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何為誠意
來人正是方念祖,當初那個二世祖,如今改頭換面,這次武義沒有合適的人選,就挑選了他,因為這次的談判還真的不太好談,當所有目光都聚集到山海關的時候,豪格的壓力大,就怕他承受不住。
所以武義給他剖析了豪格的性子,多爾袞的可能,就把他送來了,事不宜遲,山海關關係重大。
果然如同武義所想的,這個豪格的性子有些彪,但也仗義,就怕遇到難言之隱,比如上次為了整個正藍旗,他不得不隱姓埋名跟隨武義。
這一次多爾袞肯定也不會放過的。
「混賬,你一個漢人算什麼東西,竟然污衊吾皇。」說著,那老人就要自己動手,因為這次關係巨大,他也是知道的,自從聽說漢人使者,他就挑撥,如今更是要自己動手。
「莫要動怒,難道你就不想聽聽我們武大郎的話嗎?」方念祖今非昔比,面對狐假虎威,自然不會亂分寸。
「你們有什麼好說的?漢人的話皆不可信,豪格你忘記你父親吃過多少虧了嗎?」老人反而冷笑的反問。
漢人看不慣旗人,旗人同樣也記恨漢人,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老人已經佔據上風。
「我們武教頭的話非常簡單,兩個忠告,一條建議。」方念祖率先說出來,吸引所有人注意力,就自己大刺刺的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老人的眼珠亂轉,年紀大自然見識廣,但這次他倒是猜測不到武大郎到底有什麼話,遊說的話沒有條件還叫遊說嗎?
別的不說,就連他們大清想要拉攏這豪格都拿出了讓所有人都眼紅的條件,這武大郎竟然沒有,那就是一點誠意都沒有。
如今遊說只是一方面,同時還要打敗對手,所以這位老韃子已經笑得前仰後合,直接問道:「我沒有聽錯嗎?你們竟然只有這些?」
「不錯,千真萬確,武教頭就給我交代了這麼多,讓我轉告豪格,同不同意那就不是我管的了,我只負責帶話。」
方念祖說得非常隨意,其實心裡也著急,他一看這個老韃子的嘴臉,就知道滿清肯定出了不少的條件。
此刻他的心裡都有些忌憚,因為武教頭給的條件太簡單,能不能成,他不肯定。
「哈哈,漢人啊,奸詐狡猾,如今連一點條件都沒有,只怕一點誠意都沒有。」
老韃子開始諷刺這漢人的誠意,露出笑容,因為這次他贏定了。
甚至都要感謝來者,沒有他,只怕豪格都不會這麼快下定決心。
「那就說出來,讓大家都聽一聽吧。」
「我也洗耳恭聽。」豪格也是好奇,同時也埋怨武義做法,這不是把正藍旗往外推嗎?
山海關內的大廳還是很大的,如今這裡也聚集一些正藍旗的將領,他們都要聽一聽這漢人的條件,已經有人準備用此攻訐了,哪怕就是他們不想,但奈何大清的條件太誘人。
「這武大郎太自以為是了,若是把我們就當成喪家之犬,認為丟一塊骨頭就能收買的話,那他可就大錯特錯了。」豪格能看出下面人的反應,之前他還能壓住,如今開誠布公,就是他用武力也不行。
「聽好了,我們武教頭讓我帶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希望豪格貝勒能夠明白這裡的道理。」
方念祖一說完,頓時讓所有人都是一愣,因為這條諺語誰都沒有聽過,但也不難理解,仔細一品這句話,有心人都愣住了。
「大膽狂徒,怪不得明朝都稱你們為叛逆,果然是大逆不道。」老韃子破口大罵,因為這句話對朝廷就是諷刺。
但豪格才是受刺激最深刻的,他已經從正黃旗的老人口中得知多爾袞與父皇見面經過,所作所為肯定是行刺不假,他不肯合作就是因為這個。
殺父之仇不公在天,但這句話卻是給他巨大的打擊。
因為多爾袞已經是勝利者,他只是一隻喪家之犬……
「豪格,如今鹿死誰手可說不上呢,多鐸都被我們給攆回老家了。」方念祖面對眾韃子得意的說著。
「放肆!」老韃子氣得破口大罵。
豪格的眼睛也再次亮了亮,也就是說,他還有機會,不是自己是武大郎,武大郎把這個當成了條件。
「那另一個呢?」豪格已經忍不住的想要聽一聽武大郎的高見了。
方念祖突然站起來,臉色鄭重,目光冷靜的說道:「武教頭說了,滿人與漢人的仇恨將來一定會清算的,血債血償,一命還一命。」
方念祖如同一根標槍,筆直站在這裡,聲音如同黃鐘大呂一般。
方念祖沒有任何懼怕,因為這話真的是太熱血了,他說出之後,整個人都熱血沸騰。
「一命還一命?笑話,好啊,老夫手上就不介意再加上一條性命。」老韃子這次不是刻意,而是憤怒。
不少人都被激怒了,因為這個漢人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談判竟然還如此挑釁,真是第一次見到,既然如此,他們也不會給太多面子,沒有出手都是忍氣吞聲了。
「八旗子弟就沒有怕死的,回去你也告訴武大郎。」豪格瞪著牛眼,恨恨的說著,這個武大郎是怎麼回事?這次把自己都推向大清了。
方念祖可不在意他們的表現,接著繼續說道:「最後,我們武教頭還有一個建議給你們正藍旗,只要你們不偏不倚,老老實實的在這山海關,我們武教頭可以給你們提供糧草,也不需你們做其他事。」方念祖終於說完,武教頭只交代了這麼多,至於成與不成,就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了。
方念祖還說的都說了,如今就坐下等著豪格的回話。
「豈有此理!你們就是說得好聽,平白無故的就給糧草,真當別人都是三歲孩子好糊弄嗎?」老韃子再次跳腳,因為武大郎的這一手可是太狠了。
不偏不倚,那不就是讓豪格保持中立,山海關中立,那就誰也得不到,跟如今一樣。
韃子可就吃了大虧了,無法過關不說,最重要把亂民趕出的計劃就被推遲了。
亂民必須解決,如今大清上下都已經看出來,這群亂民危害太大,就是一個病根,大明都被亂民給拖垮了,大清相差更多,更拖不了多久的。
當然,他們可以用鐵蹄開路,但也要看亂民會不會跟著他們走啊。
再說了,武大郎不會不知道,又豈會讓他們如意。
這樣一來,可就玄妙了。
不要忘記武大郎說建議之前還留下兩句話的,如今看來可都是用心不良,句句都是針對人心。
總體來說,就是告訴豪格一句話,你最好的老實的呆著,不要衝動,機會以後還有,等分出勝負的時候決定也不遲。
誰有這樣的口氣對大清說話,非武大郎莫屬,因為與大清交手,他每次都佔了大便宜的。
豪格的臉色更是陰晴變化著,因為武大郎給的條件少,卻是最吸引人的。
但下方的人就炸了,首先就是為武大郎的口氣而氣憤,這個武大郎還真的把自己當成了戰無不勝了,只不過就是戰勝幾次,竟然就信口開河,還揚言要對他們清算。
而且,說是建議,其實恐嚇成分居多,就是不想讓他們輕舉妄動。
但反觀大清也是同樣如此,別看他們說出的條件是美好的,但不要忘記,如今山海關的腳下就有綠營兵集結呢。
可以說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便宜。
但他們心向大清更多一些,只是忌憚皇上會不會翻臉,要知道這次他們可是壞了大事。
當初亂民準備過關,直接就被他們給攔住趕回去了,造成國內混亂。
如今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