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時空鍛造師>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知政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知政事

  午飯結束之後,朱元璋又當著自己兩個兒子的面問到了佑敬言甘願用自己的生命為楊虎開罪的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如此問八成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學學他身上的品質吧,當然這是佑敬言自己自戀的想法而已。


  「情與義二字而已。」佑敬言犯不著在把那些話再重複一遍,只是簡單的道了一句:「情義誠可貴,生命皆可拋。」


  佑敬言改了一句詩詞說出了自己內心之中的想法。


  以前他就楊虎只是憑著他內心之中一股道不明言不清的想法,現在他突然豁然開朗了,他內心之中那種之中那種言不清的想法就是早已經灌輸進他骨子裡的義。


  人不管有多大本事,始終離不開的就是這個義字,一旦沒有了他,即使本事再大也會讓人看不起。


  「好一個情義誠可貴,生命皆可拋,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忠嗎?」朱元璋看似在與佑敬言閑聊實則這一句之中咄咄逼人非常的顯而易見。


  「為了情義臣可以拋棄生命,但為了忠臣可拋棄一切。」佑敬言當然明白朱元璋有此一問有何含義,及其鄭重地道出了這樣一句。


  幸好佑敬言的腦子自小轉的就非常的塊。


  聽了佑敬言的回答,朱元璋笑了:「行,那朕就給你這個面子,楊虎責五十阿壯責三十流放瓊州。至於你,罰俸半年,另外親自書文向柳林縣的百姓道歉。」


  「還有,你若是膽敢接受賄賂,可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了。」


  朱元璋大概是怕在佑敬言罰俸期間辦了什麼錯事,最後還這樣提醒了一句。


  「謝皇上。」佑敬言對於這個結果什麼的非常滿意。


  至於什麼向百姓道歉什麼在佑敬言看來那根本就不是個事兒,他就更不會覺得難為情了。


  雖然這件事兒不是他的錯,但是能用他的一個道歉換來兩條人命還是值得的。


  「敬言,柳林縣也基本上不上正軌了,你回去之後把那裡的瑣事處理一下之後就回京擔任參知政事,等過段時間風聲過去之後朕就會把旨意下達的。」


  「參知政事?恐怕臣的資格有些欠缺。」佑敬言可不敢接這個職位。


  參知政事那可是相當於副丞相的存在,歷史上哪有像他這個年紀就做上這個位置的,不說朝臣不滿就是佑敬言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朕信你,那些個老傢伙在朕面前就會耍花招,讓你當人這個參知政事朕也能放心一些。」朱元璋道。


  那些大臣們哪個不是人精,光靠朱元璋一人威懾確實有些難度,所以只有把自己還比較現任的佑敬言調上來了。


  至於說為什麼如此信任佑敬言,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臣就聽皇上的安排了,臣一定不負您的期許。」


  「還有你去朝臣之中走動一下,估計你那個工廠有不少人的不滿。」朱元璋自己都沒搞明白工廠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竟然能讓佑敬言去朝臣之中活動就足以證明朱元璋對佑敬言有多麼的信任了。


  「敬言,你也知道朕對你有多麼的信任,你可不要讓朕失望啊?」朱元璋隨時隨地都不忘了用這句話鞭策佑敬言。


  佑敬言能怎麼辦,每次只有表態的份兒了。


  「皇上,臣建議您儘快派人去那些工長考察,一來方便制定合理的稅收,二來若是可以施行的話在改進之後能在全國各地推廣。」


  佑敬言來這個時空的第一個任務不就是讓資本主義儘早萌芽嗎?他又豈會錯過如此一個好機會呢?

  佑敬言離開朱元璋的行宮之後,內心之中終於鬆了一口氣,他怎麼也沒想到在他瞌睡之時就有人送來了枕頭。


  本來他想著在做好柳林這些事兒的時候,用什麼辦法歸京呢?


  只有這樣才能阻止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舉動,完成這些之後估計他就可以回去了。


  封侯拜相什麼的都比不上在現在時空之中舒舒服服的生活。


  朱元璋說得沒錯,他確實應該在朝臣之中走動一二。


  只是李善長作為朝臣之中的龍頭,要想佑敬言去遊說他恐怕不可能了。


  他看不上佑敬言,佑敬言更是看不上他。


  所以他去的只有劉伯溫那裡,雖然朱元璋不願意承認,但是朝廷之中存在的浙江集團與江淮集團已經是扼殺不了的了。


  雖然劉伯溫一直想把自己從浙江集團之中摘出去,但是誰讓他有本事呢?那些人能放過他嗎?


  雖然朱元璋也知道這兩大集團的存在,也明白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的話會發展成黨爭為禍朝廷,但是現在也實在不是處理這些問題的最佳時期。


  佑敬言去了劉伯溫那裡的時候,正趕上宋濂也在。


  看見佑敬言到來,劉伯溫倒是與往常一樣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宋濂冷哼一聲連看佑敬言一眼都不願意。


  「宋大人,怎麼還在生氣呢?」佑敬言也不在乎宋濂的態度,痞痞一笑坐在那裡:「您生氣是因為在朝堂之上沒辯過我,還是敬言的說法沒有打動您?」


  宋濂依舊冷哼一聲,不搭理佑敬言。


  這老頭八成是因為拉不下面子故意與佑敬言置氣。


  「宋大人,敬言還是那句話,歷史不是一塵不變的他每時每刻都在向前發展,您在這樣攔著難免不會成為青史的一個罪人了。」佑敬言此話一出,宋濂怒目而視著佑敬言就要與他展開辯論。


  文人那種可望名留青史的迫切希望佑敬言從文天祥那首《過零丁洋》之中就能體會出來。


  佑敬言趕忙又接著道:「敬言明白宋大人您為國為民的苦心,敬言說這話的意思也只是希望您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宋大人,您好好想想敬言就先告辭了。」佑敬言也不多做就留,開導完宋濂之後便準備離開了:「劉大人,宋大人。敬言就先告辭了。」


  看見劉伯溫之後,佑敬言才想起來洪武八年的時候,這位號稱前算八百年後算八百年的的神棍就被胡惟庸那個小人給害死了,最近幾年的也是被胡惟庸與李善長一眾打壓的難以生存。


  他是該回來了,要不然該發生的歷史還是要發生了。


  佑敬言在朱元璋對楊虎處理的聖旨發下來之後便趕回了柳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