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兒童村
「據說靠的是麵粉。當時鎮北軍已經扛不住了,和百姓從南城門撤了出來。匈奴大軍全部進城之後,留下來的那部分人往城裡撒滿麵粉,然後射了火箭,匈奴人便被大火給燒著了,亂了陣腳,然後,就被坑殺了個一乾二淨。」屬下答道。
「什麼時候幾袋麵粉也能幹掉幾十萬大軍了?茶樓里說書的編故事都不敢這麼編好嗎?這就是你查到的結果?他們沒有用其他殺傷性武器?」
「公子」是個思維靈活,疑心重之人。一聽到麵粉這麼簡單而又荒唐的東西,他第一直覺便是,這肯定是朱亦轍用來掩飾真正殺招的東西,鎮北軍肯定藏著什麼先進武器,朱亦轍不想表露人前,藉此遮遮掩掩。
思及此,「公子」不由得嘆了口氣,老天爺對朱氏皇族真是厚愛啊。
隨隨便便出了個朱亦轍,比當年被稱為「軍神」的朱老頭還要神,統帥鎮北軍以來,從未打過敗仗。
即便這一次,他下令李五郎給鎮北軍下蒙汗藥,不惜暴露軍中所有釘子,成功給匈奴送了十萬鎮北軍人頭。
結果,三十萬匈奴大軍竟然也沒能拿下明月城。
明月城那個破城池,能有什麼?
還不是依仗鎮北軍。
簡直猶如天眷者一般。
「天眷者,哈哈,天眷者。」「公子」忽然神經質地笑了起來,把下屬嚇得忙低下頭,大氣都不敢出。
「朱亦轍在朝中的威望這下子要達到巔峰了吧,太子估計迫不及待再次下手。這樣有本事的人物死了多可惜,還不如為我所用。既然殺不掉,那就歸我所有好了。」「公子」似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屬下聽一般。
末了,他心情平復下來,交代了一句,「叫白止明天來見我。」
屬下應了聲「是」,退了下去。
小灰鴿把朱亦轍最新信件帶過來之後,沈小漾看著傻了眼。
媽蛋,不過幫過他一點小忙,怎麼什麼事情都來找她拿主意,她又沒搞過公益行業,怎麼知道善堂怎麼做?
不過,她倒是想起了前世的時候,有慈善機構在創立過什麼兒童村,是採用家庭模式來收養孤兒的,每個家庭收養六到八名孩子,交給一個不結婚的「媽媽」來撫養。
兒童村的模式由四個部分組成:全天候照顧孩子的媽媽,不同年齡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組成的兄弟姐妹,每個家庭獨立一棟的家庭住宅,以及為每一個人提供文化根源、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村落。
為了讓這些孤兒重新獲得母愛和家庭溫暖,媽媽是不允許結婚的,一旦結婚就要離開兒童村。這樣確保媽媽會把孩子當自己親生兒女看待,也因此,通常很多媽媽終身不婚,她們把一輩子都獻身在撫養孤兒這件事上。
兒童村的模式,在撫養孤兒健康成長上面獲得了巨大成功,不過邁入新世代后媽媽的招募也愈加艱難,畢竟有多少女孩子願意為了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而捨棄婚姻家庭生活,也只有紅色年代的人才樂意懷抱犧牲精神。
沈小漾忽然覺得這個模式很適合放在九州。
為什麼?
儘管九州的風氣很開放,小娘子成親年齡都不大,也鼓勵寡婦再嫁,不會崇尚貞潔烈婦牌坊什麼的,但是,人們普遍認為,結婚生子才是一個小娘子最好的歸宿,如果你妄想逃脫這個常規歷程,你將面臨來自家庭、宗族、社會的無孔不入的壓力
有些成過親嫁過人又遭受過婚姻生活的傷害,想要獨自生活的小娘子,她們通常會遭遇困境,哪怕娘家人可以接受,支持她和離,但不一定支持她和離后一直留在家裡。
東林女子學院也有不少或許是為藝術獻身,或許是單純不想嫁人的先生會當自梳女,不過就連她們的學生,也大多認為不可取,覺得先生肯定有什麼隱疾之類才當老姑婆。
自梳女指的是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人那樣盤起來,以示終生不嫁、孤獨終老,在禮法嚴苛的年代,那些不甘受虐,矢志不嫁的女子往往走上這條路。
還有一種叫做「不落家」的假婚習俗,有的小娘子迫於父母壓力,不能當自梳女又不能逃離家門,成親時便會拒絕洞房,利用三朝回門的日子趁機留在娘家,再不回去夫家,避免和丈夫同居。名義上已婚,實則仍然獨身,稱為「不落家」。
自梳女和不落家的誕生,還得依賴於手工業的發達,這些堅持獨身的女子可以依靠一技之長或自身勞力獲得收入,不靠娘家夫家供養。
而往往世人會對自梳女要求非常苛刻,她們一旦自梳,就決不允許有任何出格行為,否則也會遭受沉塘之類的懲罰,寡婦尚能再嫁,自梳女卻是不允許的。
這大概算得上是古人對敢於挑戰世俗,違背常規的女子的打壓,說的無非是「好!你要獨立自主不婚不嫁是吧,那你最好一輩子做到!不然你等著受死吧。」
如此,一般小娘子才不會追隨,乖乖成親嫁人,哪怕所嫁非人,也不得不逆來順受。
要是想嫁就嫁,想不嫁就不嫁,豈不是都亂套了?
世俗不會輕易允許的。
自梳女也是不允許死在娘家家中的,她們年邁之時會住進姑婆屋或尼姑庵,等老死之後,不得葬入祖墳,最多一卷草席入土埋葬。
若是那些中途違背誓願,有不軌行為而被沉塘的,則連收屍的人都沒有。
算得上是孤苦伶仃、凄慘無比的一條路。
與其在家當自梳女,還不如到兒童村當媽媽,同樣終身不嫁,當媽媽能撫養長大那麼多孩子,老了總有人照顧和送終。
親恩不及養恩大,媽媽們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給予回報,算是一種雙贏策略。
那些不想嫁人的,和離的,守寡的,失去夫君孩子孤身一人的,若是願意當照顧孤兒的媽媽,她們將不但得到一份職業,還將得到許多個孩子和家的溫暖。
弱者和弱者的抱團取暖,肯定要比孤立無援,獨自支撐要來得好。
思及此,沈小漾給朱亦轍回了信,提了兒童村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