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奇正出擊
此時重甲騎兵得了札木合的命令,不再去管那些四散而逃的朔方騎兵,而是齊齊轉過身來,把目標對準了這朔方城主,呼延江。
只見四五十騎迎面向呼延江駛來,此時呼延江自知必敗,雙足張開立穩,手持一根繽鐵棒,正欲以己之力,再打落對方几個騎兵,黃泉路上,也有個陪伴。
卻見那些騎兵卻不直接撞來,駛到五十步之外,散開成扇形,左右兩邊加速馬力,急急向呼延江后奔去,竟形成一個大圓,將他包圍在內。
呼延江踏前一步,欲要衝到陣前與敵人拚命,卻不妨後方兩三騎快馬撲出。那二三十步的距離,對於這些駿馬而言,只是呼吸之間,那馬兒疾步向前,這些士兵卻掉轉槍頭,用槍尾的木杆,恨恨地撞在呼延江的背上,雖然是鈍木,然而依託馬勢,帶來巨大的撞力,好象大鎚擊打一般,饒得呼延江力大,也被打得向前四五步方才立得穩腳。
他急急轉過身,想要朝馬上的騎士攻擊,馬兒早已遠遁,哪裡跟得上。本來以呼延慶的白銀境地,如果灌注精元,確實可以跟上奔馬的速度,但他這一天已經打鬥半日,又餓又渴,剛才奮力撥開敵人的數柄騎槍,又被打落馬下,早已不復早先的體力,若是加速奔跑,也撐不住幾時。
這兩匹馬剛剛跑過,又有兩匹從另一個方向殺來,俱是用騎槍后桿,或者刀背去擊打呼延江的背部,腦袋,不論中與不中,及時遠遁。竟讓他手持一根巨大的鐵棒,找不到明確的敵人,剛拼上一兩計,敵人就不顧而去,欲要追擊,又要防備下一次的攻擊,手忙腳亂,步法踉蹌。這也是這些騎士受了札木合的將令,務要留住呼延江的性命,否則不由分說,這些如狼似虎的騎士幾陣狼牙亂箭襲來,好漢難敵數只手,他如何便是對手。
左衝右突,反反覆復,呼延江不知吃了幾百下棍棒和馬撞,終於擋不住,被那兩桿槍柄,打在後肩,推金山,倒玉柱,雄壯身軀撲得一聲倒了下來。
騎上眾人也不急著下馬,而是數騎團團圍住,用一根根槍桿指著呼延江的身體,以防備他暴起傷人,再把那套馬的索子,密密扔過去環在呼延江四周,七八個人一齊發喊,齊力按住他的身體,摘去那根鐵棒,再牢牢地捆緊他,拴在馬後拖走。
札木合看到此間事畢,逃亡的騎兵也各各被遍野的自家兵士擒住,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此番他連環設計,用心良苦。
先讓黎華示之以弱,在第一次對攻時使呼延江感到自己的軍隊不堪一擊,以驕其心,驕兵不退。
又用草原騎兵的靈活牢牢地拴住朔方大軍,讓他們進攻不利,欲罷不能。
然後在雙方奮戰已久之後,再讓黎華佯敗,將朔方軍一步步誘到這森林之側,鐵騎之中。
最後黎華的那番衝擊,捨生忘死,務必不惜性命,也要大量消耗朔方軍所余的體力,以便最後的一錘定音。
等到五十騎以逸待勞的鐵浮圖殺出之時,戰局已經沒有絲毫懸念,簡直就象拎著籃子去收割小蘑菇,朔方軍再也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只有束手待斃。
而所有的這些任務,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
「穩穩抓住呼延江。」
札木合不想要什麼大勝,小勝,慘勝,他要的就是全勝。
擊敗朔方軍,根本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早就越過了這婉延的山脈,看到了朔方城。
以朔方城的規模,沒有上萬的騎軍,一年以上的苦功,是根本很難拿下的,那麼拿下朔方城的關鍵,就只有一個人,
呼延江。
而呼延江此次輕出,恰恰給了札木合絕好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以後絕不會有。如果此次大戰札木合一出手就掏出自己的王牌鐵浮圖,且不論在這茫茫原野,鐵浮圖是否有那麼充足的地形和時機能夠追上朔方軍,給以致命一擊。
就算能夠與朔方軍成功對陣,讓呼延江發現了自己的隱藏實力,以他白銀境界的無雙武力,大可以讓朔方騎軍阻擊鐵騎,而自身帶輕騎逃回,就如龍游大海,再不可追了。
鐵騎雖然攻擊力強大,當者披靡,但是他最大的問題是披甲沉重,對馬力消耗極大。重騎馬匹從事這種猛力衝鋒,頂多禁得四五次,跑不過十里路,就不得不摘掉裝備,停下來休息。豈能從一開始就投入戰鬥,承擔追擊之任。
只有象這樣把輕騎,步兵,重騎,游騎分兵配合,各司其職,並讓誘敵的輕騎不惜損失地與敵軍火拚,消滅敵人最後一絲逃逸之力,才是最完美的收官之作。
這次完美的行動讓札木合證明了自己的指揮能力,各位大小軍官將士無不心服口服。
此間事了,札木合率領兩百餘騎齊齊攻向呼延江在原野邊緣留下的營帳,那營帳處的伏兵見到大軍來臨,且主帥生死未卜,二十幾騎哪敢接戰,打開後門就欲逃回朔方。被這邊得勝殺來的健兒們各持刀槍,好一通殺戮,卻哪裡還有命在。
札木合將手一揮,正要率眾踏入大營,突然看見營中飛起幾隻鴿子,那些鴿子頭尾俱呈烏灰,下體純白,最外側尾羽處於端部,外側跡白。撲稜稜飛起,齊齊展翼向朔方飛去。
哲別見多識廣,不禁驚呼道「朔方雪鴿!」
他舉起弓箭,正要射擊。札木合知是信鴿,卻揮手止住了他的射擊。
哲別不解問道:「大汗為何不讓我待射擊,若是這些信鴿脫身而去,讓朔方得知這裡的勝敗,早有防備,卻是不那麼容易攻取了。」
札木合釋然笑道:「我正要舉兵征伐朔方,大軍動向,不日就知,卻也不是什麼機密,這些信鴿養育不易,一旦我們佔領朔方,都成了我們的戰利品,卻要小心保護。」
頓了頓,札木合舉目遠眺,又說:「孫子云,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我正是要朔方提前知道我的動向,此時城中四位城主已去其三,各各部屬不相管轄,要是知道大城主已經戰敗,必然會自起紛亂,我大軍前去,至少三日,這三日之中,城中謠言四起,不知有多少亂象頻繁,待我到達,其軍心已是大亂,必可一鼓勝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