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463章 魏軍南下

第463章 魏軍南下

  一  p

  在衛朔忙著進攻關中時,拓跋珪也沒閑著。


  他趁著南朝、河西自顧不暇,聯合東燕慕容盛悍然出兵,攻打中山。


  拓跋珪兵出幽州之後,沒有直奔中山,反而先進攻西邊常山郡。


  面對魏軍強大攻勢,常山各地官吏、守軍逃的逃,降的降,整個郡縣都歸附了北魏。


  順利拿下常山,讓拓跋珪長長出了一口氣。


  說實話,在出兵河北前,他一直擔心河西軍東出太行山。


  而拿下常山,等於堵住了河西東出井陘關道路,接下來他總算能放心進攻中山。


  雖然慕容麟還掌握著中山、高陽、博陵、巨鹿四個郡國,但沒人認為他擋得住拓跋珪與慕容盛聯合進攻。


  而常山望風而降,也說明慕容麟統治並不得人心。


  相反,魏軍在東燕協助下,正努力改變原有形象。


  當初,進攻常山時,魏軍俘虜了大批燕軍俘虜。


  拓跋珪一改往日習慣,下令將俘虜全部釋放,以收攬河北人心。


  三月十一,拓跋珪抵達常山,他隨即下令拓跋烈南下進攻趙郡,以威懾鄴城慕容德。


  隨後他又遣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率領五萬之眾,進攻常山東南的巨鹿郡。


  與此同時,拓跋珪再三嚴令,任何人不得擄掠地方。


  此舉雖然惹得一眾胡虜不滿,卻贏得大批漢族文臣、豪強支持。


  三月十九,拓跋珪率軍進攻中山,在與慕容盛會師后,成功包圍了盧奴城。


  翌日,北魏、東燕聯軍對後燕發起了總攻。


  後燕之主慕容麟以身作則,指揮守軍依託城牆,竭力抵抗。


  雙方從早晨一直殺到黃昏,城內守軍共殺傷聯軍數千人,才堪堪迫使對方停止進攻。


  魏軍多是騎兵,擅長野戰,而不善於攻城。


  東燕倒是以步兵為主,可慕容盛姦猾,生怕與慕容麟拼個兩敗俱傷,讓魏國坐收漁利。


  於是,大戰開始后,慕容盛一直出工不出力。


  而拓跋珪暫時又不能與對方翻臉,只好強忍內心不滿,另想他法。


  眼看強攻不行,他對眾將說:「早在戰前,寡人就料到慕容麟不敢出戰,一定會選擇固守城池,苟延殘喘。」


  「而我軍不善攻城,假若繼續猛攻下去,肯定會造成重大傷亡。」


  「萬一久攻不下,不僅徒耗糧草、士氣,還會置大軍於險地。」


  「不如先去進攻其他地方,然後,再回過頭來攻打中山,如此比較妥當。」


  「另外,我軍離開后,慕容盛恐怕會對戰事更加用心。」拓跋珪嘴角一哂道。


  隨後拓跋珪自中山轉道南下,向東進攻博陵郡魯口。


  拿下魯口之後,拓跋珪遂在當地駐紮下來。


  面對魏軍咄咄逼人之態,後燕人表現不比後秦人表現好到哪兒去,各地官吏紛紛逃亡,


  博陵太守申永對麾下吏民說:「眼下上天已拋棄了燕國,非人力所能抗拒。」


  「魏王神武英明,寬和仁愛,率眾百萬,號令如一,這是湯武之師啊!」


  「我欲歸降,你們也各自散去吧。」


  申永投降讓拓跋珪大喜過望,這是魏國南下以來,主動投降人當中官職最高者。


  他不僅親自接見了申永,還任命對方擔任中書令,負責起草文告。


  不過,在順利拿下常山、博陵,並包圍中山後,魏軍南北兩線開始遭遇挫折。


  北燕慕容會聽說魏軍大舉南下,他立馬率軍疾行,反攻幽州。


  雖然在在封真、莫題等將堅守下,遼東燕軍沒能攻下薊城,但是卻佔據了漁陽縣。


  漁陽縣乃今密雲,位於薊城東北部,屬燕山山地與華北平原交接地。


  她是薊城通往遼東塞外的重要門戶,素有「京師鎖鑰」之稱。


  漁陽丟失,引起幽州一片震蕩,若非薊城還在,莫題等給力,說不定幽州已得而復失。


  在幽燕遭遇危機時,南線進攻趙郡的拓跋烈也遇到了麻煩。


  當下趙郡歸屬南燕,慕容德沒有消極防守。


  他派南安王慕容青等人率軍趁夜出城,偷襲魏軍,結果一舉將魏軍擊敗。


  最後,慕容德擔心激怒拓跋珪,惹來報復,強行下令大軍停止追擊。


  隆安元年三月,對於拓跋珪而言,喜憂參半。


  大軍出師以來,雖然順利攻佔了常山、博陵等地,也收納了眾多後燕官吏士人。


  然而,中山一直未下,而薊城又受到遼東侵擾,南下更是又連連受挫。


  這一連串失利,讓拓跋珪意識到原來打下常山以後,分兵為戰,過於樂觀了。


  於是,拓跋珪吸取教訓,下令暫停向南,將全部兵力集中起來,一起進攻中山。


  三月底,魏國集中了十四萬之眾,將中山團團包圍起來。


  若是加上東燕軍隊,聯軍總數將高達近二十萬人。


  如此一來,給城內守軍帶來巨大壓力。


  ……


  拓跋珪騎在馬上,遙望著中山城,忽然問身邊張兗。


  「洪龍,你如何看待近來傳得沸沸揚揚的讖語——『胡無百年運』之說?」


  「不過是無稽之談罷了,是河西故意在擾亂我大魏人心。」張兗面無表情道。


  表面上看,魏國蒸蒸日上,很有一番新朝氣象。


  其實內里暗潮湧動,胡漢雙方矛盾已是劍拔弩張,只差點燃那根導火索。


  而當讖語傳入魏國后,更加激起鮮卑貴族對漢化政策不滿與怒火。


  在他們看來,唯保持民族特性,才有望走出胡無百年運的怪圈。


  不然,哪怕魏國統一了天下,最終也會被漢人同化,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說實話,以前拓跋珪支持張兗等漢族文臣推行漢化,並未考慮那麼深遠。


  他只是單純地看到,推行改革后,讓魏國國力大漲。


  然今日流言讖語一出,才讓拓跋珪忽然意識到,推行漢化政策意味著民族消亡。


  眼下拓跋珪已陷入了迷茫,一方面理智告訴他,拓跋人若想入主中原,甚至一統天下,唯堅定不移地推行漢化。


  另一方面,他又覺得那些鮮卑貴族所言不無道理。


  若是最後拓跋一族不存在了,那他今天的浴血廝殺還有何意義?

  看著對未來充滿迷茫的魏王殿下,張兗滿嘴苦澀。


  大都護狠啊,一招打在了魏國軟肋上。


  雖然雙方還未正式交鋒,可魏國已失了先手。


  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魏國就將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展開激烈交鋒。


  最後,不管哪一派勝出,魏國都將元氣大傷,將再也無力與河西爭雄。


  突然之間,張兗心中冒出一股怨氣,魏王為何不像大都護衛朔一樣出身漢族?

  或者說,那個衛朔幹嘛不是胡人出身?

  如此一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也不用再為眼前麻煩感到憂愁。


  在城外魏軍上下心思各異時,城內慕容麟已知中山陷落在即。


  眼下他還沒投降,倒不是他寧死不屈,而是慕容麟壓根兒不敢投降。


  要知道城外可不光有魏軍,還有東燕慕容盛在。


  不管慕容盛心底如何看待父親慕容寶,可明面上他必須擺出一副孝子賢孫模樣。


  對於殺害慕容寶的兇手,慕容盛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


  既然再無退路,慕容麟只好擺開陣勢,打算與敵決一死戰。


  戰事進行得相當慘烈,近二十萬聯軍圍著中山日夜攻打不休。


  四處城牆紛紛告急,慕容麟帶著親衛四處奔波,鼓舞守軍將聯軍擋在城下。


  好在城內守軍多是慕容麟心腹,在他督促下,總算擋住了聯軍第一波攻勢。


  然眾人深知,如此下去,城池遲早會陷落,眾人將終究難逃一死。


  於是乎,一部分人不甘心就這樣死去,遂密謀暗通拓跋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