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去他的謬論
第一百零五章 去他的謬論
葉豐掃視了一遍全場,繼續說道:「空虛寂寞,是因為對生活沒有追求。我從小在山中長大,從我三歲起,師傅就要求我學習各種技藝。我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忙碌而充實的生活,讓我覺得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兒,哪裡會覺得空虛?哪有時間去感受寂寞?更沒有任何時間,想到自殺的問題!」
「絕望無助,只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少了足夠的認知。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很多事情,等到時過境遷,回首望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當時所經歷的過不去的坎兒,如今看來,不過爾爾。有什麼理由,值得為之失去生命呢?就像王芳同學,以為走到了生活的絕路,可是,轉眼就會遇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若當真縱身跳下,豈不是遺憾?」葉豐幾分激動地說道。
天道貴生,葉豐的激動,來源於多年來,對生命和天道的敬畏!
同學們轟然叫好!
「葉老師,你說的太好了!我們非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鼓勵身邊的人,積極生活!說什麼,畢業的時候,我們當中會出現二十個鬼魂,去他娘的這種謬論!」
大學生們群情激奮!
陳傳峰面紅耳赤,知道自己不能繼續待在這裡了,倉惶轉身離去,下樓梯的時候,卻是一個不留神,直接滾了下去!
學生們哄堂大笑。
「好好學習中醫,好好探尋人體的真相和生命的真相!當你們知道的越多的時候,也就必然越有智慧,自然也就不會做出衝動的糊塗事了。」葉豐欣然說道。
「葉老師,我們也要跟著你學中醫!」
學生們轟然叫道。
葉豐笑著說道:「你們想學?那就教教你們!剛剛治療王芳同學癔病性失語的那一招,你們想不想學?」
「想!太想了!」學生們興奮地高聲叫道。
「王芳同學,你想不想學?」葉豐亦是笑著問向了王芳。
「嗯!」王芳使勁點了點頭,「當然想學,如果我學會了,我就可以給自己治病了,再也不怕被送進精神病院了!」
王芳的父母聞言,眼圈再度紅了。
葉豐也就笑著對全場的學生說道:「同學們,王芳的病,叫做癔病性失語。《靈樞》有云:厥氣走喉而不能言,取足少陰.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我剛剛針刺的,就是王芳的湧泉穴,強烈的刺激之下,濁氣乃辟,頑疾立除!可見,這根本不是什麼不治之症!」
「原來如此!」
「太神奇了!」
學生們驚嘆不已!
「神奇嗎?你們眼見我一針下去,立見奇效,都覺得太過神奇。殊不知,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便已經詳細論述過這個病的治法,詳盡地寫在了《黃帝內經》之中。如今,我一番講解,你們還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兒嗎?」葉豐朗聲問道。
學生們恍然大悟。也徹底明白了,葉豐之前所說的「諸般疾病,《黃帝內經》言盡於此。」也愈發地覺得《黃帝內經》的可貴!
「還背不背《黃帝內經》?」葉豐見縫插針,就此問道。
「背!」學生們轟然叫道。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葉豐針灸班的學生們,情不自禁地開始了高聲背誦!
激情澎湃的背書聲,在樓頂飄蕩。
飄出了很遠,飄滿了校園!
「啪啪啪」樓梯口處,突然想起了幾聲掌聲。
葉豐轉頭一看,卻是眼睛一亮。
但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正面帶揶揄笑容,一邊拍掌,一邊走上了頂樓。
這人,葉豐認識。
不是別人,正是那天在東山山洞之內,無意中救治的那個被蛇咬傷的男子,名喚,沈南星!
葉豐能煉出一爐黃精丸,還是拜此人贈鼎所賜,方能煉好啊。
「兄台,你怎麼到這裡來了?」葉豐大步走向了沈南星,一邊拱手致意,一邊驚喜地說道。
「我尋到了杏林春,杏林春里那個邋遢莽漢說,你來這裡講課了,我左右沒事兒,就溜達了過來。哪知道,卻目睹了葉兄一派大師風範,真是三生有幸,不虛此行啊!」沈南星笑嘻嘻地說道。
「哈哈,你這麼說,豈不是要愧煞我?」葉豐大笑著,走到了他的身邊,不忘問道,「怎麼樣?傷口徹底好了吧?」
「有你這神醫出手,豈敢不好?」沈南星依舊是滿臉笑嘻嘻的玩世不恭的神情,似乎生來如此。
只是那日在山洞中,他情緒激蕩,才顯得沉悶,如今,可能已然心結得解,便又舉手投足間,恢復了原有本性。
眼見著學生們都好奇地看了過來,沈南星倒是自來熟地跟大家揮手致意。
見了美艷的夏冰,更是滿臉驚艷,主動搭訕,嬉笑間,口若抹蜜,滿是溢美之詞。
「兄台,你大老遠地來找我,不會只為了和美女搭訕吧?」葉豐笑著打趣他。
沈南星吐了吐舌頭,卻也笑著問向了葉豐:「你下課了吧?」
「下課了!」
「下課了跟我去個地方!」沈南星說著,不由分說,就拉著葉豐的衣袖,向外走去。
「葉豐,你去哪兒?」夏冰急忙出口相詢。
葉豐不及回答,沈南星倒是歪著頭,眨巴著眼睛,說道:「我說大美女,那麼緊張幹什麼?我像是壞人嗎?莫非怕我把你的葉老師給害了?」
夏冰微微一笑,卻是挑著秀美的眉頭說道:「你是不是壞人,我不知道。只不過,你想害他,也得有那本事才行啊。」
「對啊!噓!」在場的學生們,亦是齊聲起鬨,噓向了沈南星。
「老天爺,了不得,這裡太可怕,此地不宜久留。」沈南星誇張地笑著搖著頭,拉著葉豐就跑了。
葉豐隨著他走出了中醫藥大學之後,沈南星竟打了個車,一路向東,向著東山的方向疾行。
沒多久,竟到了東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