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37、虎嘯返山雍涼驚(10)

37、虎嘯返山雍涼驚(10)

  身為監軍的裴輯,想了許久,一直沒有吭聲。


  甘陵身為軍中宿將,跟隨閻行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其汗馬功勞冠絕麾下諸多將校。


  而楊豐戰功雖然不如甘陵顯赫,但他在軍中的地位,隨著娶了閻行之妹后,也是更加顯赫。


  他在軍中同樣也屬姻親一系,雖說自己不是僅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但在這種兩將爭執的情況下,貿然作出表態,稍有不測,也是很容易為人所詬病的。


  裴輯不敢貿然出聲,諸將將目光集中投向了賈詡,成為視線焦點的賈詡臉色從容,但修長的手指也輕輕扣動,顯然也是在暗中計較著局上和局下的利弊得失。


  過了一會兒,賈詡才出聲詢問楊豐。


  「楊將軍,若是依照你取雍州的方略,你需要多少兵馬?」


  「三千精銳足矣!」


  楊豐稍稍考慮,立即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數字。


  「平定雍州,需要多少時日?」


  「入冬第一場雪之前,豐必當平定河西四郡。」


  「好,那甘將軍呢?」


  「本將需要兩千州兵作為前導,關中兵馬萬餘,戰具若干,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全面平定雍州四郡。」


  「那這樣老朽就明白了,此事兩位將軍無需再爭,就由楊將軍引精銳先行,甘將軍留下冀城籌備大軍攻戰之事,兩位將軍各立軍令,匯合老朽的軍書,一同送往關中呈報驃騎將軍,如何?」


  賈詡人老成精,他也不冒失地指點兩將方略的對或錯,而是主張各負功過、協調統一的原則,提出了兩將方略并行不悖、各自進行的建議。


  甘陵看了楊豐一眼,想了想,點頭說道:


  「賈公之策可行,精兵也可從楊將軍麾下挑選,只是當下駐守城邑,諸將各有軍務,誰人願意跟隨楊將軍出征雍州?」


  三千精銳人馬可以從原先撥給楊豐率領那一部兵馬中挑選,但諸將都是聽從甘陵的軍令出戰的,此番又是楊豐主張的用兵,甘陵也不主動點將,只是讓麾下諸將毛遂自薦。


  楊豐聞言霍然起身,大聲說道:

  「功名但憑馬上取,張猛、和鸞、黃昂之輩,烏合螻蟻,一戰可擒。諸君有誰願隨我共取功名?」


  此時帳中文武,趙鴻出使李駢,侯成、宋憲戍守在外,張遼紋絲不動,龐德、楊秋各有所思,仆骨祿、烏樓棘等羌胡將領也面面相覷,唯有一直默不作聲的馬超突然起身,出列說道。


  「超願同往!」


  「英、光也願同往!」


  麹英、麴光見到馬超起身出列,交換了一下眼神后,也緊隨其後,出列請戰。


  隨軍充當幕僚的馬鈞見狀,他也起了身,結結巴巴說道:

  「取,,取河西,,四郡,或,,需,,打造,,攻守戰具,鈞,,通曉,曉此道,隨軍,,平涼,,以來,一直沒用上,,此番願往助,,楊將軍!」


  馬鈞說完話后,已經漲紅了臉。諸將因為他的主動請纓,反倒是多了一分樂趣,氣氛也不再那麼肅殺固滯。


  甘陵環視眾將,確認沒有人再出列之後,就點了點頭,大聲說道:


  「好,楊將軍,那本將就將三將以及馬參軍調撥到你麾下,兵貴神速,你既要迅速平定雍州,就早日點齊人馬,準備妥當,儘快出發吧!」


  「諾!」


  「諾!」


  「諾!」


  ···

  軍議過後,甘陵和賈詡留在了帳中。


  賈詡安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看著手中的軍書,沒有吭聲。


  閻行麾下雖然沒有像董卓那樣文武失衡,但武功重於文治,還是比較明顯的,這當然也是亂世各方勢力的常態。


  而這班驕兵悍將之中,關西出身的將領佔了最大比例,甘陵、徐琨(董營)、楊豐、翟郝、閻興、馬藺等將,都是久經沙場的軍中宿將,再加上閻行陣營的大戰略目前依舊是以「西進」為主,所以關西出身的諸將在軍中的地位也最高。


  甘陵無論從資歷還是軍功而言,都是排位軍中諸將之首。


  身在西河的徐琨、戍守河南地的翟郝、經常坐鎮後方的閻興,在軍中的戰功和威望,都不如他。


  唯一能夠迎頭趕上,並分庭抗禮的,就只有楊豐一人了。


  楊豐久在軍中,屢立戰功,今歲又娶了驃騎將軍之妹,加上他是軍中的勇戰派,可謂是炙手可熱、銳氣逼人。


  前番征討關中,就與賈詡的舊主段煨暗生齟齬,現下又和主將甘陵意見產生分歧,若是這一次他主張的征討雍州告捷,那楊豐在軍中的地位儼然就是要一躍而上,成為接下來執掌方面、都督大軍的軍中大將了。


  亂世之中,征伐不斷,軍中更是競爭激烈之處,新舊將領更替易位乃是常態。


  洞悉人心的賈詡不願涉足太多軍中將領的競爭,因此在甘陵將他留下后,一直緘口無言,靜坐看著手中的軍書。


  甘陵沉默許久,終於率先開口了,他看向賈詡說道:


  「賈公,你不覺得楊將軍此番主張逞勝用兵,太過冒險了么?涼州才剛剛打下來,州中人心初定,李駢、宋建等人在側,不先穩定涼州,反而進取雍州,一旦喪師折威,這平定未久的涼地就又會亂起來了!」


  賈詡笑了笑,說道:


  「將軍說得極是,不過老朽觀楊將軍此番用兵,倒也沒有自大到以為憑藉麾下三千精銳,就能夠橫行河西四郡,或許他胸中已有其他破敵的妙計。況且馬、麹諸將少壯驍勇,縱有失利,也定能護衛楊將軍全身而退。」


  甘陵搖頭,說道:

  「我豈看不出他想要用計詐城,但弄險之法,可一不可再,徒憑詭道,終究難免折戟黃沙。馬超、麹英等將,勇則勇耳,但少壯貪功、血氣易怒,馬鈞紙上書生之用,楊伯陽想要憑藉他們輕取河西四郡,我實在不看好。」


  賈詡洒然一笑,對固執己見的甘陵說道:


  「將軍,古今所有兵法,不管是穩打穩紮,還是出奇用險,都是為了克敵制勝而作的。人無完人,為將者,為了取勝破敵,必要的時候,也要用將士們的貪,用他們的怒,用他們的勇,用他們的愚。慈不掌兵,在戰場上,為了最後的勝利,為將者,無所不可,無所不用其極!」


  甘陵聽到最後,臉上也微微動容。


  他第一次近距離感覺到了身邊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身上隱藏著的巨大力量,他那平日里與世無爭、談笑從容的作風,讓身邊的人都輕易地忘記了他處理大事時的決絕和狠辣。


  此時再聯想起以往有關於他的傳聞,不由讓甘陵心中警醒,瞬間後背有細細的汗水滲出。


  ···

  十日後。


  爭取到了領兵出征的楊豐帶著馬超、麹英、麴光、馬鈞等人,迅速出兵祖厲,乘船隻渡河進入鸇陰口,沿著故時廢棄的邊牆亭障,直驅姑臧城。


  出人意料的,軍書上據說的力有不逮、無法追敵的張猛,在面對來勢洶洶的楊豐軍時,反應倒是十分迅速,兼程趕路的楊豐軍一過鸇陰口,就碰上了火速趕來的張猛一千歩騎。


  楊豐宣稱他們是為招撫四郡而來的,讓不善言辭的馬鈞登上傳車,充當招撫漢、胡的使者,楊豐等將則率軍護衛,出使的第一站既是姑臧城。


  為了消除張猛兵馬的戒心,楊豐還特意讓麴光帶著兩千歩騎留在鸇陰城,自己則帶著一千歩騎,護衛著名義上的使者馬鈞,和張猛派來的一千兵馬,一同前往姑臧城。


  楊豐自幼遊俠河西,乃是酒泉有名的任俠。對於河西四郡的風土民情熟悉得很,他重臨舊地,前往姑臧城,一路上倒像是在遊山玩水,拉著麹家兄弟和張猛派來的領兵軍吏,四處品評風景,憑弔古迹。


  隨著大隊車騎人馬進入姑臧城,楊豐這一日又臨時起意,帶著諸人馳馬登高,飲酒作樂。


  「你等可知道,這河西四郡,是怎麼來的?」


  楊豐帶著醉醺醺的酒意,笑對諸人問道。


  麹英笑了一笑,接話說道:


  「聽說河西地以前是匈奴諸王的牧場,前漢孝武皇帝開邊,霍驃騎兩次河西大捷,攻佔了這河西地,設置郡縣,這才有了河西四郡。」


  「沒錯,那你們可又知道四郡名字的由來?」


  楊豐眨著醉眼,大笑頷首。


  麹家兄弟面面相覷后,搖了搖頭,看向了張猛派來的軍吏,那名軍吏想了想,也有些赧然地說道:


  「在下只聽說『酒泉』,是霍驃騎將御賜美酒倒入金泉之中,與眾將士同飲,才有了這個郡名。至於武威、張掖、敦煌之名,在下淺薄少識,並不清楚由來。」


  楊豐哈哈一笑,便對眾人說道:


  「武威者,是為彰顯霍驃騎和漢軍的『武功軍威』,才由此得名。張掖者,取霍驃騎取河西地,『斷匈奴一臂,張中國之掖』之意。敦煌者,匈奴故音,取其『盛大』之意。霍驃騎擊破匈奴,奪取河西之地,功彪史冊,名垂千古,真乃吾輩武人之楷模也!」


  「將軍所言極是,霍驃騎功彪史冊,名垂千古,真乃吾輩武人之楷模!」


  眾人連聲應和,恭維楊豐的博聞強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