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546章 重用新人

第546章 重用新人

  p

  隆安元年十月,不等建康那邊降下聖旨,衛朔便下達了對蜀作戰命令。


  早已雲集在雍秦境內的數萬大軍兵分數路,沿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棧道大舉突襲漢中。


  殊料,不等硝煙燃起,當衛朔一公布各路軍主將,不由引起一片嘩然。


  原來雍王將一大批軍中宿將被棄之不用,反倒對新人委以重任。


  比如胡藩、毛德祖、朱齡石等將,全被委以一路主將,擔任突襲要任。


  「殿下如此安排難得不怕眾將不服嗎?」崔宏有些不理解雍王此舉,頗為不安道。


  「蜀地險要,想當年魏武是何等神勇,伐漢中尚且半途而廢。」


  「如今殿下派朱齡石、胡藩、李恂等將任督帥,是不是太孟浪了?」


  在很多人眼中,歷史上,平定蜀地者無不是名震一方的豪傑、重臣、名將。


  胡藩、朱齡石等人又何德何能,竟值得雍王委以重任?


  這無疑大大出乎了眾人預料,別說眾將心中不服,連崔宏、姜紀等文職幕僚也納悶。


  崔宏想不通,不由暗暗嘀咕:「今河西軍中不乏能征慣戰、名震遐邇者,而雍王卻大力簡拔新人,莫非擔心有人功高蓋主?」


  「可不能啊!」


  「眼下天下未定,伐蜀又非潑天大功,何須猜忌至此?」


  衛朔多精明,他一眼便看穿了崔宏、姜紀心中顧慮。


  他笑著問:「兩位先生一定覺得孤行事冒險,甚至認為孤有嫉賢妒能之意?」


  「臣不敢!」崔宏、姜紀忙躬身請罪。


  姜紀斗膽直言道:「還請殿下明言,臣洗耳恭聽。」


  衛朔耐心解釋道:「齡石、道序、德祖的確資歷淺,但三人皆乃才智非凡之士。」


  「新人之所以為新人,便是因為缺少機會鍛煉。」


  「只要有機會,新人也會變得經驗豐富。」


  「買德、鎮惡、道全等將,哪個不是這樣一步步成長起來?」


  「如果我們不給機會,新人永遠只會是新人。」


  「可……可萬一耽誤了攻蜀大計呢?」


  「不會!」


  「非孤小覷叛軍,而譙縱、陽昧、侯暉等眾非雄才大略之輩,不足為慮。」


  「另外,還有買德坐鎮武功,統籌全局,足以確保萬無一失。」


  ……


  軍中非議自然也傳到了朱齡石、胡藩、毛德祖耳中,其中毛德祖還好,畢竟有防守邯鄲的功績打底,爭議最小。


  可朱齡石、胡藩則不同了,幾乎走到這兒都被異樣目光注視,搞得兩人不勝其煩。


  但胡藩、朱齡石皆非一般人,並未將外界紛擾放心上,反而顯得異常平靜。


  因為他倆知道,出現這種情況並不稀奇,誰叫他們資淺望輕?

  難不成他們還能與其他將領大吵一架?

  不說如此一來會與同僚關係搞僵,還會讓提拔重用他們的雍王為難。


  聰明人絕對不會這樣做,那如何才能改變眼前困局呢?

  很簡單!只要打好這一仗,眼前所有非議都會煙消雲散。


  從接到出征將令起,兩人便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怎樣完成作戰任務上。


  這一次河西出征漢中,胡藩負責穿越褒斜谷,並奪取褒城。


  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漢水支流褒水兩條河谷而成的一條穀道。


  斜峪口在郿縣之南,褒谷口在漢中褒城之北。


  胡藩統領三千步兵由郿縣出發,先入斜谷,后入褒谷,出棧道後攻打褒城。


  而朱齡石則要穿越儻駱道,負責南下奪取興勢城。


  ……


  隨著雍王一聲令下,河西緩緩拉開了南征序幕。


  在攻蜀大計中,第一步奪取棧道外圍要隘,敲開南下漢中大門,無疑乃全局戰略關鍵。


  褒城乃漢中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由於地勢的緣故,褒城並不寬闊,周長約十五里。


  褒城雖然不大,但它依山而建,修建地十分高大堅固,且易守難攻。


  其扼守褒斜道南端入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按說漢中通往關中的古道有褒斜道、故道、儻駱道、子午道四條。


  但與其它三道比較,褒斜道全程較短、較捷近,是四條道路中開闢時間早、使用時間長的驛道。


  一般情況下,只有褒斜道廢阻時,才會用其它棧道。


  從先秦兩漢,一直到魏晉南北朝,大量商旅通過褒斜道來往於關中與漢中。


  他們將貨物從雍州、三輔之地,途徑褒斜道,經褒城分流,再運往漢中、蜀地。


  或者蜀地來的特產,也在褒城中轉,或西進去武都,或繼續北進前往郿縣、長安。


  因此,由於褒城位於交通要地,其已成為漢中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在城內有數十家商行常駐,包括來自關中、隴右的河西商賈都在城內建有分號。


  比如,由於關中禁止百姓砍伐樹木,導致對煤炭需求量大增。


  不少商賈行都在褒城設有大倉庫,以便把巴郡出產的上等煤炭運到關中,來賺取利潤。


  尤其梁州曾為桓氏舊地,與關中來往更加密切,棧道內商旅不絕。


  ……


  俗話說:春困秋乏!陽光和煦的秋日午後,總是讓人昏昏欲睡。


  這天午後,整座褒城都沐浴在暖和的秋日陽光里。


  守軍將士被秋日晒得昏昏欲睡,但仍強撐著精神盡職盡責地盤查過往商旅人戶。


  別看桓家已被趕出梁州,但褒城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一切彷彿如常,仍有大量商賈來往於漢中與關中之間做生意。


  自從河西崛起,打通了絲綢之路后,原本因戰亂而蕭條的商業再度興旺起來。


  唯一不同之處,雍城比往日巡查更嚴,駐軍也多了些,看來譙縱等人也深知此地重要。


  忽然,把守城池的將領看到北邊褒谷深處遠遠走來一隊商旅。


  每四名騎士圍著一輛馬車,緩緩跟著商隊前行,馬車上塞滿麻袋,不知裝些什麼。


  像這等商隊,每天經過褒城者,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家,大多數是做煤炭、糧食生意。


  然而眼前這伙兒商旅可不是一般人,是胡藩特意找人假扮的。


  為了不引起守軍懷疑,除了五十個護衛乃河西士卒外,其餘夥計、管事的全雇自真正的商賈之家。


  走在商隊最前面一人,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大家都稱其為牛管家。


  此人常年來往於秦蜀棧道,熟悉棧道上的一草一木。


  眼看快到褒城,牛管家不時回頭偷偷打量隊伍中那個年輕夥計,心中充滿了忐忑。


  這名夥計乃胡藩本人假扮,此次奉雍王將令南下奪取褒城。


  由於褒城易守難攻,又有近三千守軍駐守,若是強攻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為了揚名,為了向外界證明自己,胡藩選擇了智取。


  大軍出發前,胡藩早打聽清楚了,眼下朝廷聖旨還未下達,漢中叛軍絕不會想到河西軍來攻。


  正是這一點,讓他找到了破敵良機。


  眼看即將來到城門前,原本漫不經心的胡藩,突然睜開雙眼,問:「到了嗎?」


  旁邊一騎士急忙回道:「大人,前面就是褒城。」


  「好!悄悄吩咐下去,讓兄弟們做好準備。」


  「到時看我手勢,大家一起動手搶佔城門。」


  「站住!車上裝得什麼?!」


  「回將軍,車上裝得是茶葉、食鹽,想到成都交換些糧食。」李管家上前道。


  「怎麼這麼多人?他們是幹嘛的?」


  守門將領眉頭一皺,看著那五十個護衛,心中閃過一絲不安。


  「回將軍,聽說最近蜀地在打仗,為了安全考慮,小的只好多雇些護衛。」


  「是嗎?」守門小校將信將疑,不斷用懷疑的目光,來回掃視那些護衛。


  看到守門士卒懷疑,不由讓後面的胡藩暗暗捏了把冷汗。


  但顯然他多慮了,牛管家不愧是常年跑商路的老手。


  只見他悄悄將一把銀元遞到那個守門將手上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