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491章 震驚江東

第491章 震驚江東

  p

  隆安元年六月,長生軍利用暴風雨掩護,在會稽郡擊敗了三萬北府兵。


  主將劉牢之與十幾員將校悉數陣亡,三吳局勢由此大變。


  原本劉牢之南下后,謝琰也有意南下會稽平叛。


  殊料,劉牢之陣亡消息一傳來,謝琰不僅取消了南下計劃,還立即放棄吳興郡,率大軍退至義興據守。


  與此同時,謝琰還向吳郡太守袁山松求援,要求一同抵禦天師道叛軍。


  而袁山松雖然十分不忿劉牢之縱兵劫掠地方,甚至還打算在平叛后,上書彈劾對方。


  但他絕不希望劉牢之陣亡賊手,他深知今劉牢之一死,不光是損失了數萬精銳,還會讓叛軍聲勢大振。


  因為劉牢之在江東素有百戰名將之稱,他一旦死了,將對各地官軍產生極大不利影響。


  很快劉牢之戰死惡果就顯露出來,原本已被收復的義興、吳興兩郡,再次烽煙四起。


  之前被打得躲入深山老林的天師道信徒,再度聚眾而起。


  甚至連一些世家子弟也開始加入到叛軍當中,比如吳興沈氏子弟沈穆夫。


  沈穆夫繼承了三吳豪族不喜歡安分的優良傳統,他先為王恭主簿,參與了王恭叛亂。


  王恭失敗后,沈穆夫回到家鄉隱居。


  如今他看到北府兵大敗,天師道崛起,竟接受了孫泰徵召,擔任長生軍參軍。


  要說起來沈穆夫這個人也沒多大本事,但他幾個兒子卻十分厲害。


  尤其虛歲才十一的四子沈林子,是歷史上劉宋王朝的開國功臣。


  借著擊敗北府兵之威,短短不到數日,吳興、義興等大部郡縣又相繼淪陷。


  連局勢穩定的吳郡也受到影響,除了滬瀆壘一帶外,其餘地方也有叛亂髮生。


  劉牢之既死,天師道徹底去掉了心腹之患。


  孫泰、孫恩、徐道覆等人志得意滿,他們根本沒有把謝琰、袁山松兩支軍隊放心上。


  甚至孫泰等人認為,只需派大軍渡過海灣,就足以掃滅吳郡。


  而眼下他們之所以沒對吳郡下手,除了其中有河西人影響外,其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開基建國上。


  在滅掉北府兵后,孫恩、徐道覆、盧循等人紛紛蠱惑孫泰,要求他稱帝建國。


  孫泰雖然覺得時機未至,卻架不住教眾上下一致勸諫。


  於是乎,劉牢之陣亡數日後,孫泰在會稽宣布建立長生國。


  他以天師道為國教,建都於會稽,並大封功臣。


  ……


  「父親!」


  「舅父!」


  在東陽郡一片無名山林中,兩個雄武大漢正抱頭痛哭,周圍站著數百名騎兵。


  這兩人非是旁人,正是劉敬宣與何無忌。


  當日兩人突出重圍,一路向南疾馳,直到出了會稽郡,進入東陽地界才停下來。


  由於兩人挂念劉牢之安危,故一直未曾渡浙江北上,而是停留在東陽打探消息。


  結果今日傳來了劉牢之陣亡的不幸消息,兩人一聽立即哭拜在地。


  過了許久,何無忌漸漸止住悲戚。


  他一把抹去眼淚,瞪著一雙牛眼,悶聲問道:「敬宣,眼下舅父不幸陣亡,其餘北府眾將也悉數遇難,接下來我倆該何去何從?」


  劉敬宣語氣哽咽道:「有些話我之前一直沒有說,不是有意瞞著,而是當時形勢緊急,根本來不及講。」


  「如今咱們總算逃了出來,有些話就可以明著說出來了。」


  「臨走之前,父親曾囑咐過我,讓我突出重圍后,去北上投奔劉裕。」


  何無忌點點頭附和道:「投奔劉裕?嗯,舅父所言甚是妥當。」


  不管怎麼說,劉裕與他們同屬北府一脈,投奔劉裕要比他人強得多。


  當下,何無忌與劉敬宣計議已定,帶著殘餘騎兵,迅速渡浙江北上。


  ……


  數日後,北府兵全滅、劉牢之陣亡等消息,如同長了翅膀,瞬間傳遍了江東大地。


  消息傳到建康,朝野上下彷彿末日來臨,全城士庶人心惶惶。


  儘管大多數世家朝臣打從心眼裡瞧不起劉牢之,但誰也無法否認,劉牢之及其麾下北府兵一直被東晉朝廷視為中流砥柱。


  如今驟然傳來劉牢之兵敗身亡的噩耗,頓時震驚了朝野上下。


  司馬道子又急又氣,緊急召集重臣商議應對之策。


  王珣雖然與司馬道子不對付,可眼下眾人是一根繩上螞蚱,只好暫時先放下成見。


  他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司馬道子,出言安慰道:「相王也不必過於憂慮,劉牢之雖然兵敗身死,但謝琰、袁山松兩位大人還在,三吳局勢暫時不至於完全糜爛。」


  旁邊王謐也出列道:「相王,王大人所言甚是,眼下須儘快從別處調集兵馬南下。」


  「數萬北府兵一戰盡沒,哪兒還有兵馬可調?」司馬道子絕望道。


  「大王,您忘了徐州劉裕麾下還有一支精銳大軍。」王謐提醒道。


  嗯?!等等!司馬道子好似想起了什麼,不由精神一震。


  「對呀,寡人怎麼把劉寄奴給忘了!他可是名震天下的無敵猛將。」


  司馬道子好似抓著了救命稻草,連聲道:「寡人這就下旨讓劉裕帶精兵南下平叛,敢請稚遠兄親自趕赴淮陰宣旨。」


  ……


  數日後,劉裕與麾下眾將齊聚淮陰城外,迎接朝廷使臣。


  索承明、劉鍾、劉懷肅、向靖、趙倫之等一眾文武,各個面帶興奮之色。


  眾人都清楚這一次劉裕恐怕真要飛黃騰達,而他們作為部下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與其他人早興奮地不知所以不同,劉裕卻始終還保持著冷靜。


  他扭頭看向身邊索承明,低聲問道:「承明啊,從今以後,你我恐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悠閑自在,每時每刻都得保持頭腦清醒。」


  「是呀!所謂高處不勝寒嘛,主公既然決定走向前台,自然就需承擔風險與壓力。」


  「以前有劉牢之在前面遮風擋雨,外界只會把主公當做北府兵中後起之秀。」


  「而今隨著劉牢之與大量元老將軍不幸戰死,讓主公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


  「不管是原北府兵中不服主公之輩,還是外界敵視主公者,都不會輕易放過咱們。」


  「是呀,世道艱險,我輩要更加小心應對。」


  劉裕感嘆過後,又問:「以承明之見,欲首先該如何做才合適?」


  索承明思索片刻道:「臣以為主公當以掌控北府兵為先,不管怎麼說,北府兵才是主公立身成事之本。」


  「眼下劉牢之、孫無終、竺謙之等一干元老大將戰死,北府上下正值人心惶惶。」


  「若能一舉收攬北府人心,主公才能在雲詭波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具體當如何做呢?」


  「祭奠劉牢之、結交劉敬宣!」


  「嗯,裕明白了。」


  「除此之外,主公還應藉機去建康一趟,向天子表表忠心。」


  索承明一番話說得劉裕連連點頭,正當兩人竊竊私語時,朝廷使臣終於出現了。


  劉裕與王謐是老相識了,故而劉裕一看王謐來了,滿眼笑意怎麼也遮不住。


  只見王謐潤了潤嗓子,聲音清亮地宣讀:「天子詔曰:孫賊洶洶,毀城略地,朕憂心忡忡,寢食不安。」


  「龍驤將軍裕天縱神武,剿賊有功,遍覽宇內,英雄無出其右。」


  「朕特命黃門郎王謐,宣其為都督三吳諸軍事,率部南下追殲叛軍,欽此。」


  「謝皇上恩典。」劉裕叩首拜謝。


  「恭喜將軍。」


  王謐抱拳恭賀劉裕道:「謐早知將軍乃一代豪傑,今果不其然。」


  說來也怪,王謐雖然出身高門甲族,卻偏偏對劉裕這個寒門子弟青眼有加。


  如今朝中許多世家大臣完全看不起劉裕,只有王謐非常推崇、賞識劉裕。


  劉裕也十分感激王謐,甚至將其當做他在朝中的盟友。


  而此次能夠充任要職,除了他本身威名遠揚外,但更主要也是得益於王謐大力推薦。


  想到這裡,劉裕笑容愈發親切,發自肺腑道:「寄奴能有今日地位,一賴先帝提拔;二賴兄長不吝栽培、提攜。」


  「誒,賢弟太客氣了。」王謐笑呵呵道。


  王謐這個人雖然沒什麼本事,但看人眼光卻是一流。


  他早發現劉裕這個人不簡單,眼下局勢不穩,指不定哪天朝廷完蛋了,他還得靠劉裕。


  王謐親切地拍拍劉裕肩膀說:「賢弟終非池中之物,日後發達了,可別忘了為兄。」


  儘管這些年劉裕早歷練地寵辱不驚,可面對王謐極力褒獎,心中仍止不住猛地一跳。


  咳咳!劉裕輕咳幾聲,以掩飾自己窘相,謙虛說:「稚遠兄過獎,寄奴擔當不起。」


  「日後徜若稚遠兄有用得著在下之處,還請明言,弟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