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送個公主給徐澤
面對破城在即的巨大壓力,
以及國主王俁「誰覺得不行,自己去談」的威脅,
高麗朝廷展現了罕有的高效率,沒有再爭吵,
半個時辰不到,就通過了接受同舟社所列七條和約的決議。
只是,在和約的具體履行上,首相崔思諏卻表達了異議——
同舟社並非一國,與其簽訂和約不符外交儀制,
且公然承認敗於一家商社之手,也有損高麗的國家形象。
崔思諏最後提醒了一句——福寧宮主已經及笄,值此國亂,理應為國家分憂。
:十有五年而笄。
鄭玄註:「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崔思諏這話的意思,就是建議以聯姻之形式落實和約。
表面看是以公主「下嫁」,掩蓋高麗被迫割地賠款的事實。
但高麗的形象是保存了些許,王室的威嚴卻大受打擊。
這中間,還涉及到二十二年前的王位之爭。
當年,盯上病秧子獻宗王昱屁股下之王位的,
不僅有其堂舅李資義,還有王叔雞林公王顒。
最終,王顒棋高一著,
其人借平章事邵台輔和上將軍王國髦之手,
除掉了李資義,並最終奪得王位。
王顒即位后,為了永除後患,又殺了已經退位的侄子王昱。
其後,為了鞏固王位,掩蓋自己「篡逆」的事實,
王顒又大肆封官許願,先後有數百人因此被超授官職,
就連一些工商皂隸之流,也一躍成為顯官。
其中,不乏如王字之這種確實精明強幹之人。
換句話說,
王顒也算是打破豪族對人才的壟斷,不拘一格用人才。
但自古以來,權力場就是如此——
自己帶頭壞規矩,就別指望手下人會守規矩。
國主如此「亂折騰」,高麗的吏治當然大受其害,
等王顒死後,便給繼任的兒子留下了「流亡相繼、十室九空」的爛攤子。
王俁花費了十多年時間,都沒有理順高麗內部的矛盾。
其人主張保州用兵,
多少也存了一些轉移內部矛盾,提升個人威望的動機。
崔思諏建議王室聯姻徐澤,
等於是將王顒、王俁父子為了個人私利,向商賈之流出賣高麗利益的事再次擺上了檯面。
偏偏在國亂當頭,王俁必須借重豪族的支持才能應對接下來的統治危機。
其人只能忍下這口氣,派國丈李資謙再次出使,商定「賜婚」之事。
南大門外,同舟社軍營大帳。
徐澤頗為意外,這幫高麗人還真是能折騰,議個和都能玩出個花樣來。
「和親?我千里迢迢跑到開京來,就是為了趕著做你高麗王氏的女婿?!」
李資謙學識不高,見徐澤有拒絕之意,急了。
「徐社首,此事與貴我兩方而言,都有好處啊!」
徐澤正待恐嚇李資謙,罵高麗君臣不要試圖挑戰自己的忍耐極限,
卻見吳用在使眼色,知道其人有話要說,乃讓楊喜先將李資謙送出。
「社首,這是大好事啊!」
見吳用興奮異常,彷彿自己要娶老婆般,徐澤沒好氣地問。
「我怎麼沒看出來好在哪裡?」
吳用笑道:「屬下以為,至少有三點好處。」
「說說看!」
「其一,社首聯姻高麗王室,有利於安定新附軍和之前投降的高麗軍民之心。」
徐澤點點頭,吳用這一點沒有說錯。
別看同舟社在自鴨綠江之戰以後,高歌猛進,無往不利,
甚至還在其國都開京邊,招降了近萬高麗水陸兵馬。
但只管破壞的侵略軍,與希望保持長期穩定的統治者是兩碼事。
而且,同舟社和新附軍之間的關係並不穩固,
徐澤實際是利用雙方信息的不對等,逼得這些人只能選擇跟著同舟社合作。
的確是合作,同舟社給新附軍士卒提供「活下去」的安全保障,
而新附軍則回報同舟社搖旗吶喊,壯大聲威。
新附軍加上家屬,有幾萬人,
若是高麗不投降,隨著戰爭進一步擴大,這個人數還會越滾越多。
登州、遼東和海東三地,都不具備一次性消化這麼多「異族」的能力。
而且,也不能把他們帶走——留在高麗更有利於同舟社的下一步戰略,
只能選擇幾個地方,讓其「自治」。
這中間的風險極高,
畢竟,在沒有同舟社軍隊彈壓的情況下,
一邊是遠在天邊,實際上只是「商社」的同舟社,
一邊是統治了這片土地兩百年,祖祖輩輩都適應了的高麗王室。
只要王俁夠聰明,忍過了最初的動蕩之後,
再派得力人選到新安州附近的州縣,就能慢慢分化瓦解這些「心無所依」的叛賊。
封建制度能夠在人類歷史上持續幾千年,有其深刻原因,
不是徐澤這個穿越者打上幾仗,就能夠改變的。
討伐高麗一戰,同舟社身份尷尬的問題盡顯無疑。
就如同女直人建國一樣,
並不是完顏阿骨打想過皇帝癮,
而是女直人的勢力發展到了這一步,
不建國就很難進一步凝聚人心,並招降納叛。
實際上,同舟社現在的實力,已經隱隱超過了當初的生女直人聯盟。
但徐澤要建立的政權,和女直人的落後國家不一樣,需要把基礎打的更堅實。
若是為了消化這部分新附軍而貿然建國,將對同舟社的長遠發展戰略很不利。
通過聯姻,穩定新附軍人心,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大部分百姓理解不了有同舟社在,高麗朝廷不敢清算他們的事實,
卻能夠理解徐澤娶了宮主,身份就不一樣,向徐社首效忠,會就更心安。
想明白此節,徐澤示意吳用繼續。
「其二,也有利於麻痹高麗君臣之心,讓彼輩不至於鋌而走險,做出愚蠢之舉。」
這一點也好理解,
高麗君臣雖然接受了七條苛刻的議和條件,但絕不可能善罷甘休。
在其國內安插了幾處釘子,又掌握了高麗水師的情況下,
徐澤倒是不怕高麗人復仇,他擔心的是這個王朝會因此而分裂。
同舟社現在就像後世的列強,高麗就是腐朽的大清。
在同舟社能夠取代高麗,統治這片土地之前,
要讓高麗王朝成為同舟社的代理人,不斷為己方輸血,
同舟社就「有義務」維護其「國家統一」和「政局穩定」。
其實,徐澤本就打算一旦收到好處,就積極表態,支持王俁穩定高麗政局。
有什麼比聯姻,更能體現同舟社社首與高麗王室「一家親」呢?
「其三,有利於同舟社日後插手高麗事務。」
吳用說完即起身,前行三步,下拜。
「待社首日後廓清四海,定鼎九州,更能早日收復這些漢唐舊土,再現我天朝盛世!」
見吳用如此鄭重其事,徐澤有些哭笑不得。
開疆拓土很簡單,
靠金國和隨後的蒙元那套落後的體制,都能輕鬆實現,
但盛世,哪有那麼容易?
「起來吧,為了『天朝盛世』,這門親事,我應了!」
……
ps:福寧宮主為肅宗王顒最小的女兒,
正史上,她生於公元1096年,此時已滿21歲。
實際上,福寧宮主在高麗睿宗九年就已經冊為公主,
並嫁給了檢校戶部尚書、柱國王演。
為了劇情需要,將其年齡和婚配情況進行了修改。
高麗睿宗王俁的大女兒承德公主,年齡應該正合適,
但是,徐社首脾氣大,讓他平白比王俁矮一輩,怕是得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