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知者樂水
此為《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此句譯義有多種,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另一理解為「智者樂,水」——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其實此句不能單純的解釋為:聰明的人一定喜歡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歡山。
應結合理解,智者的樂是動性的,像水一樣。仁者的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有些人的學問修養,活潑的,聰明人多半都活潑;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寧靜得和山一樣。是以「智者樂」,智者是樂的,人生觀、興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壽」,寧靜有涵養的人,比較不大容易發脾氣,也不容易衝動,看事情冷靜,先難而後獲,這種人壽命也長一點。
此題也是考校二人如何去理解和釋譯此句。
只聽道「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以山水喻仁智,此題甚妙」。
只見譚宗、江子墨二人開始思索作答。
江子墨當先道「聖人詳知仁之辨,即其德之著者言之也」。
此意:聖人能詳細分辨智慧通達和仁德之人,並以優秀賢德之人來談論此事。
譚宗接著道「夫山水之情,動靜之體,樂壽之徵,皆其著者也,而知仁愈見矣,可不辨哉!」
此為:智者、仁者都有特徵表現,應該辨識清楚。
江子墨道「吾觀天下有真得於中者,未有不行於外者也。而忽而不察,則其人其德,莫之窺其蘊也。夫德之至者,各從其天事之優,而實有其性分之美,常隨所事而自形焉。有心者,蓋往往而遇其人也。」
此講為:我觀察天下那些智慧通達仁德之人,都會有自然而然的流露,這是說智者仁者皆表裡如一之意。如果對此無法察覺的話,那麼對此人的美德和思想,也就無法窺見學習了。是以要人留心觀察,透過現象看本質。平常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這樣的仁智之人。
譚宗立言道「知者,吾知之於樂水矣。其明潔以善鑒似水,其疏通以善達似水,見乎其似而真者呈焉,而知者不自知也。仁者吾知之於樂山矣。其敦厚以安義似山,其嚴重以鎮物似山,見乎其似而真者顯焉,而仁者不自知也。」
此段講:為什麼智者喜歡水,因為水形似智者之形態特徵表現。智者同水之性相似,默默無語,不動聲色!后一句仁者同知者相同之意,此仁者與大山,喻高山仰止,永誌不忘!
江子墨復接道「知者則動焉。名理之旨雖精,而知者取之目前而皆是。人以動而得咎,知者以動而有功。動蓋知者之天也,順萬物而無為,宜其中之無累也。仁者則靜焉。宇宙之故雖紛,而仁者守其經常而不遷。以不易之道付物,則內出現者適以成其外之靜也。人以不靜而易守,仁者以靜而莫量。靜在仁者之天也,涵萬理而無思,宜其命之既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