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三諾
儘管文仲山愛煞了李明姬,但是奈何二人叔嫂有別,有時自己想的辛苦,也不免暗自嘆息,自己雖貴為一國之君,後宮也有不少佳麗,渤海雖然比不了朝鮮,更比不上大明,但是舉國上下也多有美人,怎麼就找不出來一個像李明姬這般傾國傾城的佳人呢?唉!那蔣乘風真是天大的福分啊,如果可能的話,孤甚至願意將整個渤海贈給蔣乘風,只為了能換得李明姬。不過他很清楚這不過是他的胡思亂想,乃是根本不可能之事,只不過他卻身不由己,對那李明姬早已是念念不忘。
此時此刻,文仲山見李明姬差點上吊殞命,白皙的玉頸上一道深紅的繩印就在自己眼前,真是恨不得把心都掏給李明姬,別說是認下李明姬肚子里的孩子,只要能讓李明姬不再自尋短見,就是讓他去摘天上的月亮他也會毫不猶豫就去了,一時情難自禁,竟然將他心中肺腑之言全都說了出來。
李明姬愣了片刻,頭腦也漸漸冷靜下來,但是她實在無法自己起身,只能讓文仲山扶著她到了床邊,李明姬靠在床頭,對文仲山說道:「此事事關重大,大王你還是要三思才是。」
文仲山此刻心中早已情慾難抑,一聽李明姬這話有迴旋的餘地,當即指天盟誓,言說天地為證,孤所言句句屬實,如果口不對心,即刻身死。
李明姬見文仲山發下重誓,卻是半晌無言,好半天嘆息一聲道:「既然大王立下毒誓,妾也明白大王是真心實意,但是此事妾還要再斟酌幾日,如今夜深,大王在此多有不便,還是請大王先回去,三日後妾自會給大王一個答覆。」
文仲山說什麼也不走,嘴裡說道:「莫說三日,就是三年,孤也等得,孤不是怕嫂嫂不答應,也不是不給嫂嫂時間斟酌,而是擔心孤一走,嫂嫂一時想不開再尋了短見,那可如何是好?」
李明姬慘然一笑,說道:「大王放心,既然如今這孩子或許有了一線生路,妾自會小心,不會再想不開了,三日之後,無論如何,妾都會給大王一個交代。」
文仲山見李明姬如此說了,只好作罷,便說道:「既然如此,嫂嫂還要為肚中孩子著想,莫再增添悲情,傷了身子,早些休息,孤就先走了。」這才戀戀不捨,轉身離去。
夜深人靜,李明姬坐在床頭,輕撫小腹,心中是百轉柔腸,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暗暗嘆道:「想我明珠出身慶尚名門,於姑蘇蔣郎匹配婚姻,天幸那蔣郎待我如珍寶一般,百般呵護,萬分愛惜,本以為今生今世明珠能從一而終,與蔣郎白頭偕老,今生已無憾事。哪知道天降橫禍,到如今,蔣郎命喪蓬萊島,我那命苦的萬里孩兒殞身大海,我本想追隨他們於地下,奈何肚子里還有這蔣家最後的骨血,如今蔣氏一門盡絕,只剩下這半點香煙,如我一死,他們蔣家再無後續香火,我縱是死後,也無顏再見蔣郎,如果那文仲山真能如他所言,無論這孩子是男是女,日後都將江山社稷傳位於他,那我縱然委屈求生,日後背上失節罵名,也算是給蔣郎有個交待了。也罷,命當如此,只希望將來這孩子長大之後,能認祖歸宗,延續蔣家香火,那就罷了。」
這三日,文仲山是度日如年,心亂如麻,雖然每日早晚依舊去李明姬處問安,但是李明姬閉門不見,以身體不適為由,委婉拒絕文仲山進屋,文仲山心中更是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唯一慶幸的是李明姬再無尋死覓活之舉。
直到三日後,李明姬命人去請文仲山,文仲山早已是急不可耐,一夜未眠,半夜就在李明姬的院外等待,直到過了午後。一聽李明姬有請,文仲山三步並作兩步,進了房中,誰知道太過激動,這一見到李明姬,反而手麻舌短,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連坐都忘了坐了,只是站在那裡,急的滿頭大汗。
李明姬輕輕做回到椅子上,也看到文仲山的窘迫,先是將左右人等喝退,屋裡就剩下他們二人,李明姬這才長嘆一聲,說道:「大王,妾本未亡之人,蒙您不棄,妾也細細斟酌,如大王能允諾妾三事,妾願意報答大王的厚愛之恩。」
文仲山一聽此言,腦子嗡嗡直響,就覺得天旋地轉一般,兩步上前,兩腿一抖,撲通一聲,跪在李明姬身前,伸出雙手緊緊抱住李明姬雙腿,說道:「嫂嫂如能願意,莫說三件,就三十件,三百件,孤也應得。嫂嫂快說,是哪三件,孤全都應得。」
李明姬說道:「大王莫要先應了,也無需那般許多,這第一件就是如大王之前所說,無論日後大王有無子嗣,只要如今妾肚中孩子長大成人,將來就將渤海王位傳給於他,不知大王能應否?」
文仲山滿口應承,說道:「這是孤之前自己所立誓言,無需嫂嫂再問,孤定會如此,第二件呢?」
「第二件就是,妾雖然應了大王,但是畢竟妾乃是蔣家的媳婦,如今蔣郎新亡,妾要為亡夫守孝三年,以盡孝節,三年期滿,再和大王完婚,不知大王能應否?」
文仲山一聽這個條件,臉上頓時僵住,嘴裡連說了三個這個,面帶難色,李明姬一看,說道:「大王正當壯年,想必三年沒有夫妻之禮,大王定然難以接受,妾自能理解,如果大王難以應下,無需為難,妾這就自行離去就是。」說著就想站起身來。
文仲山一看趕緊用手抱緊李明姬雙腿急道:「嫂嫂你誤會了,誤會了,孤並非是那般意思,嫂嫂所言合乎人倫道理,孤豈能不應,只是渤海自古以來,就有規矩,無論諸君是男是女,一旦立為儲君,其母必先封為王后,然後才能立儲,眼看嫂嫂再有幾月就要分娩,如果不把嫂嫂立為王后,則就不能立這孩子作為儲君,但如果三年之後,再行周公之禮,可那時孩子都已然兩歲,不免引起舉國猜忌,如果單單猜測是孤幸了嫂嫂卻沒有把嫂嫂納入宮闈,倒也罷了,不過是禮儀檢點之罪,最怕的是萬一有傳言這孩子不是孤之所出,要再立為儲君,恐怕就……」
李明姬聽文仲山說的也是在理,略一猶豫,說道:「既然如此,看來妾和大王無緣,大王不必為難,此事還是就此作罷算了。」
文仲山急的是抓耳撓腮,趕緊又說道:「嫂嫂莫急,先聽孤把話說完,孤有一法,既能保全嫂嫂守節,也能讓外面不會猜忌,不知嫂嫂肯與不肯。」
李明姬說道:「如能守妾孝節,又能將這孩子立儲,妾自當願意,只是不知道大王有何辦法?」
文仲山說道:「此法到也簡單,只是要委屈嫂嫂一下,在鳳梧城城西,有一座極小的道觀,名叫青鳳觀,不過一兩個道人打理,香客稀少,清凈無人,一旦嫂嫂同意,孤先將嫂嫂置於城南青鳳觀中,言之嫂嫂乃是觀中修道之人,渤海與大明朝鮮不同,只因人丁稀少,無論僧道凡出家之人,均可成家生子,不受戒律約束,而後孤藉機去觀中進香之時,夜宿在嫂嫂房中,不過請嫂嫂放心,孤定會對嫂嫂以禮相待,絕不會做越禮之事,等第二日,孤借神鳳託夢,言嫂嫂必須在觀中修行三載,方能入宮,此後嫂嫂就在觀中名為修行,實則安心守孝,等到嫂嫂生產之日,回宮待產,身體將養完好后再到觀中繼續以修行之名為王兄守孝,直到三年期滿,屆時孤再接嫂嫂回宮,正式冊封王后,定立儲君,到時滿朝上下舉國百姓,就不會有任何猜忌誹謗,而嫂嫂也能為王兄守節,只是委屈嫂嫂要在那觀中苦悶三載,不知道嫂嫂意下如何?」
李明姬一聽,到覺得這的確是個辦法,說道,既然能兩全其美,就按大王的意思辦即可。
文仲山見李明姬答應,這才鬆了口氣,又問道:「不知第三件事又是什麼?」
「這第三件事,就是如果妾那蔣郎真如大王所言,並未身死,一旦來尋妾母子,或者妾得知蔣郎尚在人間,落在哪裡,那妾母子二人即可離開渤海,大王不可阻攔,不知大王能應否?「
文仲山一聽,心裡就一陣翻騰,升起一陣無名之火,不過又轉念一想,這一件事,豈不是如同沒說一般,那大明千門大炮炮轟蓬萊島,又仔細盤問過那下人,親眼所見蔣乘風被炮轟墜崖,就是神仙也早死多時了,絕無倖免之理,那還能再回來尋妻找子?這件事不是如那水中撈月,鏡中摘花一般,想到這裡,文仲山毫不猶豫,滿口應承下來。
李明姬見文仲山三件事都答應下來,這才點頭,算是同意文仲山,文仲山頓時心花怒放,忍不住起身一把握住李明姬的雙手,一時情難自禁,就想往李明姬的雙唇上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