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海商帝國> 第四十四節 經世致用

第四十四節 經世致用

  就在章旻青在龍山大力推廣他的沼氣設施的時候,季三虎兄弟三人也踏上了他們的冒險之旅。


  他們按照章旻青教給他們的方法,剝樹皮搓成繩索,綁紮起一個木排。再換上他們逃亡時的衣服武器,然後在應元偉的護送下,到達離雙嶼不遠的海面上。


  「不能再靠近了,三位兄弟,多加小心。遇到事情,保命為要。我回去會在水師給你們落上軍籍,不過,還是希望你們都能活著回來。」


  出於保密的需要,季三虎他們三個在到了大菜花山島后,就沒有下船,一直待在應元偉的船上。短短的幾天相處,脾性相投的應元偉和他們之間已經頗有交情。


  分別之際,應元偉也清楚他們此行生死難料,再三叮囑他們注意。


  給他們三個在定海水師落軍籍,這是章旻青的託付,為的是一旦他們三個在雙嶼丟了命,也算是陣亡的軍士,可以向朝廷申報恤憫,而不是留下個海賊的惡名。


  這事應家父子辦起來比章旻青方便,畢竟章旻青還沒襲職,不象應家父子那樣有實權。


  「為少爺辦事,我們自會小心,不是我們惜命,只是怕壞了少爺的大事。多謝這幾日應大哥的關照。」


  季三虎和甘大腳、李大福三個一起抱拳嚮應元偉施禮道。


  趁著漲潮,他們麻利地下到船尾拖著的木筏上,解開船纜,用三支簡易的船槳奮力往雙嶼島劃去。


  ……


  四月初,一群不速之客來到了龍山。


  清明前後,外出踏青的習俗,在江浙一帶非常流行。


  章旻青縣試時的一幫同門,在縣試的第二名王業泓的帶領下,借著踏青的名義,跑到龍山來拜訪,順便邀他一起去寧波府參加府試。


  他們到龍山的時候,章旻青正在府後的竹園裡新建的一個竹亭里,和求如先生在下棋。


  自從見識了章旻青的沼氣,沈國模特意回了趟餘姚,把姚江書院委託別人照看,然後把家也搬到了龍山。他要仔細觀察章旻青的這個沼氣系統,能給龍山帶來怎樣的變化。


  作為陽明先生心學的門徒,他眼中的這個沼氣系統,無疑與陽明先生格物學說是殊途同歸的。不同的是在於這個沼氣系統象冶鍊之術一樣,人們知道可以這樣做,卻對為什麼要這樣做所知寥寥。


  從他個人角度,他對探究沼氣的形成之理有濃厚的興趣。這不同於冶鍊之術,這是變廢為寶,認為搞明白這個原理,意義非凡。


  中國古代的化學,是歸屬於道士的煉丹之術,是煉金方術中的一種。取得的各種成果,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就好像他們搞出了火藥,知道怎樣的硫硝碳的配比能爆炸,但對其中的化學原理卻是懵懂無知的。


  現在,沈國模已經不再糾結章旻青的八股文作得怎麼樣,倒是異常期待章旻青能不能再搞出點什麼新玩意。


  對沈國模的這個變化,章旻青是很頭疼的。特別是沈國模常常三句話里就帶出個為什麼,讓他尤為抓狂。


  這不是章旻青不想解釋,也不是他不懂,而是不知道該從那開始講。總不成讓他把前世學過的數理化課本都默寫出一份來,從最基礎講起吧。不說別的,眼下他肯定默寫不出來。


  當然,章旻青並非沒有類似的計劃,但卻不是他自己去編寫,而是打算以後去了杭州或者南直隸,從那些外國傳教士那裡找些書來翻譯。


  就像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那樣,這麼做,肯定比他自己憑記憶去默寫前世的教材要靠譜很多。


  所以,為了暫時堵住沈國模的嘴,每次沈國模過來找他,他就拉著沈國模去下棋,讓沈國模把思路轉到黑白世界里去。


  王業泓他們來的時候,他們兩人的棋局才剛剛過半。看到王業泓他們到來,原本就好整以暇的章旻青起身和他們拱手施禮,卻沒說話。觀棋不語真君子,王業泓他們也只好默不作聲的看棋,等著他們向把棋下完。


  看到又來了許多人,在一旁伺候的七斤飛快的回去又拿來一些茶碗,點著了小瓷爐給王業泓他們烹茶。


  為了方便,竹亭裡面,章旻青也叫人埋了一路沼氣管道過來,安放了一個小瓷灶,平時在亭子里下棋看書時,方便煮水泡茶。


  和所有第一次見識沼氣的人一樣,七斤的這個舉動,立刻把其它所有人的目光都從棋盤上吸引了過來。


  放在木架上,僅有三寸許厚薄的小瓷爐里,無柴無碳,卻能點火烹茶,還有什麼能比這更神奇?


  王業泓平日里也挺喜歡下棋,可今天,他的心思卻再也難被章旻青和沈國模之間的精彩棋局吸引,他的目光在七斤點著小瓷爐之後,就始終被爐子上跳躍的橘紅色火苗所吸引,心裡期盼著章旻青他們的棋局快點結束。


  當沈國模終於投子認輸之後,一幫人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向章旻青詢問這無碳無柴的瓷爐為什麼能點著火。


  「各位兄台,小弟問個問題,我輩讀書是為了什麼?」


  章旻青並沒急著回答他們,在請大家一一落座之後,他才反問了一個與大家的疑問毫不相關的問題。


  「考取功名做官。」


  「光宗耀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詩書傳家。」


  ……


  大家的回答不一而足,就連一旁的沈國模也凝神思索著,沒有說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位兄台說得好!只是要做到這一條,僅僅靠讀四書五經就行嗎?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我要說,這不全對。


  讀書明理,要明何理?小弟愚以為,在於經世致用。譬如,為農者,如何提高米粟產量,為匠者,如何省工耐用,為織者,如何更快更好的織出布綢。糧多布多,器具耐用,則民少饑寒,方為治國平天下。」


  章旻青的這段話,放在這個時代,前半段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可後半段的說明,又讓人無從反駁。


  「這為農、為匠、為織的事,本不是我們讀書人的事啊?」


  終於,有人找出了理由,出聲反駁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