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李斯納書建學宮
在陸言看來,扶蘇公子為人溫良謙恭,對待諸事也是非常認真,絕對是接任帝國的不二人選,而胡亥公子則是有點頑童的感覺,不過稍加教育,也不至於誤國誤民。
雖然陸言平時和胡亥接觸的比較多,但是心裡還是比較認同扶蘇公子的,每日從望夷宮出來之後都不忘前去咸陽東宮轉轉。
說來送走趙佗當日之後,陸言便很是欣慰的向著望夷宮趕去,不過這一切卻被李斯看在眼中。
李斯身為相國已然是位極人臣,可是自從陸言從百越歸來,封為平南侯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變得有些焦灼了。
按照道理說李斯應該是王上面前的老臣,可是嬴政諸事都喜歡去找陸言商量,這讓李斯心中如何不生氣。
恰巧昨日李斯遊玩又看到陸言很是淡然的向著望夷宮趕去,心中更是敲起了鼓,平日里也就算了,今天李斯卻意識到一個大問題。
李斯本人今年已經六七十歲,能夠在朝為官的時光也就幾年,能耐大點,那就是十幾年也說不準,但是自己若是不在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豈不是都要被陸言玩弄於股掌之中。
況且陸言和兩位公子交好,這才是李斯心中所最為看重的一點,萬一王上駕崩,這自己李氏一門還不得完蛋,最終上位的卻是陸、蒙兩家。
李斯想到這裡只是坐在自己家中長嘆,一時間也沒有了什麼好法子,旁邊的老奴也是不敢上前來打擾。
「老管家,你去把王綰、馮劫、李信請來,我有事情和他們商議。」李斯緩緩的說道,這些都是六國未定時期的舊臣。
老管家自然也不耽擱,不到一時片刻,三人全部從府中趕了過來,李斯也早就備好了茶水,等著三人到來。
王綰、馮劫隨後而來,李信身在軍營,稍微慢了點,不過也是來到客廳之中,三人見到李斯有請,不免有些詫異。
「相國今日有請所謂何事?」王綰首先問道。
李斯當即將他們三人請入客座,「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情,就是談談平南侯的事情。」李斯有些謹慎的說道。
「這有什麼好談的,人家現在可是王上面前的紅人,豈是你我能夠隨便議論的?」馮劫在一旁有些風涼的說道。
唯有李信倒是非常的贊同,說來這個事情,陸言何時和李信結下樑子,這個要從陸言百越回來的時候說起。
說來也是小事,只因為陸言回來的時候,嬴政把一萬人馬交給了李信處置,而陸言卻去領賞,李信不能懷恨秦王,只能把事情推給陸言。
陸言當時不知道李信竟然如此心胸狹小,所以也就沒有做過多的重視,哪知道陸言沒有放在眼裡,這李信卻記在了心裡。
「有什麼不能談的,只要光明磊落,談談又如何。」李信毫不在意的說道,馮劫只是稍微瞥了他一眼,兵家莽夫,不計後果。
王綰表情淡定,「相國,休要說一些沒用的話,直接說說如何處置吧,不會真的要和陸言說理吧。」
李斯當即擺擺手,「不說理,如今陸言在王上面前很是吃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關鍵是他和諸位公子亦是很熟悉,所以依照老夫的看法,先從諸位公子下手。」
三人聽后,不覺皺眉,還不如從陸言下手呢,看到三人疑惑,李斯只是稍微抿了一口茶水。
「如今陸言為兩位公子的老師,我們便可以從此處入手,讓這陸言當不成老師就行,只要公子和陸言隔開,不怕這關係不鬆懈,之後在出手那豈不是簡單的多了。」李斯很是自信的說道。
王綰也是點頭,「相國好手段,只是這如何隔開恐怕也不簡單。」
「那有何難,想當初齊國建立稷下學宮的方法不就可以借鑒嗎?」李斯緩緩的說道,同時看向周圍的幾位能臣。
馮劫眼神直轉悠,「相國的意思在咸陽建立咸陽學宮,然後從各個郡守召集老師講學,如此一來,陸言便不得接近公子,吾等便有機可乘?」
「沒錯,當初的稷下學宮也是如此,主要學習黃老之學,儘管如此,還有不少達官貴族趨之若鶩,如今天下太平,理應效仿古人,建立學宮,讓更多的皇室貴胄在其中學習詩書兵法,豈不比他陸言全面。」李斯淡淡的說道。
李信雖然是個莽夫,但是頗有些眼色,「如今王上到處修建亭台樓閣,如此在建造咸陽學宮豈不是更要勞民傷財。」
幾人雖然是設計諸位公子疏遠陸言,但是心中還是尚存愛國之心的,李斯也是如此,對於國庫之事也相當重視。
「老夫也早有看法,只要王上答應建立學宮,我便下令讓三十六郡有錢之人合資籌建咸陽學宮,諸位以為如何?」
馮劫略顯皺眉,「他們錢財豈會輕易拿出,縱使為國也不見得會如此放心同意。」馮劫有些不屑的說道。
「這個簡單,只要讓他們的子弟可以入學宮不就行了。」王綰反應極快的說道。
「當真是妙計啊。」李信也是撫掌大笑道。
四人商議完畢,由李斯執筆寫成諫書一份,連夜送入了咸陽宮殿之中,嬴政在宮中看詔也沒有入睡,見到李斯家奴前來,亦是命人帶了上來。
諫書之中,關於建造學宮的事情寫的非常詳細,縱使嬴政看過之後也不僅點頭,「相國之計足以安天下。」嬴政自顧自的說道。
可是這讓富人子弟也來咸陽學宮,使得嬴政心中頗有些不爽,在它看來這學宮只能為皇室貴胄服務,其他人都免談。
旁邊的趙高稍微瞄了一眼,並不知道李斯突然之間要建造學宮是什麼意思,嬴政反覆閱覽幾遍,便丟在一旁。
「莫非王上不滿意?」趙高拿起李斯的諫書與其他諫書放在一塊說道。
嬴政扶額,略顯蒼老,「這諫書明日拿到朝堂之上,問問諸位大臣是何言語再做打算也不遲。」
聽到嬴政如此說,趙高也是點頭收拾諫書,將其放在案牘首位,以便明日帶到宮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