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涼州辭> 第八十四章 遭遇敵騎

第八十四章 遭遇敵騎

  李延昭且遵杜傑將令,歸營之後便令各什什長率部歸營,好生休息,養精蓄銳。


  出於保密的考量,他並沒有急著告訴手下騎卒們行動的具體時間。只是強調解散歸營之後,各部須得好生休息,不得再搞其它名堂。士卒們雖然疑惑,也只得遵其將令,各自歸營休息去了。


  李延昭亦是返回帳中,令帳外值守士卒各自傳令給交班哨衛,令其酉時晚飯鼓前喊自己。他便進帳中去了。


  如今傷勢雖然比之前幾日大大好轉,然而也許是因為失血過多的緣故,李延昭還是感覺到一陣陣困意襲來。他強撐起精神,命值守哨衛將劉季武喊來,並囑咐其前去監督調運己部騎卒渡河之後須得用度的軍器物資等。送走劉季武之後,被困意纏繞的李延昭便走到床前,倒頭便睡。


  騎卒們歸營之後亦是謹遵李延昭所令,抓緊時間倒頭便休息起來。就算偶有精力旺盛的士卒,也都躺在帳中鋪位上,不敢打擾袍澤休息。白晝時分,騎卒營非但不去校場操練,反而一個個在帳中倒頭大睡,自李延昭入營以來尚屬首次。


  隨著日頭漸漸西沉,酉時一刻時分,帳外哨衛入帳將仍在沉睡的李延昭喚醒。待他起身披掛完畢,並召集營中士卒集結畢,開飯鼓適時在營中響起。


  集合去伙房用過晚飯之後,李延昭喚來劉季武,詢問了一番調用物資的情況。


  劉季武答道,軍械方面又從武庫調用了十領鐵甲,並一部分斧錘等冷門兵器,以拿給營中力氣大的騎卒使用,箭矢又調撥了兩千餘支,以供騎卒們支用。如此一來,騎卒們所配箭矢數量已是超出往常一倍。遠程打擊能力無疑大大加強。


  除此之外,劉季武還調配給營中騎卒五日足額乾糧,並軍醫處調來一批金創葯等外傷葯,已是足敷使用。對於劉季武井井有條的各項安排,李延昭亦是從心底里感到滿意。


  不談尚未有足夠空間施展的軍事才能,就是眼前調配各項物資軍器以為出征作戰的準備來看,李延昭已覺得劉季武不論在帷幄中為書吏司庫參軍,還是獨領一卒乃至一營兵馬,都已是堪稱稱職。


  晚飯畢的眾多士卒返回營中,各自披掛戎裝,檢查好刀槍弓箭等兵器。而後在各自什長帶領下分別去馬廄中牽過自己軍馬,而後劉季武調配的諸如乾糧,箭矢,藥物等物資也是運抵騎卒營中,各什什長亦是分別帶人前去領取。


  廣武軍雖然只是一支地方州郡兵,然而真正面對可能到來的戰事之時,依舊體現出了作為一支精兵所應當具備的高效等素質。晚飯畢集合,再到領取完物資,檢查各式軍器武備,到出征準備完畢,也不過只用了個把時辰的光景。


  李延昭對屬下騎卒的這種高效,感到非常滿意。然而此時距千人督所預定的渡河時間還有約莫一個時辰。李延昭心知此次配合友軍行動,自己也不敢貿然前出,只得令各什集中看管馬匹,士卒再返回帳中小憩一陣。


  亥時初刻,隨著再次召集的竹哨聲響起,騎卒營中各帳中的騎卒,亦是紛紛出帳而來,牽過軍馬集合起來。隨著李延昭一聲令下,這支騎卒隊伍上至百人長,下至普通士卒,俱是翻身上馬,在領頭的李延昭帶領之下,策馬緩行,直至走出營門,才撥馬向南而去。


  依照李延昭與隊率、什長們的商議,渡河之後,李延昭帶領曹建那一什騎卒,共十人前出偵哨,誘敵。而劉季武與邵雷兩名隊率則各與之左右相隔十里許。並分派傳令騎,與李延昭,及千人督所派渡河潛伏的銳卒保持聯絡。


  既已議定,這支騎卒便迅速分開成三部。分別隔數里渡河。大河之上,早有杜傑安排的渡船。執槳之人,亦多為廣武軍中老卒喬裝而成。


  渡河之後,李延昭並未立刻率部深入。而是派出傳令騎分別前往劉季武及邵雷處,確認其所部渡河情況。待得兩部均如數渡河之後,李延昭才收攏屬下,一行十人便沿著上次的路緩緩深入而去。


  此時重走舊路,李延昭不由得感慨良多。頭次不知是自己這些人命好還是什麼別的緣故,除了遭遇一次並不成功的狼群突襲,己方兩人負傷之外。倒也是順利且平安地完成任務並歸營。相較於後來此處遂行偵哨的陳隊率與藺隊率,自己這些人已是不知幸運了多少。


  然而今次前來,卻是將為戰歿於此的陳隊率與藺隊率所部復仇,順帶繼續偵察洮水畔氐羌大營的動靜。李延昭的心境,與上次相較,也是大大不同。


  渡河之後,兩名隊率所率騎卒,紛紛與李延昭所部需前出偵哨兼之誘敵這一什人馬,拉開了正面距離。各部均前出哨騎,之間亦派遣傳令騎司職聯絡。出發之前,李延昭便已向眾人劃定了各自進軍區域,以及敵軍哨騎極大可能出現的幾片區域。因此,現今的兩位隊率,及李延昭自己,亦是按照既定方略向河南的腹地探索深入。


  在廣武軍兵將的周密部署之下,一張大網,已是悄然向河南之地的那些陳安軍哨騎,籠罩過去。


  今次不同以往,李延昭已是命所部這一什騎卒使用戰鬥隊形,十騎一字排開,各騎之間間隔也足有一馬之寬。如此而行,即使遭逢對面哨騎突襲,也能及時視情況做出調整。或前沖與敵搏殺,或撥馬而回,暫避誘敵。


  崔陽又當先而去,先行兩百步遠,以為前哨。在這朦朧黑夜中,崔陽身形已是幾不可見。前後之間,唯用竹哨聯絡。


  左右兩部,劉季武與邵雷二人動作也甚是迅捷。此時派出的傳令騎已是到達李延昭所部左近,與李延昭等建立起了有效的聯絡與協同。


  李延昭分別令傳令騎來回報告各部大致方位,並令二位隊率多派前哨,偵察妥前方敵情之後,再小心前進,以免誤入敵軍包圍,余部救援不及,以至遭逢禍事。


  前行約莫十數里,李延昭一行見得左近山林景色竟變得熟悉起來,便知已入上次自己帶領部下偵哨之時休憩之所附近。到得此處之後,李延昭變得尤為警覺,除去尚在前方的崔陽,又遣張興與王強兩人前行以作警戒之用。


  又行了百步左右,前方山林中驀然響起凄厲而緊促的竹哨聲。黑夜之中,李延昭辨其方位,乃是出自左側張興處。於是令騎卒們排好隊形,取弓在手。曹建亦是拿出一隻竹哨頻頻吹響,召喚前哨迅速返回與大隊靠攏。


  不多時,崔陽與王強二人便分別自山林中奔出,返回與大隊合流。而獨獨不見張興奔至,那個方向的竹哨聲,亦不復響起。


  李延昭只道是張興已多半遭逢不測,心中愈發惶急。他已顧不得許多,連忙喚過牛二壯與秦大勇兩人,命其迅速出發,至二位隊率處,令他二人率部與己靠攏。而後囑咐麾下騎卒列隊待與此地,不得擅動。他自己便持弓在手,越眾而出,直向山林邊緣行去。


  曹建欲隨行,卻被李延昭厲聲喝止。便悶悶不樂地縱馬返回隊中,忐忑不安地望著李延昭行去的方向。李延昭縱馬而行,不過幾息光景便已到達山林邊緣,略微控制一下馬速,而後沿著山林邊緣,一邊賓士一邊高聲疾呼道:「張興!張興!」


  李延昭馬不停蹄,馭馬賓士之間便聞身後箭矢破空之聲不絕於耳。值此夜間,山林中隱藏之敵也多半是目不視物,只是聞聲發矢。


  然而馬速不慢,馬蹄聲傳遞到林中敵軍耳中,及至敵軍箭矢對著發聲之處放箭之後,馬兒卻又是前行一段距離,故而林中射出來的箭矢屢屢落空。


  李延昭連呼數聲,方才聞得左近不遠處,山林邊緣傳來一聲低低的竹哨聲。緊隨其後便是一陣密集的咄咄聲,顯然是敵軍聽聞竹哨,集中向大致位置射了一波箭矢,然而卻大多射入樹榦之中。


  探明了張興大致位置,李延昭心下凜然,馭馬在原地兜了兩個圈子,而後雙腿用力一夾馬腹,馬兒便直向張興發出竹哨聲之處而去。


  李延昭馭馬兜圈子,那一處密集的馬蹄聲,又引出對方一波箭矢直奔方才繞圈處而去。然而李延昭卻早已離開,向山林中張興的大致位置奔去。他馭馬左右搖擺著,跑出一個個「之」字形的行進路線,使得林中飛出來的箭矢屢屢落空。


  馬兒奔進山林邊緣。李延昭借著透過樹冠照射下來的微弱月光,已是看到倒在地上的張興。其所乘之馬,早已倒斃一旁。


  李延昭疾奔過去,不再理會林中亂飛而來的箭矢,右手牢牢抓住馬韁,左腳踩實了鞍側的馬鐙,向左側探出身去,左手對準地上的黑影使勁一撈。卻是恰好撈中了張興束甲的腰帶。心下一喜,左臂連忙發力,就欲將張興拽回馬背上。


  然而就算是張興身材矮小,李延昭膂力不凡,此時也頗感吃力。他左臂費力抓緊著張興束甲的腰帶,腰身與蹬踏馬鐙的左腳一齊用力,才是堪堪將張興拉到馬背上。


  李延昭堪堪放置好了張興,正待快馬加鞭馭使胯下馬匹衝出山林光景,卻驀然聽到鐺的一聲,遂感到一股巨力自頭上鐵盔傳來,不由得帶動自己腦袋都晃了一晃,心下已知那是敵軍所發箭矢,心下一凜,猛然一夾馬腹,馬兒已是向林外自己那支隊伍疾馳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