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乘風
眾人屏氣凝神,蔣萬裡面帶悲涼,一字一句,字字帶血,將這塵封已久的往事一一道來。
這事還要從四十多年前說起,當時渤海在位的還是文寅風的父親文仲山,那時倭寇已經蜂擁而起,為禍四海,猖獗一時,儘管王直尚未自號徽王,但是在當時的巨匪徐惟學旗下已經嶄露頭角,佔據蓬萊島,在東海海面上橫行無忌,屢次大敗大明官軍,聲勢日起,因此渤海已然開始海路不順,鎖國自保之態,國內民生凋敝,舉國上下積弱貧困,這海路一不順,鸞棲城漁鹽盡失,那振海將軍柳氏一族更是對文仲山頗有微詞,認為其懦弱無能,已不配做渤海萬民之王,隱隱就有了不臣之心,這讓文仲山是日夜不安,誰知禍不單行,不光是國事日衰,讓文仲山更為煩惱的是,自己已經年近四旬,膝下並無一男半女,這要是自己百年之後,渤海江山要由誰來繼承,如今形勢微妙,一旦自己歸天,王位無繼,那柳氏必定亂起,文氏江山恐怕就難保了。
文仲山為此每日都是心緒不寧,儘管後宮也是嬪妃諸多,也不知道為何就是不見有誰的肚子有動靜,文仲山也尋訪名醫,也祭祖拜天,但是結果都是一無所獲,這件事就連鳳梧城的平民百姓都一清二楚,私下都暗笑渤海王不能人事,因此生不齣兒子來,滿朝上下心知肚明,文仲山更是每天坐卧不安。
一次文仲山又去祭拜東海,懇求龍女賜子,就發現不遠處的海面上由遠及近來了一艘大船,開始文仲山以為是倭寇犯疆,急命兵卒應戰,但是等船靠岸,才發現來船並非海寇戰船,而是一艘私用商船,詢問方才得知那船主名叫蔣乘風,乃是大明應天府轄下蘇州府人氏,世代為商,此次乃是遠途趕往朝鮮慶尚道而去,一是探親,二是攜帶貨品,沿途貿易,不幸路遇海風雷暴,余船盡失,迷失方向,這才誤到此地。
文仲山見這蔣乘風雖然滿面愁容,但是卻儀錶堂堂,衣著華麗,氣度不凡,就是手下僕人,也都滿身華服,這大船雖遭逢海暴,但也看的出船體高大,木料講究,又聽蔣乘風所言本是一行船隊,只不過是余船盡失,由此可見此人家資巨富,如今海路倭寇猖獗,他竟能攜帶重貨來往於東海之上,毫不擔心被海匪劫掠,文仲山心中覺得這蔣乘風定然不是尋常人物,就有了結識之心,便邀蔣乘風一同回歸鳳梧城,想要詢問個究竟。
那蔣乘風見渤海一國君主誠心邀請,不好推卻,再加上他也對這渤海頗有好奇之心,自以為當地人頗為好客,因此帶了家眷便和文仲山一起進到鳳梧城,之後一連數日,文仲山盛情招待蔣乘風,日漸熟悉。
蔣乘風見文仲山雖為一國之君,自己不過一落難外人,但文仲山待己一心至誠,讓蔣乘風也是心懷感動。兩人也是投緣,漸漸就成開始無話不談,又因為是在渤海,並非是在大明,因此蔣乘風絲毫沒有隱瞞,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就告訴了文仲山。
這蔣乘風祖籍乃是蘇州府下轄吳縣,後來遷居在姑蘇城中,世代經商,表面上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大財主,實則也是出身綠林,最主要的行當是販賣私鹽,姑蘇蔣家幾代販賣私鹽,家資巨富,雖說大明自洪武年間起,對販賣私鹽者施以重典,無論陸路還是運河都是盤查極嚴,一旦查獲私鹽者,不用報之刑部,自可就地正法,正因為如此,這私鹽更是暴利巨大,利之所驅,自有那亡命之徒不惜鋌而走險,後來更是暗中結成幫派,雖不敢和朝廷正面相抗,卻也是日益壯大,到了嘉靖年間,這鹽幫已然規模巨大,幫眾無數,下轄三個分舵,而總舵就在蘇州府,和杭州府的白蓮總教,金陵府的丐幫,並稱為江南三大幫派,而這蔣乘風就是鹽幫三大分舵主之一。
雖然蔣乘風出身綠林,但自身卻乃是一屆文人,武功低微,僅能勉強護身而已,之所有能成為鹽幫分舵主之一,乃是因為蔣乘風雖然武功不行,但是他頭腦靈活,善於經營,並不像其他鹽梟一味逞勇鬥狠,殺人越貨,鋌而走險,而是善用金錢,廣結人脈,上至官府,下到江湖,只要是蔣乘風的貨物,都是通行無阻,這蔣乘風不光在鹽幫之中名望極高,就連徐惟學和王直這等巨寇海匪,也都仰仗蔣乘風供應食鹽,因此蔣乘風在江南綠林中,稱得上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其時,倭寇興起,大明朝廷多次發兵圍剿不利,大戰大敗,小斗小敗,真是屢戰屢敗,朝野震動,朝廷究其原因,自然不認為是自己超綱腐敗,軍無戰力之罪,而是認為倭寇佔據海島,資源有限,定是有大陸上的人為其長期提供給養,因此朝廷雖然不敢再派大軍出海交戰,反而開始著手大力整頓江南吏治,打算禁絕倭寇糧鹽補給,一旦斷了倭寇的給養,就能不戰而勝。
這下整個江南都為之震動,那蔣乘風樹大招風,自然逃不過朝廷的法眼,但是這蔣乘風也早就未雨綢繆,多年來在京城派了無數耳目,一看這是要大難臨頭,因此在朝廷下令之前,早早變賣了家產,帶著全家老小,打算離開蘇州府,乘船前往李氏朝鮮的慶尚道避難。
這蔣乘風之所以打算前往慶尚道是因為這蔣乘風的妻子,小名明珠,乃是朝鮮慶尚道豪門李氏一族之女,這李氏一族是朝鮮皇室遠親貴戚,受封在慶尚道,因此這明珠又被稱作慶尚道李明姬。
蔣乘風由於給徐惟學王直供應私鹽,徐惟學和王直早就傳令四海,因此在海路上凡是蘇州蔣家的行船,無論三山海島的巨寇,還是四海零星的散匪都不敢劫掠,而蔣乘風不光販賣私鹽,還經營各種貨物,上至朝鮮,下到南洋,都有他的買賣,因他出身大明宗主國,家資巨富,在經營上奉行雙贏,交易公平有信,因此在朝鮮尤其是靠海的慶尚道極具名望,結交了不少當地的官宦名門,和李氏一門更是交往頻繁,那李氏族長為了拉攏蔣乘風,就想將愛女明珠,許配於他,蔣乘風父母早亡,家中雖也妻妾成群,但是一直未有配得上的人作為正室,這時見這李明姬正值二八年華,貌若驚鴻,風姿卓越,又出身名門貴族,舉止有度,端莊有禮,與那民間的庸脂俗粉不可同日而語,當即滿心歡喜,應承下來,完婚之後,帶著李明姬回到姑蘇。
這蔣乘風自從娶了李明姬是愛如珍寶一般,恨不得日日陪在李明姬左右,回到蘇州,就將家中大小妻妾,贈銀休書,任其改嫁,就連往日經常流連的勾欄瓦巷,也再未登門,一年之後,李明姬十月懷胎,給蔣乘風生下一子,蔣家到了蔣乘風這代已是三代單傳,蔣乘風父母早亡,自己又無任何兄弟,如今有了後繼香火,自然全家都欣喜如狂,因此蔣乘風順著自己的名字,給孩子取名叫做萬里,希望將來兒子能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能夠乘風萬里,鯉躍龍門,金榜高中,光耀蔣家門楣。自此之後對李明姬更是愛護體貼,每日里夫妻和睦,本就是郎才女貌的一對,如今家中又添丁進口,自是歡喜無限。
一晃數年過去,幼子萬里已然八歲,只因幾年前李明姬小產過一次,將養數年,剛剛才又有了身孕,蔣乘風正在高興之時,卻得到京城的消息,這一下真可謂是天降橫禍,蔣萬里深知這姑蘇城是不能待下去了,否則這通匪之罪,滿門抄斬,明珠剛有孕在身,幼子年方八歲,豈能就這樣人頭落地,蔣乘風一琢磨,不行跑吧,但是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能跑到哪裡去呢?蔣乘風左右衡量,為今之計,只能去往朝鮮慶尚道翁家暫避一時,等風頭過去,再行回來,因此蔣乘風這才帶了李明姬和兒子萬里,從海路打算前往李氏朝鮮。
途中經過東海蓬萊島,巨匪王直一聽是蔣乘風路過,親自列隊迎接,見面后甚是熱情,問明來歷,蔣乘風也不隱瞞,俱言所知,告訴王直早做打算,王直是千恩萬謝,分別之時,蔣乘風又留下無數食鹽財貨,贈與王直,王直更是感激不盡,言說無論何時,只要蔣乘風有事相求,整個蓬萊島定然全力相助,王直親自帶船護航,相送百里之外,這才分別,蔣乘風一行繼續北行,前往朝鮮慶尚道。
誰知到了臨近山東近海,突遇海上風暴,折損無數,又在大亂之時,一時不慎,兒子蔣萬里被狂風卷落入海,蔣乘風和李明姬二人是痛不欲生,好容易等風暴停歇,二人雖然也知道兒子恐怕是凶多吉少,但是依然不死心,在海上漫無目的地到處尋找蔣萬里,這才迷失方向,誤打誤撞,來到渤海。
文仲山聽了蔣乘風說完,這才知道蔣乘風的來歷,這文仲山長年無子,一直是其心中憾事,聽蔣乘風如今也是獨子落海,下落不明,這茫茫大海,定無倖免之理,不免生出同病相憐之感,陪著蔣乘風還掉了幾滴眼淚,兩人不免多飲了幾杯,一時酒勁上涌,文仲山拍著胸脯向蔣乘風打聽清楚蔣萬里落海的大致方向,立刻下令派多人一起出海尋找蔣萬里,這一下更是把蔣乘風感動的無以復加,而文仲山借著酒勁,也以實言相告,說別看如今孤貴為一國之君,但是如今外海倭寇封疆,海路不暢,國內也是動蕩不安,最讓他日夜不安的是,自己膝下更無子嗣,也是困境滿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