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借兵借兵,借出一樁舊事—3
「有朋不是說,對方在前線的布局,只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而真正的殺招,是繞過我們的戰線在背後發出的嗎?怎麼這一次,對方竟然直接發起了正面的衝擊,皇甫太守沒有準備,這才中了招。聽說這一次的損失不小,恐怕需要緊急增兵才能夠穩得住前線的局勢。」
精神有些恍惚的老鳥,一見到趙雲就開始嘰里呱啦的介紹及前線的最新變化來。他也不管趙雲此行前來究竟是何目的,更沒有在乎。就站在趙雲身後的那位強人老首領北宮伯玉。畢竟他剛剛才從漢陽郡被圍的驚恐之中逃脫出來,此刻的他依舊還陷在深深的后怕之中。如果漢陽軍被已經被人攻破,那麼他將如何面對給予他無限信任的大漢天子呢?
雖然那樣可怕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但這並不能妨礙他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而在這個時候收到前線吃到敗仗的戰報,則讓他的情緒徹底陷入低谷和無助之中。
就是經驗談不上豐富的趙雲此刻還無法完全的理解。一明民政主官對於戰爭的恐懼,他只知道敵人來犯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的去應對敵人才是,恐懼,是最無用的東西,雖然對於某些人來說,那是力量的源泉,然而最終出現在戰場上的,卻是一種名為勇敢的東西。
所以他給出了第一條意見就是:「刺史大人,我們增兵吧。否則皇甫太守無法穩住前線的防禦態勢。如果防線被敵人打穿,那麼前線的對峙局面必定會轟然倒塌,到時候敵軍的主力將威脅到我整個涼州。」
然而這個一點很快就遭到了老娘的拒絕,因為漢陽郡之中著實已經無兵可派,幸福,這是通行都已經捉襟見肘,又怎麼能夠繼續向前線派兵呢?如果這樣的突襲再來一次,那麼整個漢陽郡就將成為一片廢墟,到時候用不著全線崩潰,整個涼州的核心部分也將陷入到鮮卑人的肆虐之中。
除非,現在還有誰家的兵馬可以借調給他,讓他可以直接將這些兵馬拍到前線上去,補上因為之前的敗仗而受到的損失。
可是,這只是一個極其理想的方案。雖然在整個量程範圍之內居然有好幾家羌族,是你可以記得要給他足夠數量的兵嗎?然而其中沒有幾家是可信的,更沒有幾家願意讓自己的兒郎白白在前線上為漢人送死。
分析到這裡,老鳥徹底陷入到了絕境之中,他幾乎要仰天長嘆,抗議老天對他的不公。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蘇茲薩克卻突然站了出來,他快步走到老鳥的面前,拱手對著魏老刺史說道:「我父親允我調動族中兩千兵馬,我願帶領他們趕赴前線,增援恩師。」
梁鵠愣怔地看著這個11歲的少年,默然良久無言以對。他不知道阜寧給這個少年是家怎樣的影響,竟然讓我這個無知無畏的傢伙敢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清算人,並改不成線,要找那裡的搏殺,可謂是九死一生。對於一個11歲的少年來說,那威太過於危險,他又怎麼能夠忍心讓這樣一個脆弱的孩子前往那麼危險的地方。
你啥當機立斷拒絕了對方要求,理由非常簡單:「孩子,你還太小了。」
「那就讓趙大哥帶領我的兵馬前去。」蘇茲薩克一邊說著話,一邊從腰間掏出了一塊玉佩,緩緩地遞到哪了老娘的面前,「這是我父親教給我,用於調動部落兵馬的信物!手中持有它的人便是那兩千兵馬的主帥。」
梁鵠沉默了良久,他本不想接受這份幫助,然而前線的局面實在危急,迫切的需要生力軍前往支援,再加上趙雲這位猛將,說不定在戰場上就有超乎尋常的發揮,有了這兩千兵馬,只要這個孩子不去戰場上冒險,那麼這個建議實在是沒有拒絕的理由。
所以他漸漸地伸出了自己的手,緩緩地拿起了來回運費,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英語雙粗糙而有力的大手,卻忽然從另一個方向也緊緊的拿住了那塊玉佩。
梁鵠心中一驚,趕緊抬起頭來循著手機的方向望了過去,頃刻之後,他驀地發現,與他同時握住玉佩的人,赫然正是北宮伯玉!
這位在草原上鼎鼎有名的大首領,此刻緊握著擁有調兵之權的這塊玉佩,按照常人的邏輯來看,他一定是想要擴張一下自己的勢力,畢竟這塊玉佩意味著一個龐大部落的精銳力量。
所以在場的所有人,尤其是趙雲,對他的這個行為極其警惕。如果他有意搶奪這塊玉佩,那麼趙雲將毫不猶豫的橫槍一擊,將他刺於馬下,然而此刻的北宮伯玉卻忽然抽搐幾下,眼淚止不住地流淌下來。多年不曾洗浴的臉龐上,本來已經積滿了灰塵,卻在泉水一樣的眼淚洗刷之下,慢慢的呈現出一張英俊的臉龐。
梁鵠年老成精,閱人無數,他只是盯著那張英俊的老臉看了片刻,就忽然想起了另外一個人,茹饒克。
這兩個人,長得實在是太像了,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如果年幼的蘇茲薩克也長大成人,或許他們三個人看上去就如同一家人一般。
可是他們並不是一家人啊。茹饒克從小在匈奴地盤上長大,成人之後才回到涼州,就連他的這個名字,也充滿了匈奴的味道,怎麼可能和北宮伯玉扯上什麼關係呢?
然而這個時候,一則關於北宮伯玉的坊間傳聞,浮現在了老娘的腦海之中。據說,北宮伯玉當年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北宮伯,另外一個叫做北宮玉。然而那個叫做北宮玉的小兒子,再說幾年前的一次部落衝突之中被人劫走,之後便下落不明。有很多傳言,認為他早就已經死了,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塊玉佩似乎揭示著當年被隱藏起來的某些秘密。
「你剛才說,這是你父親交給你的玉佩?」北宮伯玉緩緩地詢問著11歲的蘇茲薩克,期待的他能夠做出認真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