提出來的攻秦、助燕、觀晉策略后,衛朔遂下令謀取蕭關、安定郡。
左司馬王鎮惡受命坐鎮高平城(今固原),節制桓振、薛彤等將,負責大戰指揮。
高平城原屬鮮卑多蘭部,位於高平川(今清水河)河谷,現為朔州北地郡轄地。
越過高平城向東南前行,便進入蕭關古道,再繼續深入就將進入瓦亭峽、蕭關。
這天午時,一隊斥候闖入高平城,給王鎮惡帶來了蕭關一線最新軍情。
蕭關,位於高平城東南,為秦漢時抗擊游牧民族進犯關中之西北屏障。
秦漢之際,古蕭關又稱瓦亭關、瓦亭城。
其北依瓦亭峽,依山傍水,群峰環拱,四達交馳,為用兵扼要之地。
而瓦亭峽是一條巨大的峽谷,橫貫六盤山。
其雖非絕壁,卻險峻雄奇,是往來軍馬難以逾越的狹長地帶。
瓦亭峽谷外是連綿起伏的丘陵斜坡,山勢向東逐漸高聳。
秦人除了在峽谷地勢險要處修建了長城關隘外,另又倚山勢修築了一座瓦亭城。
由此而形成一條點線結合的完整防禦體系,而瓦亭城便處在整個防禦帶中心。
自古便素有「鐵瓦亭」之稱,喻其易守難攻。
也正是這個緣故,收復蕭關是河西東入關中計劃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數年來,河西與後秦以蕭關為界,以北屬河西,以南歸後秦,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
這種勢力範圍劃分早已成雙方默契,並被雙方所認可。
然今天,為了實現東進戰略,河西將強行打破這種默契,為日後奪取關中贏得先機。
據斥候來報,後秦依託長城、瓦亭城嚴密布防蕭關一線,謹防河西越過蕭關。
……
在高平城東,有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周圍街道戒備森嚴,到處是巡邏的士卒。
房間內,牆上掛著一副巨大地圖,王鎮惡正和桓振、薛彤、李恂等將領商議軍情。
早在數天前,眾人已接到斥候密報,獲知姚碩德已率隴西精銳回援武關。
眼看突襲蕭關、安定時機已然成熟,王鎮惡當機立斷,親率六千步騎秘密潛入高平。
與此同時,參軍司又下令抽調一萬步騎進駐北地郡,準備隨時南下支援。
很顯然,河西要利用此次機會,一舉控制蕭關,在安定郡方向,對長安形成攻勢。
此時,王鎮惡正手執木杆,指著地圖上要地,在給眾人介紹蕭關以及安定郡情況。
「雖然姚萇為人十分無恥,打仗也未必有姚碩德厲害,可他卻很有戰略眼光。」
「後秦之崛起,皆賴於姚萇以安定為根基,才最終盡取關中之地。」
「鑒於安定之重要性,後秦建立后,為其諸軍鎮之首,一向由宗室出任鎮將。」
「目前安定鎮鎮將為姚顯,與後秦鎮東將軍、雍州刺史楊佛嵩共領步騎一萬餘人。」
「其中蕭關駐有三千多人,其餘人馬皆分佈在安定郡境內。」
「如此說來,安定豈非唾手可得?」桓振眼前一亮道。
王鎮惡微微一笑道:「差不多是這樣,由於後秦實力衰弱,需要防守的地方又多。」
「哪怕明知蕭關、安定十分重要,也抽調不出更多兵力駐守。」
「以前,安定駐軍還能與雍城駐軍互相呼應。」
「而今隴西精銳東還,只剩下安定駐軍已是孤掌難鳴。」
「不過,考慮到蕭關易守難攻,河西軍想要順利拿下也並非易事。」
「蕭關乃險關要塞,直接攻打恐損失巨大,在下思來想去唯有搞偷襲。」
自從受命出征以來,王鎮惡便一直在考慮,怎樣才能以最小代價拿下蕭關。
他抬頭看了桓振一眼,故意激將道:「道全,大都護曾多次誇獎你智勇兼備,不知爾可敢領兵去打蕭關?」
桓振忙單膝跪下道:「這有何不敢?卑職從加入河西軍始,便一心想上陣殺敵。」
「今日願立下軍令狀,若拿不下蕭關,甘受軍法處置。」
「好,道全壯哉!」王鎮惡很欣賞桓振一往無前的勇氣。
他取出調令,遞給桓振道:「這是調軍密令。」
「你帶上五百精銳,即刻秘密潛往蕭關。」
「偷襲之事事關重大,務必小心謹慎。」
桓振接過軍令,抱拳施禮道:「遵令!」
……
這天夜晚,夜黑風急,烏雲蔽月,伸手不見五指。
但見一支軍隊在山道峽谷中急速前行,正向數裡外的蕭關疾馳。
這支人馬約莫五百人,各個勁裝打扮,全是彪悍士卒,領頭者赫然是河西猛將桓振。
這五百人全是軍中精銳,擅長攀爬之術,專門用以偷襲險關要隘。
眾人越過一條山脊,前方忽然出現無數亮點,在夜空中排成一條長線。
不用問,桓振曉得那就是長城了,而各個亮點正是烽燧中點燃的火把。
其中那一片大片火光聚集處,應該就是蕭關所在。
說起來,蕭關實際上也是長城的一部分,是整個蕭關點線防禦體系之核心。
桓振讓五百人隱蔽待命,他自己悄悄抵近觀察。
只見蕭關城牆只有兩丈高,外面是緩緩下降的巨大斜坡,斜坡下還有數十丈落差。
對河西軍而言,地勢並不十分險要,桓振相信手那五百人都有把握攀上城牆。
看起來,蕭關似乎很容易被突襲。
但很快桓振就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雖然蕭關城牆不高,但城頭聚集了大量守軍士卒。
在火把照耀下,整個蕭關猶如白晝,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守軍發現。
屆時恐怕不等河西軍靠近城牆,就會被秦軍弓箭手射成刺蝟。
在守軍兵力明顯佔優之下,想靠五百人硬奪蕭關並不現實,冒然交戰只會損失慘重。
以桓振之精明,自然不會選擇冒險。
他又仔細觀察了片刻,發現長城上駐軍很少,只有巡邏隊在來回巡視。
並且蕭關有直通長城的馳道,只要設法上了長城,河西軍就可進入蕭關關內。
不過,由於長城依山而築,山體險峻陡峭,四周又都是光禿禿的石頭,且石頭十分圓滑。
在沒有攜帶攻城器械之下,人很難攀越。
唯一好處就是不容易被發現,而一旦被發現,守軍只需將攀岩繩索隔斷,就能輕易摔死他們。
桓振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最終還是決定從長城上去。
比起與數量眾多的守軍正面交鋒,他更願意冒著繩索被割斷之險。
並且桓振認為,只要小心謹慎,未必就一定會被守軍發現。
……
原本蕭關就屬前線重鎮,守軍不敢怠慢,幾乎晝夜不停地巡防。
而今隴西軍團東調,讓蕭關守軍提高了警惕,不僅將巡邏範圍擴大,還加強了巡邏密度。
只不過,守軍兵力實在是不足,除了重點把守蕭關外。
面對十餘里長城,根本無法全部顧及。
他們只能用來回巡邏的方式,對整條長城進行巡視。
今晚夜色特別黑,正是偷襲奪關之絕佳良機。
在一座一片山體暗處,桓振默默注視著長城上動靜。
只見每隔一段城牆,就插有一火把。
火光照亮了城牆,可以依稀看見巡視士兵身影。
通過觀察,桓振很快發現,大約每隔半柱香左右,巡哨士兵就會出現一次。
也就是說,他們只有半柱香時間發起突襲。
這對桓振來說,足夠了。
當一隊巡邏士卒剛剛消失,他立即向身後擺擺手,只見兩名士卒迅速向山岩上攀去。
看得出來,兩人都是攀岩高手,身上背著繩,手上套著攀岩鋼爪。
兩人向壁虎一樣,迅速向山上攀去。
他們選擇的地方中間有一處山腰可停歇,從山腰再向上爬十餘丈就可攀到長城牆根處。
不多時,兩名士卒到了牆根,並打下了岩樁,又將兩條繩拋了下來。
桓振與其餘士卒立即拽著繩索向上爬,不一會兒眾人全到了牆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