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入城勸降
p
得知後秦有意投降,衛朔大喜過望。
若能逼姚興父子投降,倒也省了攻城之苦。
攻城戰太過慘烈,而像攻打長安這等雄城,往往會兩敗俱傷。
「主公,若能逼姚泓投降再好不過。」
「畢竟當下河北不穩、江東將亂,關中少些損失,將來也好用在其他地方。」
「不錯,玄伯所言正合我意。」
衛朔仔細想了想,覺得崔宏提議十分有理。
不妨先試一下,成了更好,不成再打也不遲,左右後秦也逃不出河西手掌心。
沉吟片刻,衛朔決定派人與後秦洽談投降一事。
挾渭南大勝餘威,大都護衛朔以姜紀為特使,進入長安敦促後秦投降。
與此同時,十萬河西軍兵臨長安城下,引起後秦一片震怖。
……
隨著狄伯支投降、尹緯病逝、姚旻自焚、姚碩德戰死,姚萇留給姚興的五位輔政大臣只剩下姚晃一人。
而自從痛罵姚興一頓后,丞相姚晃就再也不上朝理事。
整日里醉生夢死,除了飲酒還是飲酒。
而其他朝臣同樣人心惶惶,都開始為日後生活打算起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姜紀代表河西進入了長安城,實施勸降。
來到城下,姜紀小心翼翼地爬進吊籃,被城頭秦兵拽了上去。
好巧不巧,他剛從吊籃中出來,就眼看到旁邊站著韋道福。
「在下姜紀,不知將軍是……」姜紀故作不識問。
「在下韋道福,歡迎姜參軍來長安。」韋道福裝模作樣地拱拱手道。
「原來是韋將軍,幸會幸會。」
「請特使移駕,殿下與列位大人已恭候多時。」
「既如此,請韋將軍前面帶路。」
城門與皇宮相距數里,韋道福親自帶人護送姜紀離開。
途中,韋道福趁著他人不注意,在姜紀耳邊,低語道:「這……這個,姜大人,大都護為何要招降羌人?」
「如此一來,我等所謀豈不將落空?」
姜紀扭頭看了一眼韋道福,發現對方一臉局促。
他不由輕笑幾聲道:「道福務憂,大都護早有交代,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爾等都是有功之臣。」
雖然姜紀再三表示,別管世家所謀成與不成,都是大功一件。
但韋道福心中依然不能釋懷,以他對大都護的了解來看,結果不同,世家待遇肯定也不同。
當一行人來到宮門時,早有人前來接應。
「韋校尉辛苦了!特使,請隨某入宮。」
「呵呵,有勞。」
姜紀拱拱手,跟著來人進了皇宮。
而韋道福盯著姜紀背影,久久不肯離去,若依他本意自是不願河西招降後秦。
原本關隴世家都已謀划好了,等長安戰事打響,他們就將找個機會打開城門。
甚至關隴世家還打算在獻城之後,謀取擁立之功。
他們準備在大都護入主長安當天,一起勸大都護稱制建國。
這是關隴世家精心策劃了許久的見面禮,可如今隨著後秦投降,恐成泡影。
「道福不用灰心,這和談一事,成與不成還得兩說。」
「即便最終後秦選擇了投誠,你我也可繼續謀划擁立之功。」
韋道福轉身,循聲望去,卻見杜坦不知何時站在了他身後。
「萬昌?你何時過來的?」
「剛到!一接到河西特使入城消息后,我就立馬趕了過來。」
「唉,後秦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接下來我們需儘快安撫眾世家,千萬不要鬧出幺蛾子。」
「對對,對!還是賢弟思慮周全。」
不提眾世家下去如何協商,單說姜紀隨宮衛到了大殿。
大殿內,後秦人目光複雜地盯著姜紀。
眼下,就在長安城外,十萬河西軍已將長安包圍地水泄不通。
站在城頭遠遠望去,全是一座座高聳入雲的井闌、投石機。
見識過那些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后,後秦就不再對守城抱有任何信心。
同時,有關新平攻城戰的各種細節傳說,開始在長安守軍中廣為流傳。
最誇張之處,竟言河西軍用投石機一炮轟塌了新平城牆。
在萬眾矚目下,姜紀平靜地向姚泓深施一禮。
「在下姜紀,拜見殿下。」
「特使免禮。」
姜紀順勢起身,朗聲道:「不瞞諸位,說句實話,今日在下並不想站在這裡。」
「全是大都護愛民如子,不忍長安百姓受戰火荼毒。」
「這才命在下進城與諸位一晤,不然此時進入大殿者,將是數萬河西將士。」
「所以在和談之前,紀提醒爾等一句。」
「莫要辜負大都護一片好意,什麼條件該提,什麼條件不該提,大家最好拿捏好分寸。」
「當然了,若是直接拱手投降,自是最好不過。」
姜紀此言一出,登時將在場眾人氣了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某些脾氣暴躁者,當即出言譏諷道:「投降?」
「哼,你們河西未免太小瞧人,難道爾真以為長安城防是紙糊的?」
「難道不是么?」說完姜紀雙手一攤,嘴角一哂,滿臉鄙夷之色。
「非是在下瞧不起爾等,這長安雖號稱雄城,但其實說起來,跟西燕王城長子差不多。」
「對於河西軍而言,爾等最多不過堅守三天。」
「狂妄!爾既然如此信心滿滿,為何才要主動進城勸降?還不是擔心攻城損失巨大。」
「別以為我們不知道河西算計,你們只是不想把兵力繼續耗在關中罷了。」
姜紀心中一動,暗道:「後秦朝堂還是有些人才,竟猜到了河西顧慮之一。」
「特使怎麼不說話了?莫非被在下說中了?」
「哼!真是無知者無畏。」姜紀故作不屑道。
「我主麾下有十數萬精銳,拼著損失兩萬人又能如何?」
「如此看來,爾等並無誠意和談。」
「既如此,那你我無需再浪費口舌。」
「還請殿下派人送我出城,咱們還是憑拳頭說話便是。」
「請特使留步!」
當姜紀要轉身離去時,卻被一直沉默不語的姚泓攔下。
卻見姚泓為了向姜紀賠罪,還大聲呵斥了眾人一番。
「吵吵什麼?光知道逞口舌之利,與國有何用?!」
而姜紀本就不是真生氣,自然順坡就驢停下腳步。
他轉身看向姚泓,嘆息道:「殿下,實話跟您說吧。」
「其實真正希望和談者,只是大都護一人而已,將軍們都不怎麼願意。」
「這是為何?」姚泓不解道。
「俗話說: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打仗終究是要死人的,那些將軍怎麼不願和談?」
「殿下哪裡曉得,河西最重軍功,將軍們一心拿爾等人頭謀取富貴。」
「至於傷亡……呵呵,用那些將軍們的話說,只需用巨型投石機轟上幾炮。」
「到時長安城恐怕就剩下一片瓦礫,還能有什麼傷亡?!」
姚泓這才想起,河西以甲械犀利聞名天下,盛產床弩、弩炮等各種軍械。
他也曾戰在城頭上,遠遠觀望過那些巨型投石機。
雖未親見其威力,但只憑著比傳統投石車大出一圈的個頭,威力也不會小到哪兒去。
「廢話也不多說,只要爾等願意放下武器投降,河西可以考慮給諸位個體面結局。」
「不知所謂體面結局是什麼?」姚泓面色難堪得問。
「有罪者定罪,無罪者量才而用。」
「羌人部落全部打散混編,重新加入華夏大家庭。」
「至於天王一家……大都護也願意保證殿下安全。」
姚泓一聽自己安全有了保證,不由長長出了口氣,卻完全沒注意河西只保證他的安全。
其他後秦大臣們臉色雖然不怎麼好看,可走到今天他們已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