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二章 滅亡高麗的時機

第七十二章 滅亡高麗的時機

  李綱奉迎太上皇返回臨安,避免大宋出現天有二日的局面,乃是有功於朝廷,卻被趙桓趁機將驅逐出朝堂,看似莫名其妙,其實當事人都很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表面看,這是與李綱有隙的潛邸寵臣耿南仲一再向皇帝進言的「功勞」。

  真正的原因卻是大宋君臣被同軍打怕,趙桓深怕大同再次興兵南下,更受夠了主戰派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痛苦感覺。

  因而,對於新任樞密使許翰「複種師道之任」以加強軍備的提議,趙官家便以「師道已老,難用」為由給直接否決了。

  但對於「輸租賦代割地之約」的建議,其人卻是有一些興趣。

  趙桓做皇帝的天資確實比起其父趙佶這個昏君還相差甚遠,但好歹也做了小半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政治小白。

  大宋雖然又一次輸掉了與大同的戰爭,靠著卑辭厚幣割讓國土,才乞得同軍退兵,但正乾皇帝並沒有逼迫大宋皇帝趙桓去尊號而對大同稱藩。

  也就是說,大宋依然是繼承大唐正朔的王朝。

  既然是正朔,王業不偏安,就不能放棄恢復故都汴梁的努力。

  甚至,北伐燕雲一統天下的口號也還要繼續提。

  大宋可以慫一時以換取喘息之機,卻絕不能慫一輩子。

  咳!

  就算真要慫一輩子,對國內的宣傳也絕不能慫,必須把北伐燕雲恢復故土的「祖宗遺志」不斷傳承下去。

  因為,這就是維繫大宋還是「大」宋的「政治正確」。

  以增加租賦的方式換回東京真是一個絕妙的點子,別管能不能成功,至少能向國人證明朝廷在努力恢復故土,有利於鼓舞因再次戰敗而離散的人心。

  試一試總歸不是壞事,萬一正乾皇帝一高興就答應了呢?

  趙桓的想法得到了宰執們的支持,大宋新任中書侍郎唐恪受領了此項重任,出使大同商議「輸租賦代割地之約」。

  唐相公一行數人進入開封府段國境,便被巡邏的同軍士兵扣下。

  大宋使團被安置在鄢陵縣驛館,等了將近一旬時間,大同朝廷的回復才送到:

  其一,開封既已正式納入大同治下,便是本朝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同斷沒有拿本國土地百姓換錢糧的先例,租賦代割地之議免談。

  其二,討宋之戰已經結束數月,仍有宋人擅自潛入開封境內圖謀不軌,趙宋朝廷是真不知此事,還是暗中支持?

  其三,淮南東路至今兵亂未止,嚴重影響大同臨近州縣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只需,趙宋朝廷若是沒能力保境安民就別浪費時間,大同可以替你們管!

  正乾皇帝的意思很明確:趙宋連自己內部的問題都解決不好,憑什麼惦記已經落入大同口袋的開封?

  還沒走到燕京,出使任務便失敗了,唐恪卻不敢賴在鄢陵與接洽自己的大同官員討價還價。

  其人當日便告辭離開,急匆匆往回趕。

  數日後,唐相公帶著大同朝廷的嚴正聲明回到臨安。

  得到這個壞消息,大宋君臣頓時亂作一團,再沒心思琢磨什麼故都東京了,慌忙研究解決淮南東路問題的辦法。

  徐澤之所以一口回絕了趙宋的買地的乞求,並威脅大同要用兵淮南東路,除了懶得與這幫沒眼色的傢伙們虛與委蛇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人暫時還需要穩住趙宋朝廷。

  原因很簡單,大同即將對另一個國家用兵。

  這個國家自然不是不久前才笑臉認罰的夏國,而是大同的另一個藩屬國——高麗。

  就在一個多月前,高麗國都開京城發生了動亂。

  其實,高麗這些年動亂不斷,內部一直就沒有平靜過。

  但高麗以往絕大部分的動亂,負有對高麗、日本等政權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等事宜之權的黃海都護府都以其國內部事務為由,輕易不會幹涉。

  這次的情況顯然不一樣,以至於大同需要暫時穩住趙宋。

  高麗之亂的起因,還要從十年前說起。

  政和六年,高麗因介入金、遼兩國保州之爭,而與正在遼東拓展勢力的第四方勢力——同舟社發生劇烈衝突。

  同舟社協助保州守軍挫敗高麗軍隊的兩次進攻后,徐澤又親自率兵摧毀了高麗的海軍力量,並海路南下攻破高麗都城開京,逼迫其國主王俁簽訂城下之盟。

  從此之後,高麗便徹底失去了制海權,國內事務也被同舟社深度干涉。

  隨著同舟社的事業越做越大,高麗在徐澤的精妙布局下,逐漸喪失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的獨立權,全面淪為同舟社的附庸。

  王俁也算是一代英主,本應該和夏國國主李乾順一樣,文治武功皆有建樹,在這百年未有的變局中左右逢源,把握機遇開疆拓土。

  但其人不幸遇到了同舟社徐澤,一戰輸掉了高麗百年國運。

  即便如此,王俁也沒有就此放棄。

  和親徐澤緩和同麗關係、招安李俊重建海軍、借同壓豪嘗試削藩、出讓耽羅島以請走同舟社勢力等等,各種方法用盡,就是為了重新獲得完整主權。

  可惜,終究是棋差一籌,任憑王俁再如何掙扎,高麗卻始終逃不脫徐澤的手掌心。

  臨終前,其人終於想明白了一切,深感高麗國滅的命運不可避免,有意讓世子王楷避位,再擇王室旁支繼承國主之位。

  王俁此舉是以出賣高麗國家利益來換取自己血脈的平安。

  這顯然是一道足以導致高麗內亂的亂命,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資謙、中書舍人金富軾等重臣的堅決反對。

  尤其是國丈李資謙,眼裡只有個人的權位,若是外孫王楷不能繼位,其人將有可能失去一切權勢,更是不願執行王俁的亂命。

  彼時,同舟社正籌備建國,李資謙乃帶著高麗世子王楷前往燕京求見正乾皇帝,並請其冊封高麗新國主。

  王楷繼位時已經十四歲,不算太年幼,卻因為天性柔仁,意志不堅,應付不了極端複雜的國際國內局勢。

  李資謙作為國主外祖父和宰相,又有扶立之功,便逐漸把持了朝政。

  其人已經位極人臣,卻仍不滿足,還想更進一步。

  為了掌控兵權,李資謙先是以整頓兵馬重建高麗軍事主權為名,向王楷舉薦開京之戰後就被王俁閑置的名將枳俊京。

  為了牢牢掌控後宮,隨時監控國主的動態,李資謙又陸續將自己的三女、四女進獻給國主為後妃。

  為了換取宗主國的支持,或者說避免大同帝國關鍵時刻的干涉,李資謙當政以來,又陸續以轉移礦山開發權為名,將新安州以北的土地成片送給大同。

  恰好,大同建國之後,戰略重心轉移,正乾皇帝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北壓金國南討趙宋上,逐步放鬆了對高麗的表面控制。

  這種政治利好自然落不到柔仁的國主王楷頭上,最終都變成了高麗實際掌控者李資謙的功績,並為後者贏得了極大的政治聲望。

  開京民間里巷間也恰到好處地開始流傳「十八字將王」的讖語,高麗由王姓改為李姓似乎就要水到渠成。

  可惜,李資謙空有竊國之志,卻無安邦之才。

  高麗原本就存在極為深重的內部矛盾,敗於同舟社之手后,隨著主權喪失,經濟上不斷向外輸血,各種矛盾更加尖銳。

  其國內不少有識之士皆意識到高麗絕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做出改變,以挽救國家滅亡的命運。

  因而,李資謙當權后以枳俊京整頓軍隊穩定國內,並逐步抵制大同對高麗內政的干涉,便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可惜,豪族出身又終身生活於上層的權力爭鬥圈內,限制了李資謙的視野和思考方式,使得其人始終抓不住住高麗的主要矛盾。

  這些年來,高麗各地的經濟一直很萎靡。

  不僅平民因稅負不斷加重而流亡不斷,就連高高在上的豪族也因長期內耗而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擴軍備戰,導致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實際控制在大同帝國手中的新安州等地,初步完成社會改革后,底層民眾爆發了生產積極性,生活一日好過一日。

  甚至,遇到災荒時,新安州還有餘力「接濟」周邊地區的百姓。

  當前,高麗各階層心氣極度不順,確實想要改變。

  但他們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換一個國主,或者換一家人做國主,而是擺脫這種越過越窩囊的日子。

  實事證明,李資謙不具備這種能力。

  這些年下來,慶源李氏自己的「封地」倒是一再擴大,卻是建立在對全國上下不斷吸血以壯大自身的基礎上。

  而且,其黨羽肆意擴張自家土地,奴婢僕從也敢搶奪他人財物,治下民怨極重。

  李資謙治國無才,馭下無術,逐漸失去了國人的信任。

  各種矛盾不斷堆積的結果,便是高麗社會各階層都看不到希望,國內氣氛壓抑至極,動亂不斷,整個社會都極為浮躁,一場大的動亂正在醞釀。

  一些勢力單薄的小豪族開始向大同輸誠——並不是帶資投靠謀取家族繼續富貴,而是邀請新安州的共建會來自己治下發展。

  這些人並不是不知道如此做會失去一部分利益,但至少可以保住家族平安傳承,不用面對即將出現的大動蕩。

  李資謙顯然也意識到了形勢不對,不敢再拖下去,開始加緊篡位的準備。

  另一方面,高麗國主王楷已經年滿十八歲,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擅權妄為的李資謙越來越不滿。

  雙方的矛盾逐漸激化且不可調和,弱勢一方的王楷不敢再等,只能搶先發動。

  正乾五年四月九日夜,王楷近臣金燦、安甫麟暗中聯絡上將軍崔卓、吳卓等人,夜間引兵入宮,誅殺掌握禁衛的枳俊京之子枳純與其弟枳俊臣。

  王楷到底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富貴王爺,又被李資謙隔絕內外幾年時間,倉促起事除掉宮中的亂賊后,便沒了進一步的計劃。

  李資謙的黨羽枳俊京卻反應極快,得知宮中生變,便立即引軍趕來。

  雙方爆發激戰,實力不足的「擁王派」節節敗退,卻因為知道投降必死而依靠宮殿之中的複雜地形負隅頑抗。

  亂兵殺得興起,索性縱火焚燒宮殿。

  土木結構的宮殿燃燒起來速度極快,大火很快就延燒至內殿。

  王楷只能倉惶逃至后苑躲避大火,但外無援軍,終究是必敗之局。

  其人本就意志薄弱,心灰意冷之下,準備直接下詔讓位於李資謙,只求外祖父能夠饒過自己的性命就行。

  參與起事的國主近臣卻知道失敗必死,皆不敢放棄,趕緊以高麗獻宗王昱禪位后死得不明不白相勸。

  這事就發生在三十二年前,而弄死王昱的人,正是王楷的祖父高麗肅宗王熙。

  事情到了這一步,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皮,不死不休了。

  王楷退無可退,到了這個時候,才想起派人向大同求援。

  只是,為了給高麗「鬆綁」,大同早已撤走了常駐開京的官員。

  王楷要想求得大同的幫助,就必須派人到數十里以外的江華島,那裡至今還駐守有五百同軍,以及被大同實際控制的高麗海軍。

  這些人本是高麗兩代國主最忌憚的力量,此時卻成了王楷的救命稻草。

  可惜,太晚了。

  起居郎金燦受領了突圍出去求援的重任,卻沒有成功,其人也死在亂軍之中。

  直到枳俊京帶人殺入后苑,王楷都沒能將自己的求援信送出。

  高麗王宮中的這次突發動亂次日上午就已經被枳俊京徹底平定,擁護國主的近臣和士兵被亂軍斬殺一空,成了孤家寡人的王楷也被軟禁起來。

  李資謙還藉機捕殺了數十名不肯依附自己的朝中要員,徹底掌控開京局勢,只待國主王楷「突發惡疾而亡」,其人就能篡奪王氏江山。

  可惜,其人先後數次進毒藥準備弄死王楷,都被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女兒給破壞了。

  而在此期間,潛伏在開京的大同密探早已將宮中驚變的消息送到了江華島。

  江華島僅有五百同軍,沒有高麗國主之請,不足以處置這麼大的動亂,迅即將消息傳至黃海都護府和國內。

  等這個消息傳回燕京時,黃海都護武松差不多應該已經點起兵馬出發了。

  實際上,開京已經亂成一鍋粥,若只是平定高麗上層的動亂,扶持傀儡政權,僅武松麾下的兵馬就足夠了。

  但徐澤在高麗布局整整十年,並放任其國內部的問題不斷發酵,可不是為慶源李氏做嫁衣的。

  其人當年攻破開京卻選擇與高麗結盟,就是為了永久解決高麗半島問題,而現在,這個時機已經到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