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淘寶大唐> 第二百四十章 鐵腕

第二百四十章 鐵腕

  柳氏在當地是個大戶人家,可是也是普通百姓,縣令大人可是尋常不會到他們這樣的百姓家裡來的。


  柳忠厚急忙出去迎接,卻發現薛仁貴也和縣令大人一起來了,他剛要斥責他,卻發現縣令大人對薛仁貴十分客氣。兩人說說笑笑地進來了。


  柳忠厚吩咐給縣令大人上茶,請縣令大人上座。不料,縣令大人對薛仁貴說道:「大人請。」


  薛仁貴客氣地說道:「還是大人先請。」


  縣令這才在上座位置坐下。


  柳忠厚看得兩眼發直,心道:「這個窮酸小子,什麼時候成了大人了?」


  縣令大人說道:「柳員外(朝廷正式官員叫員內,員外是對大戶人家的尊稱),恭喜你呀,貴胥如今已經是朝廷的正八品武官了。他還是梁王殿下身邊的人,今後,下官可要托福,請你們多多照應了。」


  不久,弄清楚了來龍去脈的柳忠厚,對薛仁貴完全變了一副嘴臉,賢胥長賢胥短地十分親熱。


  縣令大人聽說過薛仁貴的遭遇,心道:「柳忠厚這貨臉皮真厚,他不應該叫柳忠厚,應該叫柳真厚!」


  縣令大人走過後,柳忠厚親熱地對薛仁貴說道:「賢胥,你什麼時候去京城上任?你放心,你走後,綉娘我們會好好照顧的。」


  薛仁貴淡淡地說道:「不必了,梁王殿下讓我帶著綉娘一起上任,在京城裡已經賜給了我們府邸。」


  在進京的路上,綉娘說道:「夫君,梁王殿下對咱們恩重如山,你可要好好效忠殿下,不能忘本啊。」


  在長安城的時候,薛仁貴聽說了梁王殿下的很多英雄事迹。對梁王殿下十分欽佩。


  薛仁貴慨然應道:「夫人放心,我一定會效忠殿下的。」薛仁貴是大丈夫,他果然實現了自己的若言,一生效忠李愔。


  收繳武器的事情,進入了高潮。


  早朝,太極殿。


  今天,大殿上一派肅殺氣氛。


  房玄齡公布了收繳武器的結果:

  全國範圍內一共收繳各類武器985774件,抓獲私藏武器者19879人,過了贖買期限主動上繳武器者26554人。其中涉及官員841人。


  李世民最近的手段越來越嚴厲了。他根本就不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直接進行了處置。


  他說道:「朝廷為了天下的安定,收繳民間的武器,並沒有強制執行。朕體恤他們,給了他們兩個月的期限,進行贖買。對他們已經仁至義盡了。


  可是,就有那麼些人,對於朕的好意不予感恩,對於朕的勸誡置若罔聞。他們想幹什麼?

  尤其令朕痛心的是,朝廷有些官員竟然也陰奉陽違,和地方豪強勢力相互勾結,置朝廷法令於不顧,公然為不法分子提供保護,甚至自己也親自私存武器。


  長平郡公張亮,跟隨朕多年,為朝廷立下了一定的功勛。朝廷也給與了他相應的榮譽和地位。他不僅擔任著兵部左侍郎,還是大唐的開國郡公,封妻蔭子,何等風光?!

  可是,他不思報效國家,暗中私蓄武士,就在長安城裡,竟然就暗藏了500名死士,暗藏的兵器更是達到3400件。他要幹什麼?這不就是公然謀反嗎?!

  朕給了他機會,可是他就是不肯回頭。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客氣了。


  張亮犯謀反罪,判處其腰斬於市。全家發配陰山都護府為奴,家產抄沒充公。


  私藏武器者,個人行為的,按照武器價值罰款20倍,判處勞役。有組織的行為者,情節嚴重的判處死刑。過了期限主動上交武器者,按照武器價值罰款10倍,並相應判處勞役。


  那些官員尤其可恨,拿著朝廷的俸祿,公然對抗朝廷,凡是涉案的官員,一律處以死刑,家屬沒籍為奴,家產充公。」


  說完,他瞪著眼睛問道:「眾位愛卿,朕處理的得如何?」


  面對著如此血淋淋的現實,大臣們各個噤若寒蟬,哪裡還有人敢於反對?

  「臣等敬服!」眾人一起喊道。


  退朝以後,李世民心情極為舒暢,他一邊往書房走,一邊興奮地想發泄一下心中的暢快。


  這次收繳武器,李世民大獲全勝。他不僅收繳了民間的大批武器,特別是收繳了門閥氏族、地主豪強手中的大批武器,減少了他們造反的本錢。還順勢剷除了不少的地主豪強以及他們的幫凶——涉案的官員。並且通過罰款,從經濟上也給了他們狠狠的一擊。


  可以說,通過收繳武器的行動,極大地削弱了氏族豪強的實力。


  他最興奮的還不是這些——這次收繳武器的行動,是因為一起械鬥引起的,就是一個突發事件。氏族豪強並沒有意識到這次打擊是針對他們而來的。


  因此,即使他們受到了打擊,也沒有人想到去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在整個大唐,只有李世民和梁王李愔清楚自己行動的目標,他們就是要在不經意間,逐步消弱氏族豪強的實力。等到他們察覺的時候,為時已晚了。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方法。


  他回到書房不久,梁王李愔進來了。


  李世民看到他進來,很高興地說道:「愔兒,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對於下一步行動,你有何建議?」


  李愔說道:「這次處置了一批官員,加上涉案人員牽連的家屬,朝廷中空缺出來了1400多名官員,這是一次在官吏隊伍中換血的好機會。我們可以藉機全部換成忠於您的官吏。」


  李世民為難地說道:「我從哪裡找得到這麼多官吏呢?」


  李愔說道:「這個不難,一方面,工業學校可以提供400名後備人員。」


  李世民聽到這裡,插嘴道:「這才400人,缺口太大了。」


  李愔笑道:「父皇,在大唐,哪裡忠於您的人最多呢?」


  李世民笑道:「你是說軍隊?」


  李愔說道:「對,這次就從軍隊中抽調一批略通文化基層軍官,這些人原本就忠實於您,每個人再給他們高升兩級,還怕他們不盡心效忠於您嗎?」


  李世民笑道:「好辦法,調出這批軍官,對於軍隊內部調整也是個促進。就這麼辦吧。」


  「父皇,這批軍官,兒臣準備專門對他們進行集訓,給他們講解有關地方執政的知識。」李愔說道。


  李世民說道:「這麼大批官員的調整,需要吏部操作,可是……」


  李愔說道:「長孫大人來做阻力會很大,您看,換個人如何?」


  李世民此時,對於長孫無忌這麼多年在朝中積攢的實力,也有些忌憚,長孫無忌簡拔上來的官員,大部分是門閥氏族的子弟,再讓他來執掌吏部,恐怕是不合適了。


  他問道:「你有什麼人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