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騙高幹】
一個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壞念頭受到抑制,而壞的制度會讓人的好願望四處碰壁,同樣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產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圍以及差距巨大的結果。
一個願意並極力於完善國家制度的人,才是國之大才。
衛覬注重國家綱紀的恢復建設,也常呈奏意見,匡正時弊。
曹操時期,一些重大決策就常請他參謀。曹操打算進軍關中,討平關中割據勢力,就曾讓荀彧徵求衛覬的意見。衛覬認為,關西諸將皆無大志,只要給其爵號,就不會有大的變動,而後再囤剪除他們,如果乘其強大之時而進攻,必然使他們聯合反抗,難以控制。可當時鐘繇自告奮勇前去討伐,曹操沒有按照衛覬的意見去辦,結果鍾繇失利,曹操不得不親自率軍征伐,雖然平定了關中,然軍士傷亡慘重。曹操懊悔不聽衛覬的意見,因此更加看重他。魏明帝時,他也經常上書言事,告誡明帝耍善聽不同意見,留意於民間,愛惜民力,計較府庫,量入為出。表現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時期,衛覬為尚書,與王象一起,主持了典禮制度的制定。衛覬極其重視法律制度的恢復和建設,他認為,刑法是國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輕視,代之以主觀臆斷;典獄之官掌握生殺人權,應由明法公正之人來擔任,而往往因統治者對他們的輕視,所用非人,這是王政敝弊,國家喪敗的重要原因。他主張,恢復西漢《九章律》,並設律博士轉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魏明帝同意他的主張,專委劉邵、陳群等人刪定西漢律令,製成《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書官令》、《軍中令》共180篇,從而增加了《九章律》的內容,減少了漢代其他章律科今的條文。這些律令條文的制定,在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特別是律博士的設置,更是秦漢以來所未有,所有這些都是與衛覬的努力分不開的。
魏延來到河東時,衛覬還沒有到曹操那裡出仕,魏延就用種子神器精靈空空幫他,用以前那些手段,將衛覬征服。
……
衛覬傲然地點點頭,他已經被魏延影響到了,對待這種恰如其分的讚揚他都是受之無愧。
衛覬的書法功力很深,又很全面,不論是古文、鳥篆、隸書、草書,無所不善,河東郡這邊不少碑文書寫,都出自他的文筆,與鍾繇齊名,「鍾派盛於南,衛派盛於北,後世之書,皆此二派,只可稱為鍾、衛」。
衛覬在書法上還有一個特長,善於模仿,他所仿寫的古文《尚書》,竟與大書家邯鄲淳毫無區別,連邯鄲淳自己也難以識別。
衛覬接過郭援的家書,言說要派人傳遞給郭援的家人,等到了自己的書房,他就讓人磨墨,準備揮毫摹寫。
他連寫幾張紙,都甚是不爽利,把毛筆一丟:「這郭援的字當真是奇爛無比!想我衛覬生平摹寫,多從古之大家,那裡摹寫過這等爛字!」
可這是魏延授意他做的,他沒有辦法,硬著頭皮,接連寫廢了十幾張紙,才勉強把郭援的字跡模仿的稍微逼真一些。
衛覬模仿郭援的語氣,給高幹寫了一封信,信里說,他郭援和匈奴左賢王劉豹領七萬匈奴鐵騎,跟胡才白波軍裡應外合,將魏延三萬戰兵困在白波谷,魏延負隅頑抗,拒不投降,匈奴騎兵損失甚多,但魏延已經是強攻之末,還請高幹速速派兵,前來白波谷助我們一臂之力,共建這不世大功!
郭援麾下袁軍裡面有幾對兄弟,衛覬便拆開他們,派這幾對兄弟裡面機靈一些的前去高幹處送信,跟郭援這個書信一起送過去的還有郭援的龍牙刀,還有匈奴左賢王劉豹的一個信物。
高幹收到信,將信將疑地打開信,稍微掃了一眼,哈哈大笑道:「郭援這傢伙的字還是那麼爛,還做什麼護匈奴中郎將,這手爛字丟不丟人啊,小孩子寫得都比他的好!」
前來送信的袁軍士卒恭恭敬敬地把郭援的龍牙刀呈上:「郭將軍說,戰事膠著,恐怕魏延各處援兵趕到白波谷,還請將軍速發援兵,不然郭將軍跟左賢王縱然把魏延擊敗,恐怕也會被隨之而來的魏延各路援軍給擊敗,郭將軍說,高將軍你若肯發出援兵前來協助,郭將軍願將這佩刀相贈。」
高幹接過龍牙刀,猛地把龍牙刀拔出刀鞘,順手砍向立在帳邊的案幾,沒有發出什麼響聲,那案幾便分成兩份,就如同切豆腐一樣容易。
高幹看著這烏黑無光的龍牙刀,哈哈大笑道:「郭援手裡有把寶刀,我都慕名已久,只是他鄙陋自珍,藏得嚴嚴實實的,從不肯讓外人觀看,誰成想今天卻把龍牙刀拱手相讓!」
送信的士卒又把劉豹的信物呈上,那同樣是一把佩刀,但造型甚是怪異,高幹接過來一看,不由得點點頭:「確實是左賢王才能用得的佩刀,雖然沒龍牙刀鋒利,可這樣子甚奇,我就收下了!」
那送信的士卒連忙制止:「楊將軍,左賢王讓小的送這個佩刀只是讓高將軍驗證一下,並沒有說要送給高將軍!」
高幹怒道:「他娘的,這匈奴人真是吝嗇!」
那士卒怯怯道:「高將軍你還肯發兵支援嗎?!」
高幹哈哈大笑道:「發,為什麼不發,這千載難逢的一舉消滅魏延的良機,我為什麼要錯失,我不但要把魏軍打垮,我還要親自生擒魏延!」
高幹一想到兵發白波谷以後的勝利景象,便心花怒發,只留一兩千老弱殘兵守城,點起三萬精兵,快馬加鞭,往白波谷方向趕去。
高幹一心想要拿到那個大戰果,恐怕魏延被郭援、劉豹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軍速度,他麾下這三萬人馬里只有一萬騎兵,剩下兩萬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讓騎兵用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著那些步卒趕上騎兵的步伐。
那些步兵心裡充滿了怨恨,但畏懼於騎兵們的馬鞭和馬刀,不敢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