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運去英雄不自由
不一會,便來到了那兩人跟前。那二人似乎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楊玄兩人,顯得有些詫異。高瘦男子轉眼看著女子,輕聲叫了一句「徽兒」眼神里充滿了憐惜和不舍。
「父皇」女子帶著哭腔喊道,說完便一把撲入男子懷中,終於是嚎嚎大哭了起來,好像所有的無助與不安在這一刻都化為了不盡的委屈,要放肆的宣洩出來。
楊玄看到這一幕總算明白過來了,原來這男子便是當今大明天子,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女子便是崇禎次女,坤興公主朱徽娖。而旁邊那位皮膚白凈,面潔無須,身材微胖的老年男子,想必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王公公了。
崇禎任由朱徽娖在他懷裡不斷的哭著,只是雙手慢慢的撫摸著她的後背,以希望能平復她此刻激動的心情。此時此刻,當今的大明天子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嚴,只有一個老父親對年幼的女兒的無盡的溺愛和疼惜。楊玄在傍邊默默的看著這一對昔日大明最尊貴的父女,現在恐怕想要一個平凡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可得了吧,不禁生出了幾份同情之心。
過了一會,許是哭累了,朱徽娖依偎在崇禎的懷中,沒有了言語,只是還默默留著眼淚。
「徽兒」崇禎見女兒似乎平復了許多,便開口說道「你手上的傷怎麼樣了,你現在是不是非常痛恨你的父皇」
原來朱徽娖的手臂竟然是崇禎砍傷的。當時傳來城破的消息,崇禎自知不能倖免,在周皇后自盡后便也想自行了解了性命,只是在半路上遇見了自己的女兒,看見朱徽娖花容月貌的樣子,想到她被俘后可能慘遭侮辱而死,是又悲憤又無奈,情急之下竟然拔劍向她砍去,心想著反正是活不了了,死在自己劍下至少還能保住清白不必受辱。朱徽娖看見自己的父皇揮劍向自己砍來,本能的向旁邊躲了一下,致使這一劍只是劈在了自己的左臂上。朱徽娖疼痛難忍,不由得痛苦的呻吟起來,一臉詫異和害怕的望著自己的父皇。崇禎這時看著女兒的眼神,卻是再也下不去手了。猶豫再三,只是對著朱徽娖無奈的說了一句「汝何故生我家!」然後就徑自走了出去。朱徽娖這才堪堪保住了性命。
「我不恨,我只想要和父皇、母后在一起」聽了崇禎的話,朱徽娖幽幽的說道。
「唉,都怪父皇無能,斷送了祖宗基業,以至於連自己的妻兒都不能保全」崇禎神情蕭索的說道。此刻的朱由檢,已經完全沒有了初登大寶,掃除魏忠賢時候的意氣風發。十多年來的夙興夜寐,殫心竭慮,一心想要重振大明的江山,換來的卻是接連不斷的失敗與打擊,各地的天災,朝堂上的黨爭,到處揭竿而起的亂民,靡費國家無數錢糧的遼東戰事。。。,彷彿自登基以來,就沒有一件順心的事。三十多歲的年紀,已經是白髮叢生,長期的焦躁和煩悶,留下的是深陷的眼窩和泛黃的肌色以及羸弱的身體。
「事已至此,父皇是無顏苟活下去了,徽兒,趁著闖軍還沒有搜捕過來,你趕快走吧,只是苦了你以後孤苦無親,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崇禎沉默了一會,輕輕的推開了依偎在他懷中的朱徽娖,含著淚水狠心的說道。
「父皇。。。」朱徽娖聽到這話,傷心的又要哭了出來。
「陛下何必如此悲觀,事情還沒有到如此不可為的地步「楊玄終是不忍,在旁邊說道。
「哦?」一時間三雙眼睛齊齊的看著他。
在崇禎眼中,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此時此刻的朱由檢,甚至都沒有興趣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是幹什麼的。不過現在聽到他的話,再仔細打量一番,發覺這年輕人雖然普通,但看著自己的眼神卻格外沉穩而寧靜。與他十八九歲的年紀很不相符,倒像是一個洞察世事的得道高人一般。
「你是誰?」崇禎開口問道。
楊玄拱了拱手,正色道「臣楊玄,字遁一,今歲20,湖廣布政使司下澧州府人,崇禎十六年癸未科二甲進士出身,因朝廷近年戰事頻繁,故尚未安排,暫時旅居於城西湖廣會館,今日城破,臣本欲趁亂混出城去,不想遇到了公主殿下,見殿下身負重傷,便欲攜殿下到會館暫避,故來至此。。。」
聽聞如此,崇禎笑了笑,沒有在意他的失禮,玩笑到「20歲的進士,可是不多見哦,可惜朕現在已經是國破家亡了,不然就沖著你保護公主的護架之功,也要賞你個一官半職」
楊玄忙拜謝道「臣惶恐,這都是臣份內之事,不敢居功,只是陛下真的就打算困守於此,坐以待斃么,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何不避凶趨吉,以待他日」
「楊愛卿,你說朕是一個昏君嗎?」崇禎聽了他的話並沒有馬上作答,卻是另外問道。
「陛下天資聰慧,英明神武,初登大寶,便以弱冠之年而除魏閹之禍,滿朝莫不鼓舞,十數年來簡衣縮食,嘔心瀝血只為國家太平,天下百姓無不稱頌陛下的聖明」楊玄聽得他如此說,也只能這般回答。
崇禎自嘲的一笑,說道「你這恭維話朕聽得太多了,沒一點新意,那你倒是說說,朕這麼天資聰慧,英明神武,怎麼還是失敗了」朱由檢這句話倒是問得認真,他也想不明白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會失敗。
楊玄娓娓說道「臣以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自秦漢以來,未有三百年不衰之基業。聖朝自太祖武皇帝至今,凡二百七十餘年,歷朝積弊,皆累於陛下。故勝乃僥倖之事,敗則意料之中『
『哦,你這說法倒是新奇,照你這麼說,我大明是必輸無疑咯,那你說說都有哪些積弊』這話要是擱昨天說,崇禎都可能要了他的腦袋,這不是妖言惑眾么。不過現在朱由檢卻是沒有動怒,只是催促著對楊玄說道,他太想知道這個困擾了他十多年的答案了。
楊玄整理了一下思路,肯定的說道「什麼吏治腐敗,稅賦繁重等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其根本還是不患貧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