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春後算賬
留下李綱自然還有一些事情需要了解,於是待趙鼎二人離開之後,趙桓便對李綱問道:“近日李卿可遇到了什麽難題?”
見趙桓問起,李綱有些猶豫,可還是說道:“回官家,臣近日並未遇到什麽難事。隻是……”
說到這裏,李綱猶豫著是不是該繼續說下去。
趙桓卻笑著說道:“李卿有何顧慮,但說無妨。”
趙桓都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綱也不再猶豫,於是便說道:“臣隻是有些擔心。”
“所謂何事?”
李綱解釋道:“近日有大臣議論戰事,言語上有些偏激。”
“臣也知道官家連日來所做之事都是為了大宋,現今有金國之患也就罷了。”
“一旦擊退金人,臣擔心朝堂必生事端。”
聽到了這裏,趙桓算是明白李綱所表達的是什麽意思了。
於是,趙桓便苦笑了一聲,卻是反問道:“如若換作是李卿,你待如何行事?”
聞言,李綱思量半晌,這才開口說道:“或許臣還狠不下心來。”
“狠不下心來?”
“如今金國大軍來犯,不日便可抵達京都。”
“雖說金人起先找了諸多借口發兵,太上官家不但下了罪己詔,而且派出使臣前往議和,如今更是已經禪位。”
“可金人不但不願議和,而且鐵蹄也不曾止步。”
李綱隻是靜靜地聽著趙桓所言,卻不曾開口應答。
趙桓則是繼續說道:“在我大宋這生死存亡之際,除了奮起反抗,已是別無他法。”
“即便是依照其他人所言,如今再派使臣前往忍辱求和,誰能保證金人不會得寸進尺?”
“朕區區一身皮囊無所畏懼,可這大宋朝的黎民百姓,待今後教他們該如何自處?”
見趙桓不再繼續往下說,李綱長歎了一口氣,說道:“臣也是這般思量,可官家也要為朝堂以後的穩定多加考慮。”
趙桓長身而起,咬牙說道:“國將不國,又何談這朝堂之說?”
“既然他們願意在這個時候蹦躂,到時就休要怪朕心狠手辣!”
“即便是殺光朝堂這滿朝文武,朕也絕不會對他們妥協!”
從趙桓身上感受到這無盡的戾氣,李綱心頭不由一顫。
其實,看到在趙桓即位之後所做的事,李綱便已經漸漸感覺得出來。趙桓心中必定有了打算,同時也勢必下定了決心。
可是李綱卻也萬萬沒有想到趙桓的決心竟然這般堅定,即使殺光滿朝文武也在所不惜。
李綱今日跟趙桓提起這件事情,不是擔心耿南仲等人的反撲,而是擔心趙桓做這些事的決心。
一旦之後遇見耿南仲等人的反撲,趙桓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那麽這一切都將是前功盡棄。而且,更是會給大宋帶來前所未有的隱患。
畢竟,如今趙桓所行之事,勢必在導致將士們付出諸多鮮血的同時消耗大量國庫。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趙桓有他的信念,而且為了這個信念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然而,這就是李綱所想要看到的。
可是,即便如此,李綱又有些擔心,擔心趙桓戾氣太重。但轉念一想,如今金軍直逼京都,眼前的事情都處理不好,又何必再去擔心這事後之事。
為此,李綱便義正言辭地說道:“臣願陪同官家一同應對,哪怕賠上這身皮囊。”
“好!”
見李綱不但沒有如同那腐儒開口勸說自己,沒有讓自己失望,趙桓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李卿今後盡可放心大膽去辦,隻要在這個時候有人膽敢出來蹦躂,等開了春,擊退金軍之後,朕便要好好與他們算算這筆賬。”
既然如今趙桓已經將最後的打算告訴了自己,李綱也不再作何擔心。
而趙桓似乎也不想將這個沉重的話題繼續下去,又針對東京城防禦之事詢問了李綱相關問題。
最後,趙桓才對李綱說道:“在趙侍郎沒有鑄成麻紮刀之前,保衛京都將會是一場苦戰。接下來,還是得勞李卿你多費心了。”
見趙桓對自己竟然這般客氣,李綱受寵若驚,連忙應下。唱喏之後,便匆匆離去。
待得李綱退下,趙桓這才鬆了一口氣。
原本趙桓想著,想要對付像耿南仲一樣主張議和的文臣,畢竟要采取極端手段。
正如趙桓之前對李綱所言,即便是殺光這滿朝文武也在所不惜。
然而,趙桓也擔心在自己行使這些手段的時候,生怕連李綱也會拿祖訓來勸諫自己。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自己將會舉步維艱。
可讓趙桓沒有想到的是,當李綱得知自己的打算之後,不但沒有勸諫自己,反而十分讚同自己的想法。
照這麽說來,以後必將還會有更多的人會支持自己。
隻要支持自己的人多了,趙桓便徹底有了底氣。
書生誤國?
自從自己即位之後,趙桓就下定了決心了。像書生誤國這樣的事情,絕不會在自己當政之時期發生,即便是有太祖的遺訓在。
尤其是之前,當耿南仲因為妒忌李綱等人來懇求自己議和之時,趙桓就更加認為,不是對所有文臣都能夠將這些道理講得明白,能讓他們理解的。
之前趙桓為何會讓陳東不斷地製造輿論?
不就正是為了讓陳東激發起百姓的熱血,讓民意擊潰這些文臣的滿口道德,利用民意推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這些文臣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割地議和。那百姓又為何不能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推翻這幫佞臣?
說起民意的可怕,就不得不提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最後成為南宋立國皇帝趙構。
趙桓可是清楚的記得趙構是如何成為這個撿漏王的。
據史料記載,當趙構作為代表第二次出使金國軍營之時,隨同他一起前往的便是王雲。
然而,在二人行至磁州城之際,因百姓誤將王雲當作奸佞之臣汪伯彥,對著王雲一頓拳打腳踢,生生打殺了王雲。
趙構見百姓竟然這般野蠻,一再猶豫,最後聽從宗澤的建議並未進入金營。然而,之後也並未返回東京城。
結果,東京城破之際,金人擄走了所有皇室之人,唯獨讓趙構一人幸免於難。最後,還因此撿了個漏,登上了皇位。
一群百姓當著趙構一個親王的麵,活活打殺了王雲,嚇得最後登上皇位的趙構一直心有餘悸。
由此也可以得知,如果沒有經曆過靖康之變,如果不是形勢所逼,從整體來說,趙構還是一個挺好的孩子。
就大宋朝的這般百姓真發起狠來,又有哪個文臣敢與他們拚死?
隻不過這樣的百姓也正是讓這些奸佞所逼,但是這樣的民意,如果利用好了自然也能夠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劍。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趙桓在沒有得到李綱等人徹底的表態之前,他還是放心大膽地做了這麽多讓人費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