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星主三國> 第15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第15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第151章_宜將剩勇追窮寇


  “赤峰縣若取用十六歲的一群兵娃,應該還可組一萬餘騎,東部草原屠了一次,兩萬駐守禁軍亦可調動。”劉康默默打算,帶方郡的胡兵,也還可抽調一部分北上。


  這就是一個大概的預想,具體還得與兵部和自己的參謀團討論一番,分析繼續打下去的利與弊。


  若利大於弊,那就繼續打,一戰滅魏不太可能,但將魏國國土一分為二,分斷東西,對魏國將是一個不的打擊。


  劉康繼續前行,終在狼居山附近找得羊祜一行,他細數了一番兵卒數量,看來損失有些大,如今簇已隻剩八千餘士卒,已戰損千五百餘。


  但看著簇血淋淋的情況,劉康覺得,應該算得是大勝,簇應該占據剛過不久,很多人被弩箭射程了馬蜂窩。有些還未死透,兵士直接一刀將其頭顱斬之,劉康的壤主義思想又開始隱隱作祟。


  但他想到鮮卑掠邊時那般慘絕人寰的景象,直接壓下,如今不過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而已,匈奴畏威而不壞德,他必須一次將這些部落打服。屠一次而保邊境數十年平安,亦無不可。


  戰場中心位置,是一堆人頭堆積而成的“京觀”,看簇情況,鮮卑應算得損失慘重。


  “曼倩在做何?”羊祜驅馬來到荀詵附近。


  “斬胡八千之功,自當刻石以記之,此可懾胡十載,揚我國威!”荀詵完,繼續書寫。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嗬——未斬胡首,算不得功勳,休養一日,我們還需繼續追。”羊祜輕笑搖頭。


  “此七言,甚好,但不免有僭越之禍,羊大人雖受陛下愛護,然而陛下不止是羊大人之師,還是漢皇,當謹言慎校”荀詵告誡道。


  “這是我在老師書房看到的駢句,應為老師偶得之,用老師所寫以為警,不算僭越。”


  羊祜完,輕蔑的指著石碑,道:“至於刻石記功,區區八千胡兵,打鬧罷了,不如讓軍士好生修養,斬下胡首再吧。


  陛下出關收二十萬胡騎,擒遼西鮮卑、遼東鮮卑胡首而建赤峰縣,有刻石記之乎?”


  “明犯大漢威者,雖遠亦誅之,刻石記功非為我等揚名。草原胡夷,部落繁雜,殺之不盡,有此石碑記事懾服諸夷,可保大漢十數年無後顧之憂,一統下指日可待。


  何況我等為臣,自不能與陛下比,一萬漢騎與五萬胡騎決戰,胡騎一戰而潰,損百而斬胡八千,拓跋王破膽而率殘部逃竄,慈事跡刻之楊威胡地,彰顯大漢威,何樂而不為之?”


  荀詵搖頭,對羊祜之言不甚讚同,刻石記功,為己留名自然也有之,但更多的是為國揚威,以此震懾之。


  “如此,可。此戰之勝,概因漢之戰馬多經炮火之聲訓練,聞聲而未驚悸,此事可一可二難再三,無陛下而無火雷之威,此全乃聖子之功,亦當記之。”羊祜想了想,一塊石碑,也費不得多少人力,佇立亦無妨。


  “末將自省得,吾等將士,皆受皇命而征,三軍將士,乃陛下手中之刃,持劍者唯陛下爾。”荀詵點頭,他自明白刻石記功之避諱。


  此碑為他所立,開頭必記何年何月漢皇因何事派某人何如,至於何如,最終何如。


  這些是開頭必有之禮製,而後才會訴兵卒之勇武,將帥之功績,最後當然得加上所有出征的將領人員官職與名字。


  “嗯,我雖隱約有些印象,但如今已不甚懂得,由你決定吧。”羊祜記得幼年時大抵是看過的,但這些年沒看此類禮書,他自己是弄不來的。


  “不懂?”荀詵愣了一下,羊祜父母皆出望族,竟不懂這些粗淺禮儀,著實反常。


  “老師重德,不甚在意虛禮,這類禮儀規製之籍有之,但束之高閣,老師所著之書籍甚多,我未有時閱。”羊祜也覺此言有損父輩之名,名門望族不知禮,總有些掉麵皮,故解釋一句。


  羊祜覺得回去後得惡補一番,老師常自己已被帶歪,看來的確如此,往昔與工部之人共事倒也未覺,然與這潁川望族共事幾日,已覺頗有違和之處。


  “文華殿藏書頗豐吾有所耳聞,吾亦欲觀之,奈何吾進之不得。”荀詵苦笑,他是降臣,又為郡守,自沒機會進得宮內之書樓。


  而且,此次為何突然領軍,他都有些迷糊,似乎突然就啟用了。


  到了漢國,他才知漢與魏同為郡守,但亦有太多不同之處,郡守職權已被拆分,唯一可管的就是行政,漢國對於刑獄,似乎格外看重,郡守原還具有之刑獄之權又被三分。這般的重視程度,已與軍權相當。


  對於軍製,他亦覺有頗多不合理之處,練兵、統兵、武庫三分,武庫與兵卒分離,這是慣例。


  但統兵、練兵分離,必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影響軍隊戰力。雖親自統兵後未覺戰力有太大影響,隻因這是他平生所見軍紀最嚴明之軍隊,對將帥之令,未有折扣執校

  但他覺得覺得,若練兵統兵歸一,將帥一心,軍隊戰力應會更高些。


  “陛下書房書籍,如今已開始由淺至深印至各縣公學,非文華殿方有,喜者亦可研習。”羊祜搖頭,除了軍工絕密,其他的老師並不覺得傳出有何妨礙。


  老師曾過,各國不斷專研此學,乃其喜聞樂見之事,漢國統一下既已開始,至多二十年必可成事。


  而此類學,無外援講解,十年不過入門之階,再得十年或可用之改變世界,然漢如今已成工業,其變隻會越加迅速,碾壓一個時代即可。


  羊祜對此深以為然,他剛接觸這些工學時,覺得知曉原理與圖紙,不過按圖索驥,應該保密。


  但親自主持製作各物件這麽多年,方知其中艱難,大漢遇到難點之時,谘詢陛下大多可得借鑒之法而破,然其餘諸國,該詢何人?無所詢,一難耗全國工匠數年之功應為常事。


  至於其他人之智是否真能越他甚遠?羊祜不覺自己低人一等,甚至對自身之才頗為自信。


  等得其他各國教育積累大量人才,能大體做出些粗淺之物時,漢國或已統一下。如此,其他三國工科之才,都將入漢骰盅。


  漢國放出這些工學,其他三國會不會學?這當然是一定會的,這是陽謀,堂堂正正,各國隻能領下。


  不想學也得學,該因學了未必能追上漢國,不學就一定追不上,不想亡國,那就撥出國庫收入,好好教些人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