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戰國明月> 第201章 以孝治國

第201章 以孝治國

  」她說,小女已立誓,要為先王守孝,孝期之內,不敢言婚嫁之事……田葭這般說,老婦卻是不好逼她了。「


  向弟弟后勝吐訴完那件沒辦妥的事後,君王后又苦惱地撫了撫頭上沉重的頭飾,埋怨道:」也不知是哪個長舌的宮人傳出去的,如今整個臨淄上下,儘是讚譽田葭的人,還有不少大臣來請命,說她這樣的純孝宗女被封為公主,真是齊國之幸,應該准許她的意願……「


  后勝很清楚,君王后的苦惱,來源於田齊從建國伊始,就在努力鼓吹奉行的道德觀念——孝。


  春秋時,田齊的祖上本來只是外來的異姓大夫,在姜姓齊國生根發芽,逐漸壯大,最後擊敗了其他卿族,得到了民心,取而代之。


  新的田齊,是在舊的姜齊基礎上建立的,可謂百業待興,田氏君主們忙不迭地認黃帝為祖,並造了「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等種種神秘預言為自己的政權合法性張目。


  除此之外,新齊國建立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臣民的忠誠之心、擁戴之情。擁戴不難,田齊本就是在給足士人好處后才得以壯大的,舊姜齊代表的是貴族的利益,他們代表的則是士人的利益,但忠誠二字,在田氏這裡就有點尷尬。


  因為在這個過程里,田氏將太公望的不肖子孫們虐得夠慘夠可憐——齊簡公被殺,齊平公純粹是一個傀儡。到最後一代國君齊康公被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的土地作為食邑,就這一個城打下的糧食歸他吃。


  這時候,田齊的太公田和,則興緻勃勃地去朝見周天子,列為諸侯了。他還不似趙魏韓三家另起爐灶,而是竊奪了姜齊的國號,依然稱齊國,這就是莊子諷刺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總之,田氏家族以姜齊卿大夫的身份竊奪國家,本身就是對君主的不忠,對忠誠的踐踏。如果大力提倡忠君愛國之心,那他田氏的篡奪又怎麼講?

  這種政治態勢下,田氏的前幾位君主就聽信了齊儒「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的理論,開始大肆提倡「孝道」。


  恰逢此時,春秋時的大宗族解體,五口到八口的自耕農小家庭成了齊國的社會基礎單元,而「養父母,愛父母」之孝,正好和這種社會結構相適應。於是孝就被田齊當成否定舊的宗法貴族國家,構築新的君主專制國家的利器。就這樣,以孝治國,成了田齊的立國之本,治國方略。


  正如稷下學者在《管子》中所言:「君不高仁,則問不相被,君不高慈孝,則民簡其親而輕過,此亂之至也。」為了倡導孝道,齊國歷代君王亦是身體力行,在先王死後,雖然脫下孝服,但仍帶著白色孝帽,不食魚肉,只吃蔬菜,按照孔子提倡的喪葬禮儀,三年乃罷。


  出於孝道的輿論壓力,齊宣王看到靖郭君田嬰故意穿上齊威王的衣服來朝見他,也不得不避席而拜,還為此重新恢復了田嬰的相位。


  君王后本人也是一個對孝道的奉行者,當年她與齊襄王私定終身,之後被封為王后,可她的父親太史敫卻說:「女兒不因媒人介紹而自己嫁人,玷污了祖宗名聲,不配做我女兒。」於是他終生不見君王后,君王后賢德孝順,不因為父親不見她,就失去作兒女的禮節,依舊每年都派人去照顧父親,屢次回莒城歸寧,頗得百姓稱讚。


  不止是王室如此,齊國各地,對孝子孝女的褒獎也一直在延續,比如臨淄北宮家的女兒除去耳環首飾,到老也不嫁人,為的是供養父母,便被齊國官府當成了表率,齊襄公和君王后親自接見了她,加以表彰,為她立了坊門,遠在邯鄲的趙太后,也知道這個人……


  齊國朝野對孝的推崇,可見一斑,所以當田葭借她被齊襄王封為公主一事提出,要為先王守孝的時候,雖然明知道她是故意拖延賜婚時間,可君王后也只能同意。


  因為田葭很聰明,一句話就戳中了田氏政權的痛點,「田氏治國,最看重的就是一個孝字!」


  這件事在外面都傳瘋了,尤其是齊儒、公羊家這些人,巴不得天下人人皆奉行孝道,賽著搶著褒獎田葭。而反對三年之喪的墨家則對此冷嘲熱諷,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普通人的嫌棄。諸子百家針對孝的辯論,也沒少在稷下學宮開展……這番熱鬧情形,將齊襄王之死帶來的陰霾也沖淡了不少。


  眼看君王后在為此發愁,后勝卻笑道:「這是好事,阿姊應該欣慰才對,能有這樣一位孝女做表率,簡直是難得的祥瑞,倒是讓大王的新朝開了個好頭啊!」


  他勸君王后道:」阿姊也不必強行奪情,這樣反倒不美,會被百姓說是不近人情。不如折中一下,在先王下葬之前這五個月,就任由她服孝!反正人在宮中,跑也跑不了!「


  君王後點了點頭:」也只好如此了。「


  她的兒子田建已經繼位,君王後代為執政,齊國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隨著平原君卸任齊相,相位空了出來,其他一些職位也出現了人事變動,那些君王后不喜歡不相信任的人,將被一一換下,換上她信得過的得力人選。


  作為君王后的異母弟,后勝自然水漲船高,做了齊國相邦之下,五官之一的」大行「,管的就是對外邦交。


  與齊襄王時在秦、趙間左右搖擺,猶豫不決不同,篤定黃老無為清凈而治的君王后對如何治國,如何與外國交往,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種新政策,需要她信得過的人去推行。


  她言道:」與諸侯交往,莫過於一個信字,除了燕國之外,其餘秦楚趙魏韓五國,皆要發去哀訊……「


  后勝精神一振,於王室而言,婚喪娶嫁,皆是外交手段,這是一個信號,意思是齊國已經放下狹隘的成見,希望與五國做朋友!


  這件事,就要交給他這個」大行「去辦理妥帖了。


  」趙國那邊尤其要派地位較高的使節,畢竟趙國太后,乃是先王親妹……「這時候,君王后倒是有點和趙太后惺惺相惜了。


  」那安平君那邊要不要單獨告知?「后勝謹慎地問道。


  」畢竟君臣一場,安平君也是齊國的大功臣,雖然如今君臣做不成了……「


  君王后嘆了口氣:」也要讓他知道,他的一雙兒女在齊國過得不錯,叫他念一點故國情誼!」


  后勝明白了:「田葭、田虎與安平君的家書,臣弟會仔細檢查!」


  君王後點了點頭,揮了揮手讓后勝離開,她沒想到,自己也會用這種下作的方式來駕馭一個已經離開齊國的重臣。她累了,她還得學會習慣君榻的如坐針氈,習慣額頭上無形的沉重冠冕。


  距離兒子長大成人,能夠執掌政權的那一天,還很漫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心俱疲的君王后閉上了眼,「屈子的這句話,老婦今日算是領會了。「


  ……


  后勝告退後,自是要去「公主」田葭后,讓她按照宮中筆吏已經擬好的原文,抄一封給田單的信,無非是讓田單「安心」。


  田葭這些天里一直穿戴著喪服,凡事都很聽話,可待她按照吩咐寫完信,等宮人取去封好的間隙,卻似是有意無意地對案旁百無聊賴,把玩腰上佩玉的后勝道:「大行的佩玉,莫不是長安君相贈的崑山之玉?「


  后勝動作一僵,不過這本就是他故意戴出來的,所以也不掩飾,笑道:」是。「


  田葭看著不遠處的宮人,料定他聽不到這邊的聲音,便壓低聲音道:」小女聽聞,大行與長安君相善?」


  后勝點了點頭:「常有往來。」


  他頓了頓,也心虛地瞧了瞧周圍,還是沒壓制住內心的貪慾:」長安君可是我見過最大方的公子,而且言而有信,為了窈窕淑女,可是會一擲千金的!「


  田葭雖然不知道這是后勝的試探,還是其他,但事到如今,她雖以守孝為借口,成功拖延了君王后」賜婚「的時間,可能救她脫困的,能想到的人,也只有長安君了!


  至於父親……即便不願承認,但田葭清楚,對齊國的忠誠已經化入他骨髓,他是不會反抗齊國王室命令的。


  而這貪財的后勝,就是她唯一可能的傳訊者!

  於是她垂首道:「可否請大行替小女傳一句話於長安君?小女、長安君一定會感謝大行的恩德!」


  眼看那些宮人就要過來了,后勝也匆匆問道:「請公主快說!」


  田葭捏緊了拳頭,目光堅毅:」請告訴他,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PS:嗯,欠下的更還差一章,後天補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