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節 章四首
府試的最後一項,就是書經和策論。書經就是默寫一段指定的武經七書中的章節,這個項目對大部分的武科考生來說,那就是碰運氣的事。
畢竟這些人在軍學里,雖然有先生給他們講解武經七書的內容,但要讓他們把武經七書里的內容全背下來,對這些人來說,顯然是有難度的。
當然,他們也不可能什麼也不背,多少總是能背一些篇章的。如果要默寫的恰好是背過的內容,那也就過了關。若是遇到沒背過的,就只能抱怨點太背了。
蘇長青出的書經題,是「仁本·先王之治」。這段話很短,是取自《司馬法》里的一段話:「先王之治,順天之道,設地之宜,官司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國辨職,以爵分祿,諸侯說懷,海外來服,獄弭而兵寢,聖德之治也。」
他的本意,一是考察考生們平時有沒有認真讀書。《司馬法》是武經七書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這部書流傳到現在,已經散失了大部分,最不全面,不象另外六部書那樣系統。
其二,則是書經和策論的考試,只安排了一天,書經的內容短些,可以給考生們節省點時間,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寫策論。
策論的題目是: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眾士,如心之使四肢也。志不勵,則士不死節。士不死節,則眾不戰。問:勵士之道,何為重耶?
這個題目取材自《尉繚子》里的戰威卷,意思是:將帥指揮作戰,必須用自己的表率行為來激勵士卒的士氣,這樣才能如人指揮四肢一樣的靈活自如。若不這樣激勵,士兵就不會為為之效死,士兵不效死,軍隊就失去了戰力。可是,激勵士氣,僅靠將帥的身先士卒是不夠的,所以他問考生們:激勵士氣更重要的是什麼呢?
事實上,這道題目也不難。因為在《尉繚子》里,本身就給出了答案。「勵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喪之親,民之所營,不可不顯也。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榮而顯之,田祿之實,飲食之親,鄉里相勸,死生相救,兵役相從,此民之所勵也。」如果認真讀過,只要依據這個答案加以個人的發揮就行了。
可以說,蘇長青在出題時,下意識里就想照顧章旻青。他覺得,以章旻青的年紀,四書五經和制義能學到現在的樣子,已經很不錯了。更難得的是,還武藝出眾。
可章旻青是不是還有餘暇去認真讀武經七書就很難講了。反正在他看來,章旻青的正途應該是文途,這武科不過是錦上添花的彩頭而已。
這樣的題目,對章旻青來說,確實沒什麼難度,中規中矩的按照標準答案寫就是了。倒是一直在心裡對章旻青的文章有所期待的郭如川,在看了章旻青的答卷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后,心裡有點微微的失望。
從考場出來,不等發榜,杜季新就張羅著所有的考生們一起去酒樓喝酒為章旻青慶賀。在他眼裡,章旻青在校場的考試結束,位列第一的時候,他就認定這次的府試,案首非章旻青莫屬了。
他的想法很簡單,章旻青可是今年文試的案首,要講寫文章,他們這些軍學里混的人,說什麼也及不上章旻青的。
有他這樣想法的,其實並不只是他。凡是其它來自各個衛所的考生,在得知章旻青是今年縣府文試的雙案首之後,也是同樣這樣認為的。
雖然也有人自認武藝上能勝過章旻青和杜季新,可一個書生能有這樣的武藝,況且還和他們一樣出身衛所,只會感到與有榮焉。
所以,在酒席上,章旻青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大家的中心。作為章旻青來說,有這樣的機會結交一些其他軍衛的俊傑,自然也是把握機會,謙遜的儘力周旋。
等到放榜的日子,不出意外的,章旻青再次雄踞案首。
雖然這只是童生試,作為章旻青來說,不管文武,他現在還是個童生,連生員都還不是。可是連奪四案首,至少在寧波府,那也算是科場的一個佳話了。
作為章旻青的擁躉,王業泓和劉嘉弢更是在寧波的士子中間大肆的宣揚。一時間,章四首的綽號不脛而走,成為士林中,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而有章四首出席的天一閣文會更是一柬難求。
為此王業泓特地去找了范家協商,看在文會那天,能不能不要限制入園的人數。只要范家能同意不限制入園人數,他就不必再發請柬來控制與會的人數了。他覺得,這可是個為亞社揚名的絕好時機。
等到王業泓與范家商量妥當,興沖沖的來找章旻青,告訴他這個消息時,卻讓章旻青犯了難。
章旻青在那天從杜季新召集的酒宴回來,就見到了從龍山趕來的章財生。章財生是特意來給他送信的,因為老齊頭的試炮有了結果。
在得到這個消息后,章旻青原打算在參加往府衙為府試中榜考生舉辦的鷹揚宴后,就先趕回龍山,去大菜花山島上看試炮的結果的。對於天一閣的文會,他雖然也認為很重要,可與試炮相比,他還是覺得試炮更重要。
這一段時間以來,他手上的錢流水一樣的花了出去,卻沒有任何的收益。再這樣下去,從東霍島劫獲中,能動用的活錢很快就會見底了。他迫切的需要再干一票,目標都已經選好,就是盤踞在大小七島的王癩痢。
只是不管他要攻打大七島還是小七島,他都需要一支經過訓練的武裝。問題在於,他在大菜花山島上的這支武裝,眼下有的裝備,只是少量的從定海水師那裡弄來的冷兵器。以這樣的裝備去攻打王癩痢,這是章旻青不願選擇的選項。
大菜花山島上的這些人,是章旻青眼下唯一的本錢。他指望著依靠這些人,逐漸壯大他直屬的力量,而不是讓這些人用冷兵器去血拚。既然燧發槍一時間造不出來,他就把希望放在了在造的炮上了。
可王業泓都把章旻青參會的聲勢造了出去,希望借他現在「章四首」的名聲,來擴大亞社的影響力。到時候他章旻青不在場,那這場文會辦出來的效果,沒準就適得其反了。
「那這樣吧,鷹揚宴結束,我先回龍山,那邊事辦完,我連夜趕回來。」
看著王業泓滿是期待的目光,章旻青不得不答應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