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應對之策
p
對衛朔而言,最大成就並非是收復了多少失地。
而是歷經十年,為河西打造了一套運行良好的政治體制。
文武分制更是已深入人心,都護府、將軍府各自分管政事、軍務,誰也不干涉對方。
除非發生重大事故,衛朔才會召集眾人,舉行軍政聯席會議。
除了左右長史、司馬四位文武重臣外,只有部分司、曹主事會應邀參加。
這天,數十名河西高層聚在議事廳內,濟濟一堂。
大家尚沉浸在新年過節氣氛當中,互相打著招呼、開個玩笑。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卻聽門外有侍衛大喊一聲。
「大都護到!」
眾人紛紛起身行禮,只見衛朔精神抖擻地走了出來。
他走到自己座位前站定,對眾人回禮道:「各位請坐。」
眾人又重新坐下,大廳內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衛朔對秘書郎郭逸點了點頭,示意他來主持議事。
郭逸輕咳一聲,語氣嚴肅道:「諸位,建康發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
「天子之死,雖說在意料之中,但它會對河西造成不利影響。」
「今日大都護將爾等召來,是讓大家獻計獻策,還請諸位暢所欲言。」
剛開始,議事廳內十分安靜,大伙兒都在整理思路。
過了一會兒,衛朔看了一眼宋繇,笑道:「不知體業對此有何看法?」
宋繇微微向衛朔欠了欠身子,轉身對眾人道:「主公,臣認為天子暴斃是南朝內部矛盾不斷累積所致,她不會就此而恢復平靜。」
「相反,少了天子壓制,南朝累積的矛盾將會持續不斷爆發。」
「左長史之意是說,天子暴斃只是拉開了江東暴亂的序幕?」旁邊宗暢插言問道。
宋繇點點頭道:「的確如此!」
隨著宋繇、宗暢帶頭開口,現場氣氛漸漸活躍起來,更多人參與到討論當中。
「臣也贊同左長史所議,為了避免更大損失,請主公趕緊下令人員、物資撤離江東。」
崔宏話音剛落,姜紀又介面道:「除了商業影響,臣認為江東大亂對河北影響最大。」
「河北?廷綱覺得江東陷入內亂,會讓魏國失去牽制?」
「然也!」
「江東一亂,北魏將少一重要制衡力量,拓跋珪勢必將加快南下腳步。」
「而今年河西重心在關隴,僅靠四分五裂的後燕,怎麼可能擋得住魏軍南下?!」
「嘶……這倒是個難題。」對此,衛朔眉頭緊皺,感到頗為棘手。
「主公,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眾人聞言皆轉身望去,原來是右長史崔浩。
崔浩一向足智多謀,入河西以來,屢屢獻計獻策,所言所謀無不中的,從不無的放矢。
今見他開口,不僅衛朔本人期待不已,其他人也都安靜下來,等待崔浩說話。
「主公,以目前河西實力而言,若關中、河北兩頭兼顧,終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與其如此,不如在力有未逮之際,先全力拿下關中。」
「當然了,臣此議也不是全面拋棄河北不管不顧,『助燕大計』還應繼續下去。」
「眼下右司馬不正北上遼東?」
「只要南北二燕聯合起來,哪怕無力阻止魏國侵吞河北,至少也能延緩拓跋珪南下腳步。」
「而當下河西最是缺少時間,只要有一段時間緩衝,待關中大事一了,主動權不就又回到河西手上?」
聞言衛朔苦笑幾聲,道:「這人吶,果然不能太貪心!」
「我總想著將關中、河北一舉拿下,卻忽略了河西本身實力不足。」
「伯淵不愧是國士,所謀十分周全。」
「既如此,大家都說說關中這一仗到底該怎麼打,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滅掉後秦?」
一說到軍事部署,眾人不由將目光轉向旁邊王買德、段業、蒯恩等將身上。
王買德一看左右兩大司馬皆不在,而他作為軍方最高軍職所,理應發言。
東入關中乃河西重大戰略計劃,長久以來,河西上下一直在為實現此目標而努力。
私下裡,參軍司更是不知制定了多少作戰計劃,可每次都因時機不成熟而放棄。
歷經多年不斷完善,入關計劃幾乎已做到了最完美那一步,就等著亮相這一天。
接到大都護示意,王買德起身走到地圖前,拿起竹竿介紹起來。
「大家請看,隨著河西軍相繼拿下安定、上郡,整個關中已被我軍四面重重包圍。」
「戰事一旦打響,河西軍將從東北、西北、西三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
「從而讓後秦陷入四面圍攻中,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嗯,大軍泰山壓頂,的確能一舉滅掉後秦,可這樣是不是太死板?」
面對異議,王買德不慌不忙道:「這樣做比較穩妥。」
「然正如剛才所言,戰術太死板,容易讓我軍陷入一城一地爭奪戰中。」
「因此,上述所言不過是佯攻,吸引後秦注意罷了,真正的殺招在東線。」
「東線?河東?」
接下來王買德將作戰計劃詳細介紹給眾人聽,聽得眾人眼中異彩連連。
……
待眾人離開后,衛朔又將崔浩、宋繇兩人留了下來。
說來說去,他還是有些不放心河北局勢,想再跟兩位重臣交交心。
「風雨欲來風滿樓啊!」
嘆罷,衛朔看了兩人一眼,充滿苦澀道:「孝武帝一死,江東恐離大亂不遠矣!」
「斥候來報,王恭、桓玄、天師道等勢力都在緊鑼密鼓地備戰。」
「而江東一亂,少了大晉威懾,拓跋珪肯定不會再縮手縮腳。」
「河北形勢將不可避免地向不利河西的方向發展。」
「可眼下河西又不能放棄唾手可得關中,去強行插手河北。」
「兩位皆智謀深遠之輩,爾等且說,假若河北局勢崩潰,今後河西又該何去何從?」
崔浩捏著下巴道:「主公,若無意外,天子駕崩后,南朝力量勢必向南退縮。」
「如此一來,朝廷對青兗一帶的控制力將大為減弱。」
「而一旦河北局勢崩壞,主公且說,後燕殘餘勢力在走投無路之下會逃向哪裡?」
「青徐?」衛朔心中一動道。
「沒錯!正是青徐。」
「假若南朝穩定,慕容餘孽自然無法成事。」
「可當江東上下打成一鍋粥時,難保不會讓慕容德等人割據青徐。」
「屆時河西已拿下關隴,再無牽制,就可趁南朝自顧不暇,打著收復失地名義出兵,一舉將勢力擴張至海邊。」
「主公不是一直抱怨沒地方發展水師,等拿下青州,還怕找不到合適的港口?」
「主公,伯淵此言甚妙。另外,我們也別忘了蜀地!」
「早在前年,牛壽率流民回歸時,曾特意點出,蜀地不穩,各方矛盾重重。」
「今天子一死,蜀中勢必將爆發動亂。」
「若運作得當,河西當有望將蜀地納入掌控之中。」
崔、宋這一番分析,算是說到了衛朔心坎兒,讓他一掃心頭陰霾。
而崔浩又擔心衛朔冒進,忙又再三提醒道:「主公切莫操之過急,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拿下關中。」
「嗯,伯淵放心,朔心中有數。」
「等開春后,河西就將展開滅秦大戰。」
安慰過崔浩,衛朔忽然一拍腦門道:「哎呀,差點兒忘了,江東那邊該如何表奏?」
宋繇略一沉思道:「主公乃外藩諸侯,不宜過分介入朝中紛爭,措辭用意當持中立,哪怕對會稽王司馬道子也要表達恭順、支持之意。」
「以便與各方結個善緣,好方便將來河西南下蜀地或東進青齊。」
「除此之外,晉陵公主這根線也應抓緊,眼下雖然用不到,將來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