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狼狽為奸
說起封地,士鞅是一肚子的火,由於各種原因,他的封地是六卿中最少的一人,更令他感到不滿的是,自己的封地與秦國相鄰,靠他一家的力量難撼秦國,而魏舒、趙鞅、韓不信、荀寅、荀躒五卿的封地與衛、中山、鄭等小國相鄰,有機會擴張,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做夢也想找機會咬秦國一口。
士鞅道:“秦國作亂,天子率兵討伐取回九鼎,乃是順應天理,與我何幹?”
尉遲釋義沒有答複,喝下一口酒,得意地望著士鞅。
涉及自己利益的事,士鞅哪能不焦急,他催促道:“求先生賜教。”
尉遲釋義道:“若秦破,竊以為秦地十之八九將歸晉國,大夫的封地與秦最近,肯定獲利最多。”
“即使晉國肯出兵助天子,吾主也未必會消滅秦國。”
士鞅的擔心並非多餘,因為秦、晉兩國君主數代通婚,成語“秦晉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
秦穆公在位時,還曾幫助晉惠公、晉文公兩位君主登基,尤其是晉文公執政初期,秦、晉兩國還有過一段“蜜月期”。晉文公賀崩後,繼任的晉國君主對秦國漸漸疏遠,可兩國也算和睦相處,兩國沒有深仇大恨,晉君對秦國“手下留情”也是合理的做法。
尉遲釋義道:“晉君是否肯攻克秦國,我以為全在於士大夫是否懂得如何去做。晉朝中想獲秦國土地者,必不止你一人,如你能籠絡其他重臣,何患大事不成?”
士鞅道:“入口的肥肉,豈可與他人分亨。”
尉遲釋義道:“如你一人獲利過多,會引起朝中大臣勢利者不滿。若事敗,你也無須一人受罪,喪失蠅頭微利,可保自身周全,何樂而不為?”
士鞅恍然大悟:“多謝先生賜教。”
得了尉遲釋義的指點,士鞅馬上去找臭味相投的荀寅。
士鞅雖是個貪贓枉法之徒,可比起荀寅,是小巫見大巫。荀寅堪稱六卿中的“首貪”。
在曆史上,他為能從鄭國獲巨利,私下拉攏鄭國上卿遊吉,被遊吉拒絕,他由此討厭鄭國。公元前約551年,楚國太子建先逃亡至鄭國,後逃到晉國,想請晉國出兵討伐楚國,荀寅借機密奏晉頃公:“鄭國陰陽於晉、楚兩國間多年,一直搖擺不定,楚國太子建曾停留鄭國多時,鄭君對楚太子建深信不疑,如得楚太子為內應,晉國可起兵滅鄭國,然後再攻打楚國。”
晉君同意了荀寅的詭計,楚太子建也願意作為內應,後來事情敗露,楚太子建被殺,荀寅一無所獲,盡管遭受了挫折,多年來晉國“首貪”還是不會放過每一次獲利的機會。
聽士鞅說完秦掠九鼎之事,荀寅與對方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勸說晉君向秦國出兵,而且要將秦國連根撥起。
尉遲釋義入住絳邑的第三天,晉頃公收到了周天子的傳檄,晉君立即集六卿議事。六卿中魏舒、韓不信認為晉國作為諸侯中的霸主,理應出兵。士鞅、荀寅則是為各自的私心打算,這樣,晉國四卿不約而同地表示讚同。如此,晉國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君臣一致通過同意出兵秦國。
作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帶了好頭,不但使天子有了堅強的後盾,而且間接地迫使鄭、許、陳等小國附和。六月中旬,晉、鄭、宋、衛、陳、許、曹七國確認助天子討伐秦國,約定八月在晉國曲沃(今山西聞喜以東一帶)集合,然後興兵伐秦。
宋國已書麵表示願意參與七國的聯軍,然而朝中還有大臣因出兵的數量而爭論不休。
六月二十日是小巧玲瓏從“產婦”真正轉化為專職國君的日子,她鐵了心要在這天作出合乎她心意的決定。
朝中有人反對也是正常的,因為不僅宋國,甚至其他諸侯國中的大臣也都認為,晉國起主導作用,其餘的諸侯僅是起輔助的角色——“重在參與”,遣兵三五千已足夠。蘇圩就是這一主張的堅定支持者,他振振有詞地道:“宋、秦兩國相隔數百裏,沿途道路崎嶇、盜賊出沒,三軍將士糧草供給十分困難,竊以為,我國應量力而行,不宜過度勞民傷財。”
些守舊的大臣聽了,也紛紛點頭。有了“粉絲”,蘇圩又道:“秦與宋、衛、陳、許、曹五國向來和睦共處,此次是迫於王命才集於晉國,各國貌合神離,臣以為天子想討回九鼎實非易事。既然如此,宋何必與秦結下深冤,而給秦國留下日後討伐我國的借口。”
蘇圩還保持著沉默,又跳出一位反對者:中大夫穰錆。
說起穰錆,一年前他還是位下大夫,在朝中是位可有可無的人。自從小巧玲瓏登基,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他憑借靈活的大腦,低買高賣,常常能捕捉商機,又懂理“為國出力”,所以短短數月就躍居中大夫的行列。
道:“雖然大王在多國設有解鄉鐵器、精鐵專賣點,可仍有不少賈商親自來提貨。為此,一些小規模的商鋪為做大買賣,不惜向外國賈商高息借銀。如秦、宋開戰,解鄉鐵器將主要用於戰事,製成劍、戟、箭等兵器。如此一來,原先從解鄉訂貨的小商鋪就無法按時領取精鐵、鐵器,一旦違期交貨,小商鋪的店主就算全家為奴,也賠不起外國賈商之貨款。”
小巧玲瓏聽得出穰錆繞了半個圈,是想打解鄉精鐵、鐵器的主意,她故意問道:“穰大夫可有兩全其美的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