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淘寶大唐> 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

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

  蒼茫的大海上,唐軍高大的戰船航行在海面上。


  侯君集率唐軍船隊從城山(今山東榮成)啟航,橫渡黃海,直奔直奔大同江口的南浦城。


  侯君集是第一次乘坐海船,一開始有點新鮮。


  唐朝的造船業,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


  唐朝水師中常用主要船型有樓船、艨艟、斗

  艦、走舸、遊艇和海鶻船等。


  侯君集乘坐的是鶻船,是一種大型戰船,「雖風濤怒漲,而無側傾」,就是這種船型即使在狂風大浪中也不會翻沉,顯然因其具有相當好的耐波性和穩性,才會被人們稱之為全天候戰艦,全長22丈,可乘坐700人。


  戰船很大,也行對平穩,海上風浪也不大,可是還鴨子侯君集還是吃盡了苦頭。連續吐了5天後,他終於開始適應了。


  晉王李治性格懦弱,不是個管理型人才。但是他很聰明,是一個做學問的好材料。自從進入工業學校學習以來,李治的進步很快。


  李愔發現,李治對於科學研究非常痴迷。李治經常往研究所跑。對於研究所那些新奇的科技產品,他很快的就掌握了個大概。


  不僅如此,他經常到東宮來,向李愔進行請教。


  李愔深知航海對於大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他一直想找一個人物,從事航海和造船等方面的研究。


  這個人物要有科技頭腦,還要有身份地位,李治是個很合適的人選。


  這天,李治來到東宮,看到李愔的桌子上有一艘漂亮的海鶻戰船模型,引起了他的興趣。


  兄弟兩個就從戰船講起,講到了造船業,講到了航海的趣事,航海對大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等等。李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李愔看到有門,就又讓工匠們製作了一批海船的模型,時不時地誘惑李治。李愔談起發展大唐海軍的願望,李治自告奮勇地要擔任海軍研究所長。


  這天,李治求見長孫皇后。


  李治說道:「母后,兒臣想擔任海軍研究所長。」


  長孫皇后笑道:「好啊,治兒出息了,母后沒有意見。」


  李治說道:「擔任了研究所長,就要離開長安,到南方沿海地區去了。」


  長孫皇后捨不得他離開,可是長孫皇后是個聰明人,她知道,李愔遲早要當皇帝的,李治能夠等到他的重用,未來就有保障。


  再說了,李治是親王,他今年16歲了,到了18歲,也會離開長安的。與其如此,不如讓李愔給他安排,這樣能夠保持兄弟情義,對李治來說,是個好的選擇。


  長孫皇後知道李愔不是個心胸狹窄之人,對於李成乾、李恪、李泰、和李佑他都能夠容下。李治和李愔一向關係很好,李愔不會是故意針對李治的。


  她想了想說道:「好吧,治兒,大丈夫志在四方,你就去吧。」


  李愔給李治配的副手,一個是黃琪。黃琪精明幹練,可以為李治處理各種事務,確保李治把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


  另外一個副手是唐遜,現任楊州道造船大使。唐遜是唐朝貞觀年間造船的頂級高手,能夠自製造船圖紙,有組織管理造船業的經驗。


  尤其是自製造船圖紙這一點,就十分了不起。歐洲直到一千年後的1633年,才有人能夠自製造船圖紙。


  大唐海軍研究所成立了,李治任所長,黃琪任副所長。李治在工部和工業學校挑選了大批學生和工匠,離開長安,前往揚州。


  揚州濱江臨海,水運發達,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來,揚州一躍成為隋唐時期全國的漕運、鹽運中心,更是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對外開放的國際港口。(這裡的揚州,不是指現在的揚州市,是包括揚州市在內的很大的地區。)

  最關鍵的是。揚州是唐朝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經過李愔的提議,晉王李治的封地,由河東道改為揚州。


  長孫皇后十分感激李愔——揚州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大唐目前沒有統一的海軍,水軍分屬於各道管轄。李愔想整合海軍,統一編成北方艦隊和南方艦隊。


  海軍司令的人選,他決定啟用程處默。程處默今年已經28歲了,大唐一等伯爵,從三品將軍,身份和忠誠度都沒有問題。再給他配上一個副手就行了。


  李愔從百度上搜尋,發現了一個有名的海軍將領人才。


  這天,櫟陽(今陝西臨潼北)縣丞劉仁軌,正在和縣令閑聊。不久前,朝廷進行人事調整。原本呼聲很高的劉仁軌,卻沒有得到升遷。


  縣令認為劉仁軌是個人才,為劉仁軌抱不平。劉仁軌說道:「縣令大人,您今年才30歲,就已經是縣令了,我今年已經是不惑之年了,仕途上也就這樣了,後年就該退休了,已經沒有什麼想法了。」


  正在這時,一個衙役進來報告,說東宮來人了,縣令和劉仁軌急忙出去迎接。


  來人是東宮太子的一名親隨,他說道:「哪位是劉仁軌劉大人?」


  李世民接到了太子的報告,對於成立海軍研究所,以及整合大唐的海軍,他沒有意見,對於劉仁軌他還是熟悉的。劉仁軌擔任(今陝西臨潼北)縣丞,還是他親自提拔的。


  劉仁軌原是縣尉(公安局長),陳倉戶曹魯寧自恃品秩高,豪縱無禮,無人能止。劉仁軌對其好言相勸,令其不可再犯。可魯寧不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劉仁軌遂將其投入獄中。


  魯寧在獄中不思悔改,對劉仁軌橫加謾罵。劉仁軌一怒之下將魯寧亂杖打死。岐州(治雍縣,今陝西鳳翔)官員見狀,急忙上報朝廷。


  李世民聞知此事,大怒不已,他對劉仁軌的膽大妄為有點好奇,於是派人將劉仁軌押至長安,當面質問。


  面對李世民劉仁軌毫無畏懼,神色自若地說:「魯寧對臣百般羞辱,臣實在是忍不住就殺之了他。」


  當時魏徵在唐太宗身旁,見劉仁軌處事剛正,便對唐太宗說:「陛下知隋為什麼滅亡嗎?隋朝末年,刁民強橫而欺凌官吏,就是魯寧這樣的。」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后,轉怒為喜,於是提升劉仁軌為櫟陽(今陝西臨潼北)縣丞。


  這天,長安城來了一位很特別的客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