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新秩序> 第四十三章 造反造人兩不誤

第四十三章 造反造人兩不誤

  鎮海府官衙。

  徐澤將一份名單交道蕭引古手裡,道:「把這兩個打圈的都退回去,告訴他們的家主,不用再送人來了。」

  前番,徐澤佔領平南縣城后,徐澤以同舟社急需各類管理人才為由,辟除各家優秀子弟,城中大戶都送來家產繼承人。

  其後,徐澤親自考核后,送回去大半。

  並且,明言自己不要質子——城中幾個土大戶而已,根本不夠格做同舟社的質子。

  其後,這些大戶又送來一批。

  經過這段時間試用,徐澤決定再次打回兩個。

  後面還要觀察,看這兩家究竟是真沒人才,還是故意陰奉陽違。

  「社首。」

  蕭引古沒有急著走,小心翼翼地問。

  「有幾戶家中有適齡女子,托屬下來問,可否送給社首暖腳?」

  同舟社軍隊再次擴編后,徐澤之下多了王進、史進、李逵等五個「將軍」。

  所有人便統一稱呼徐澤為「社首」,包括蕭引古這個投靠的契丹人也一樣。

  「可以!都送到軍中。」

  徐澤爽快應下,心裡想到已經有了身孕的辛靈汐,對侍立一旁的楊喜道。

  「喜子,回頭找吳參軍,讓他理一個章程——同舟社和軍中,滿足什麼條件可以成婚。」

  「仗要打,田要種,造人也不能耽誤。」

  「你小子十幾歲都定了親,吳參軍快三十五了,還整日優哉游哉,就從他開始,一年內,必須成親!」

  蕭引古擔了好大風險,沒想到是這麼一個結果,

  見徐澤又俯身看批閱公文,不敢再吱聲,打聲招呼,就準備退出去。

  徐澤抬頭道:「蕭防禦!」

  蕭引古趕緊停下,躬身應道:「屬下在!」

  徐澤繼續低頭批閱公文,隨意道:「時代變了,若想有個好前程,就安心做事,別再跟那些大戶裹在一起。」

  「屬下,明白——」

  蕭引古一身冷汗濕透後背地退出了徐澤的公房好遠才轉身,差點撞到回來複命的高藥師。

  二人見禮時,蕭引古說話的聲音還有些發顫。

  看著蕭引古遠離的背影,高藥師大略猜到其人剛在徐澤那裡受了驚嚇。

  心中感慨在社首地下做事,果真要用心,三心二意可不成。

  「藥師回來了?進來坐!」

  徐澤已經看到了高藥師,招呼其進屋,又低頭批閱公文。

  高藥師知道徐澤的習慣,安心等待。

  「這三個文件抄送兩份,各送之罘灣和安復軍。」

  徐澤批閱完,交代完楊喜辦理,又問高藥師:「情況如何?」

  高藥師取出的正副本,交於徐澤的手中。

  「還算順利,穆州剛遭賊人洗劫一空,連刺史大印都被搶走,正是亟盼我同舟社仁義之師的時候。」

  徐澤翻開協議,就看到與蘇州安復軍節度使、順化城向義軍刺史、鎮海府防禦使、復州懷德軍節度使四個鮮紅大印。

  唯獨穆州保和軍刺史簽字旁,只有一個普察奴的私人小印和一個鮮紅的手掌印。

  「不錯!」

  徐澤心情很好,點頭道:「亂世嘛,搶走個大印再正常不過,至少普察奴的腦袋還在就是大好事。」

  高藥師補充道:「會農縣城破敗不堪,戶僅有四百,人口不足兩千,我們要不要拿下?」

  徐澤心中早有計較,立即答道:「不用。」

  穆州雖然臨海,但會農縣城離碼頭卻超過五里地,水營優勢不便發揮。

  而且,該城東北至東京道次府開州僅一百二十里,騎兵大半日便可兵臨城下。

  莫說此時城中人戶稀少,就算戶口充足,徐澤寧願遷部分戶口來鎮海府,也不願在彼處駐軍。

  在同舟社有足夠實力與註定要南下的女直人爭雄之前,穆州只能作為戰略緩衝地帶。

  其實高藥師也有這種憂慮,他的身家性命全繫於同舟社上,是真希望同舟社能行穩致遠,越做越強。

  「還有幾個確切消息,首先是閏正月初四,遼帝派蕭韓家奴、張琳討伐高逆。」

  同舟社拿下蘇州后,高藥師就明確了自己的身份,以「同舟社人」自居,與遼國徹底劃清了界限。

  徐澤對張琳有印象,問道:「這個張琳就是哪個去年率漢軍討伐女直人,吃了敗仗的漢宰相?」

  高藥師答道:「是的,高逆佔領遼陽府五十餘州,唯瀋州未下,張琳出自瀋州大戶,且兩任東京戶部使,在遼陽府頗有人望。」

  「遼帝正率軍與叛賊耶律章奴鏖戰,聽說又祖州敗了一陣,國內再次增兵,朝廷屢戰屢敗,叛亂反而越平越大。」

  「幾線作戰,到處都要用兵,遼帝實在抽不出兵力對付高逆。」

  「便讓張琳至瀋州,募因高逆叛亂而破家失業及轉戶強壯者充軍,聽說旬日之間,便得兵二萬餘人。」

  石秀那邊這段時間也傳回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

  戰亂期間,消息隔絕,各種謠言滿天飛,大部分消息都要綜合比對才行。

  耶律章奴的叛亂嚴重動搖了遼國在中京道和上京道的統治根基,讓耶律延禧不得不倉促平亂。

  不然的話,以遼陽府高永昌這種沒有根基的突發動亂,很容易就平滅了。

  開發更好的遼陽府各州縣,人口肯定要比起東京道南部地區要稠密一些,但應該也有限。

  張琳卻能在旬日內募兵兩萬,看來高永昌真把遼陽府禍害得不輕啊。

  徐澤問:「兩軍有沒有交戰?」

  「貴德州守將反叛依附高永昌,被張琳擊敗,其後再無消息。」

  嗯,看來這個張琳雖不是領兵之才,但學習能力還是蠻強的。

  兩萬新兵在手,即使不進攻,只要勤加訓練,持續保持對遼陽府的壓力,高永昌應該就會很難受。

  消化完這條消息,徐澤道:「接著說。」

  「高逆叛亂后,就派了使者到女直人那裡求援軍,女直人雖然答應了,但其後一直沒有消息。」

  「還有,保州不知道什麼情況,高逆一直沒往那裡派人。」

  徐澤想到最初確定安排吳用在遼國取得戰略支點的時候,想到了幾個方案,其中就有保州。

  其地遠離遼陽府,且南面臨海,西北是鴨綠江,東面是高麗。

  這樣的三角地帶,天然就是為陰謀家準備的。

  而且,佔領保州后,能溯江而上,可攻擊範圍大大增加。

  只是,因為其地離一直不忘北擴的高麗太近,且因鴨綠江通往遼東腹地的原因,易招來女直人瘋狂反撲。

  綜合分析,難以立足,最終被徐澤否定。

  但現在保州既然沒有被高永昌拿下,那還在遼人手中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若是彼處孤懸,自己憑著手裡的「五地互保協議」,作為「友軍」,倒是可以考慮過去探探情況。

  徐澤收回思緒,道:「好,再辛苦你到保州走一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