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涼州辭> 第二百五十三章 灌鋼之法

第二百五十三章 灌鋼之法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延炤用豐厚的待遇打動了李良。他也答應在今後會對工坊中的匠人們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以使它們出產的熟鐵能夠更符合熔鍊鋼材所需的標準。同時,在李良親自主持和調控下,工匠們開始試著在兩座新築的地爐中採用灌鋼法來熔鍊鋼材,並通過使用不同的生熟鐵配比,來試驗出最符合軍械生產需求的配方。


  李延炤要求的軍械鋼材是那種既有硬度,可以打造出鋒利刃口,又有一定柔韌性,不會在戰場上的激烈拼殺中輕易折斷特性的鋼材作為軍械生產原料。然而李良很現實地告訴他,這不大可能。這給了雄心勃勃的李延炤兜頭澆了一盆冷水。李延炤又想到在唐代廣泛使用的包鋼夾鋼鍛打刀劍的技術。然而對於這種技術,他一樣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雖然他對於軍械刀劍的生產有超過這個時代的見解。然而他心中也是明白,任何事還得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以令居縣眼下的現實,是需要首先能夠生產較大批量的鋼材和熟鐵作為合格原材料。達到這一點之後,才能再對軍械的生產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進。


  從草創工坊,直到今後工坊量產製造這些武備兵甲,形成一整套完備適用的制度,無疑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磨合。李延炤對此也是有足夠的預見和心理準備。他之所以心急,所有的事情都幾乎恨不得在一夜之間搞定,也是他對於涼州下一次可能出現的危機並不具備前瞻性。既然不知什麼時候要到來,那麼未雨綢繆,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一連十餘天,每天兩爐鋼材,卻依然沒有得到李延炤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這些原料的質地要麼含碳量不足,整體偏軟,要麼熟鐵比例高,含碳量高,雖然硬度足夠,卻又顯得太脆。


  將這些並不成功的原料也進行了分門別類,有些得需回爐重煉,有些被發去打制農具。而略微偏軟的那幾批原料,則被暫時堆放在了庫房中,以備打制甲具。


  雖然之前試驗灌鋼之法,耽誤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過好歹還是在秋播之前打制了足堪使用的農具,併發給了縣中的那些流民戶們使用。縣府的圈地運動進行得轟轟烈烈,也總得需有人去耕種這些新圈出來的地。好在廣武郡乃是涼州最新置的郡,加之辛氏族人治理這片土地,也使得那些士族大戶不敢輕動。


  李延炤對於維持現狀,還是打心底里感到滿意的。不論如何,辛府君派來的這個侄子,至今為止行事都是遊刃有餘。並且彷彿是得到了辛府君的授意一般,對於李延炤呈報的任何事,都絕不加以掣肘。因此在李延炤設想中的一幹事務,總是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對於辛彥採取的這種配合態度,李延炤也是感到非常舒心滿意。投桃報李,他也將先前販運馬匹的收益中抽取了不少的一部分,悄悄進獻給了辛彥,作為一種秘而不宣的回報。辛彥收到這些財貨之後,內心在驚訝之餘,對李延炤也是更為尊重。


  販運那些良馬產生的收入,一部分落入了辛彥的腰包,而大部分則被折成了生鐵食鹽等官賣的戰略物資。李延炤將這批馬交給郡府文吏之時,曾經為每匹馬定價一千七百錢。並明告書吏,若能賣出高於一千七百錢每匹的價格,那麼多賣的那一部分收入,便交付書吏自行處置。李延炤代表令居縣府,只取這一千七百錢的底價。


  除此之外,李延炤還告訴書吏,這些販馬的收入,可以市價標準摺合成鹽鐵交付給縣府,至於那些郡府中管商業的文吏們又從差價中做了什麼文章,多抽取了多少好處,李延炤一概不予過問。


  既然涉及商業交易,那麼便是利字當頭。這些辦事的書吏以及商隊若能賣出一千七百錢以上的價格,將多餘的利潤勻給他們並無不可。這樣反而更能促進他們辦事的積極性,又不損失縣府的利益,可謂是一舉多得。想要馬兒跑,要給馬兒吃草的道理,李延炤一直深信不疑,並且貫徹始終。


  又如尋常一日一般,李延炤自縣府行出,便趨大營之中巡視了一番,便向工坊行去,今日在李良的計劃之中,兩個地爐又要各出一爐鋼材,並且吸取了前些日子那種種不成功的熔煉的警示和教訓,李良如今終於是差不多摸清楚了生鐵與熟鐵的大致配比。這也令李延炤這個什麼都略懂一點的門外漢感到興奮不已。


  正在李延炤拔腿向著工坊行去之時,卻見本來應當在縣府之中值守的崔陽興沖沖地跑到營外,正遇到從營內向外行出的李延炤。見崔陽一副興高采烈地模樣,李延炤一邊嘀咕著一邊走上前去問道:「什麼事高興成這個樣子?」


  崔陽喘著粗氣道:「司……司馬。郡府用以沖抵販馬所獲資財的一批生鐵及鹽,已經送到縣府之中了……」


  李延炤聞言,只差跳起來了。他望向崔陽,道:「點數了嗎?對不對得上?」


  崔陽頷首道:「點過了,數量沒有問題……」


  李延炤點點頭:「好。這些東西來得正是時候。」言罷,他便擺擺手示意崔陽回縣府去,他便繼續悶著頭向建築在軍營旁邊的工坊行去。


  「司馬!何不親往查驗?」崔陽見李延炤一副渾不在意的模樣向著工坊而去,不由大急,便出言問道。


  「無妨,無妨。你們既已查驗點數,我便不再親往多此一舉了。」李延炤說著,大步而去的背影,卻令呆在原地的崔陽平添幾分感慨。


  李延炤行入工坊,便聽聞工坊中一片歡騰道:「成了!成了!」匠頭李良更是像個十幾歲的大孩子一般,不顧地爐發出的熱浪陣陣襲人,充滿喜悅地湊上前去,看著爐外專門辟出來,由黏土燒制,盛裝鐵水的池中漸漸融合凝結的鋼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