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江山戰圖> 十一章 遇伏

十一章 遇伏

  孫策是在四月下旬抵達涇縣的。涇縣是丹陽郡南部咽喉之地,奪取涇縣,就相當於把握住了整個戰爭的主動權。蔣欽早已準備好帳篷,孫策大軍直接安頓就好,之後熱乎乎可口的飯菜立馬就消除了孫策大軍的這幾天來的疲勞。


  孫策安頓好后,馬上召開了軍事會議,進行軍事部署。


  涇縣縣衙大堂內,隨軍出征的主要將領都參加了此此會議,有韓當、張紘,孫瑜,孫輔、凌操、李異、。


  孫氏子弟已經斬頭露角了,都是年輕一輩的俊才,佼佼者。孫輔乃是孫策之堂兄,孫賁的親兄弟,年約三十。孫賁目前任豫章太守。


  張紘先開對當前的形勢作了分析。


  「根據從偵騎傳回來的消息,綜合來看,目前我軍先鋒校尉陳武將軍已經拿下歙縣。也就是縣城佔領,周圍的里、亭,邑都未攻取,就剩下黟縣和梨陽縣。」


  孫瑜笑著接話道:「看來我等都要隨主公無功而返了。」


  孫策從大堂上方案幾處走下來,給韓當重新斟上酒,微笑說道:「仲異,我們來打賭如何,看看是你先拿下梨陽縣還是我先拿下黟縣,如何?」


  「不可!」韓當,張紘,同時起身說道。


  只聽韓當說道:「主公萬萬不可親征黟縣,我早年就聽說過丹陽的歙縣,黟縣的事情,傳聞,自秦朝始皇帝設兩縣以來,歷經500多年,從來沒有政府真正管轄過,一直是由當地的越人和當地土著共管,山區縱橫,地勢險惡。司馬法有云:伐而未知其時,不可勝;伐而未知其地,不可留也;伐而不知其人,則不可抵也,三者不得,其戰必祭。此次就我看來,陳武將軍佔領了歙縣,並不可喜,相反,附近山寨和越人的解決才是此戰的關鍵。」


  聽完韓當所講,張紘心中不由得對韓當再次拔高几分。孫氏能得江東天下,縱然有周瑜張昭等人的天縱奇才,奇謀妙計,但也與幾位孫氏老臣在軍中猶如定海神針般的作用分不開的。


  張紘說道:「主公,韓將軍說的不錯,主公不可親身犯險。此戰關鍵是要剿撫並用,撫為主,剿而次之。」


  聽完兩位大軍主要將領都不同意自己親率士卒攻伐此戰,甚是不悅,面無表情的說道:「子綱說說看,如何剿?」


  張昭整理了一下衣襟,侃侃而言道:「越人自古而有之。先秦時期,江東鴻蒙一片,荒莽愚昧。丹陽以南,會稽郡以西,主要是戰國時期的「三苗人」演變而來;豫章郡東南部則主要為「干越人」。後漢光武年前,王莽亂政,中原百姓大量遷徙到江東,中原大量百姓與越人融合,矛盾也逐漸加深。后中原百姓統稱「三苗人或干越人」為百越族人。其族人,居住分散,世代以山林為生,數量龐大,無法統計,但百越人底層百姓嚮往我大漢百姓的習俗生活,畢竟叢林生活不易。我建議我軍分散行動,以精銳為骨幹,以當地百越人為嚮導,剿其首領寨落,撫其百越居民,開墾荒田賜予;先免其附稅,再安排人長期管理,不出十年,必見成效。」


  孫瑜拍案而說道:「主公,子綱所言乃是國之良策,百越人的剿滅,關係江東的安穩,當緩緩而行。」


  孫策聽聞在座將領的勸諫后,思索片刻,也就放棄了快速滅亡百越族的想法。說道:「此戰當緩行,但3萬大軍也不可拖延過久,涇縣乃是江東南部會稽郡和丹陽郡南部的門戶,不可無重兵把守,韓老將軍即刻率5000軍,領中護軍之職,鎮守涇縣。孫瑜率8000軍攻取黟縣,領撫越中郎將,陳武為副將;子綱留守歙縣,總覽政務,蔣欽輔助,為我等供應糧草輜重,我留下5000人馬與你。凌操,李異隨我攻取梨陽縣。「


  隨著孫策軍令下達,大軍迅速行動,大軍調動是一種非常繁瑣的行動,底層士兵沒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都是強征入伍,或是活不下去為口吃食而已,軍中士氣很多時候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敗。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器、甲胄、醫藥、車輪、行軍帳篷等等都要提前出發,雖說很多物品簡陋,但卻是不可少的。比如帳篷,只是用竹篾編製而成的架骨,再在上面蒙一層棉布。遇雨天,行軍露營的時候,都需要用樹枝來做遮擋。偵騎則是更要先行。


  忙忙碌碌兩天後,大軍才開始行軍。


  連續十幾天的小雨,路面的深窪處還有積水,導致行軍緩慢,一天才行軍30里路不到,到達歙縣后,未做太多的停留,對陳武的勇猛和迅速,提出了讚賞后,讓他迅速與後續部隊的孫瑜匯合后,孫策繼續行軍。


  五月初一,過環水溝。


  五月初五,過葉鄉。孫策略做停留,葉鄉是當地人的稱呼,地域面積廣闊,連當地人也說不清,域內層層山,道道水。


  孫策不知道的是此處被後世稱之為黃山。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清秀,,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孫策看著起伏的群山,心中頓時生出一種豪邁感,一種藐視天下英雄的感覺。不知不覺當中,把韓當和張紘等人諫言,早已忘得乾乾淨淨。


  第二天孫策率凌操,李異,朱桓等12000大軍抵達梨陽縣。


  梨陽縣是丹陽郡最南部的縣,過了梨陽縣就是會稽郡了。凌操在淮南時候就跟隨孫策,后被孫策任命為丹陽郡都尉,輔佐孫靜掌一郡之軍事。朱桓是孫策在行軍途中發現的很有才能的小將,孫策發現一路行軍以來,士卒長時間行軍,軍紀鬆散,唯獨朱桓所在屯的兵卒,軍紀嚴明。甚為欣賞,被提拔為中軍司馬,隨身左右。


  梨陽縣已經為之一空。梨陽縣附近的百越族首領譯吁宋早已經帶領族人逃回深山。這些百越人到也有自知之明,攻城掠地,自知不是漢人對手,但要是在深山裡面就是他們的天下了。往往是漢軍來的時候,一鬨而散,漢軍大部隊一走之後,就又舉旗造反。多年來一直如此,漢越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深。


  孫策順利進城后,開始整頓兵馬,重建縣衙,任命官吏,恢復縣衙組織機構,使其能迅速全縣能夠運轉。幾天後孫策把12000大軍分成一千人一支的部曲。迅速熟悉山地的戰法。必盡,山地和平地的作戰方法不一樣,對人體力和山中辨別方向種種能力都要有所提高,孫策一邊加緊訓練一邊尋找當地獵虎充當嚮導,以便士兵訓練差不多就開始平定連綿的大山中的越人。


  縣衙後院內,孫策正在和朱桓過招,指點朱桓。兩人地位之間雖然有尊卑,但孫策也大不了朱桓幾歲。


  孫策單手持槊,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製造不易,價格不菲,一把好槊,絕非普通人有資格所用。朱桓使刀。


  只見孫策快單手速橫拿槊柄,大喝一聲,朝朱桓平掃而過。這招正是孫策的一招「橫掃千軍」。


  朱桓眼見槊來,槊未到,勁風已來,雙腿一蹲一跳,三尺多高,雙手握刀,剛等落地,立馬斜身,一招「直搗黃龍」,朝孫策斜砍過去。


  「好!」孫策大喝一聲,揮槊來檔。


  孫策的武藝大部分是家傳的,也有跟武師所學。加上自幼就跟隨父親孫堅南征北站十餘年,其武藝在戰場上得到不斷的磨練,越發精進,一招一式已經擁有自己的武學套路。東吳軍中除周泰能與其過過招外,已經鮮有對手。


  朱桓家境貧寒,自己略懂醫術,曾經救過一位遊俠,武藝有他帶入門。后在軍中自己也是不斷琢磨,不斷淬鍊,方有今日與孫策過招的機會,十個回合左右朱桓已經落敗下來。


  「主公武藝已經非末將能夠揣摩的,末將慚愧。」朱桓抱拳而說道。


  「休穆也無需氣壘,武藝一道之學,甚深,我也是在軍中,在戰場是磨練出來,當人面臨九死一生的情形多了的時候,之後往往武藝有所提高。加以時日,休穆也定能與曹操手下之典韋,袁紹手下之顏良,文丑一比高低的。」


  彷彿與朱桓的武藝較量不盡興,孫策依舊戰意盎然,拿起槊,帶上弓箭叫上一伍親兵去縣城後山處打獵。不準隨從跟隨。朱桓苦勸不過,只能做罷。等孫策一行人走後一會,朱桓不放心,只能向凌操通報,凌操乃孫策的中護軍將軍,孫策不在,他職位最高,凌操立即讓其子凌統帶一曲士兵500人,前去尋找孫策。


  自古以來,人之成敗,與其性格息息相關,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夫主將乃三軍之所命系。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虞翻的諫言,始終未能讓孫策讓記住半分。


  人之命,天定乎?

  托木寨是梨陽縣附近的甌人的集聚地,甌人經常被百越人欺辱,恰逢今天是寨主托帖兒的大壽之日,百餘年來甌人內部,不管是深山老林中還是城中百姓,對漢文化的習俗越來越跟隨。山寨裡面一些長老也有了一些歲歲過壽辰的說法。


  附近山寨也有人來祝賀,往來頻繁,絲毫沒有受到漢大軍壓境的氛圍。托帖兒的之子,穆耿兒正帶著十多個健兒把守在進山的路口。


  孫策一行人正在往山中走,卻不知危險正在一步一步靠近自己。他沒有認識到越人的強大,在離縣城幾里的地方就已經不屬於這個小霸王的管轄之地。中途一位親兵還勸說孫策不要走遠,還被孫策斥責膽小。


  五月的江南,一片綠色盎然,生機勃勃。讓人耳目一新,任誰看見大自然的這些,都會心曠神怡。一行人都放鬆了警惕,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瞄準了的箭頭在樹梢上對準了孫策。


  「嗖」「嗖」幾聲弓箭響打破了森林的寂靜。


  「啊!」孫策翻身落馬,幾名親兵迅速組成防禦陣型圍住落馬孫策。


  穆耿兒的弓箭射中了孫策的面頰。對方護衛的反應迅速及其敏捷程度到是讓他吃驚不小。這一夥漢軍的探子,就應該讓他們吃點苦頭。


  滿臉驚恐的親兵,看著地上的他們的主公,眼中儘是駭然的表情。血,流了一地。


  「躲在樹後面,交替掩護後退!」孫策用艱難和微弱的聲音命令著親兵。這些親兵都是孫家一手培養的,忠心耿耿,看著眼前的主公,他們心在滴血。


  一路走,一路血;一步一血。


  當三名親兵護著孫策沿原路後撤一里后,碰見了凌統等人。年僅十五歲的凌統手中的鋼刀,戰戰巍巍,瑟瑟發抖。


  漢建安三年,五月,揚州討逆將軍孫策,入林狩獵,遇伏,重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