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摸金校尉
韓煒看著曹洪出錢,當真是財大氣粗,旋即說道:「諸公,孤此來實為有要事與樂城侯商議,還請諸公移步吧?」
眾人見狀,紛紛退走,唯有何宴依依不捨的看向韓煒。韓煒本就有意收了這個奇葩,也好以後為自己排練舞蹈。
「孤倒是忘卻了,來啊,重賞何平叔!」韓煒笑眯眯的看向曹洪。
曹洪心領神會,即刻說道:「賢侄,可速去管家處領賞!」
韓煒又道:「平叔,你可攜眾舞姬前往孤府中,將這飛燕舞獻於幾位王妃觀賞!王雙,你帶他們回府吧!」
王雙插手應命,言道:「喏!」
曹仁等人也是恭敬施禮道:「臣等告退!」
眾人紛紛退去,只有韓煒與曹洪二人留在殿內。
曹洪戰戰兢兢地的低著頭,他不知道韓煒此來何意,就這麼等著韓煒開口。
韓煒笑了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言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此乃上好的杜康美酒吶!」
「早就聽聞殿下善酒,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此乃魏王生前最愛之酒……」
不等曹洪說完,韓煒把臉一拉,沉聲問道:「魏王之所愛,恐怕不止這些吧?!」
曹洪陡然下跪,開口道:「臣不知殿下此言何意!」
「曹子廉吶,你不覺得你愧對這個『廉』字嗎?!青州財政,你掌握多少?從實招來!」韓煒聲色俱厲,質問曹洪。
曹洪連連叩頭道:「望涼王殿下開恩,罪臣可一併交付於殿下!」
「哼,這些錢只有青州稅收嗎?!」韓煒繼續問道。
「這……這……」曹洪支支吾吾。
「盜取大漢諸多王室陵墓以斂財,難道你真以為本王不知嗎?!」韓煒不想再跟曹洪繞彎子,徑直問道。
曹洪聽后,頓時癱坐於地,不知如何回答。
韓煒卻知道,在群雄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地盤「朝秦暮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佔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眾所周知,西漢中期,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里便應運而生。
而這些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的頂頭上司正是曹洪曹子廉。
曹洪瑟瑟發抖,顫顫巍巍的說道:「殿……殿下,洪這就召集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也一併交由殿下處置。只是殿下可否留我一命?!」
「哦?!還跟孤講起條件了?!也罷,給你三日時間,將你所有的財產與人手統統交出來,孤便留你一命,並且保證你衣食無憂!」韓煒斬釘截鐵的保證道。
曹洪聽后,磕頭如搗蒜,連連謝恩。韓煒冷哼一聲,一甩大袖,離開了樂城侯府。隨即,龍驤衛便包圍了樂城侯府。
三日後,曹洪將所有資產集中在府中,只等韓煒前來驗看了。
韓煒帶著典韋、王雙、諸葛亮等一眾文武前來,說白了,就是來看抄家的。
曹洪的家資,著實讓韓煒眾人嚇了一跳,這可不光金銀之物了,各種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羅列在眼前,這些東西加起來的價值,當真是富可敵國。
注(選看):到底有沒有摸金校尉?!
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胸懷天下的曹孟德,只要軍隊能吃上飯、打勝仗,哪裡還在乎背上罵名。
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更為確切的記錄是,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發布的檄文中說:「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篇文字成為古今檄文的名篇。據說正犯頭風病的曹操看后,驚出了一身冷汗,頭立刻就不疼了。
根據陳琳的這篇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位於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群。
三國時代曹操的兵卒,應該是第一批走進漢梁王墓葬的盜墓者。漢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墓葬的準確方位,也很難進入墓室。為了取得墓葬里的寶物,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即便如此,進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們要一錘錘地鑿,一點點地清理。陳琳在檄文中具體描繪了曹操親自指揮將士盜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說:「(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水經註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后看到了什麼,現已很難想象。據史料記載,曹操用從墓葬里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西漢盛行厚葬之風,但凡家境殷實的,少不得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據傳陳琳在袁紹失敗后,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為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持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有其事。由此看來,曹操盜墓是個不爭的事實。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
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后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他不願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這個說法比較可信,他的兒子曹丕就曾分析過諸侯墓被盜的原因:「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郭太后也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