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韓信引霸王過橋
韓信見隨何回營,當即命人帶到帳內,哪知道隨何一臉的無辜,向著韓信埋怨道:「公欲害我性命,何故用如此毒計耶?」
「此言差矣,信素知先生機警,故而將此事交於先生,想來先生能言善辯,必能從楚營歸來,他人定難成此事。」韓信亦是挽手道。
聽到韓信如此說,隨何難以反駁,只得將霸王的言語一五一十的告訴韓信,讓其好生斟酌,勿要錯失良機。
帳內的韓信聞言只是來回踱步,「那楚霸王接了我的帛書,心中動怒,只怕范增從中勸阻,使其難以出兵。」
「某覺得實在不然,那范增愈是勸諫,那項羽愈是要出兵,今陳縣楚兵囤聚月余,糧食供應難以維持,那項羽心中難不成沒有定奪?」隨何緩緩地說道。
韓信聞言,沉吟不語,隨即下令讓所有的士兵做好準備,待到楚軍前來,便從營后趕出戰車,排列陣型,方可大破楚軍。
滎陽外圍漢軍把守不提,且說項羽在陳縣,面色難堪,原因自是韓信的那封書信,不是投降的帛書就算了,沒想到全篇皆是挑釁的話語,項羽生性剛烈,如何動怒。
因此點兵陳縣北,欲要與韓信漢軍決戰,而且前線來報,漢軍皆在滎陽城外,此乃天賜良機,若是韓信軍敗,滎陽城必然告破。
楚營中,范增得知項羽點兵,不覺有些驚訝,慌忙前去帳內求見項羽,欲要陳說利弊,阻止項羽出兵。
營中,范增面色不悅,項羽見狀,首先開口問道:「朕欲出兵滎陽,亞父有何見教,儘管說來,朕定然遵守。」
「老朽也無甚言語,只希望大王不要出兵,前幾日韓信所寫書信,不過是激將之法,我軍只要在陳縣北不動,那韓信便無計可施。」范增頗為淡然的說道。
項羽聽聞范增提起書信之事,不覺皺眉,「想來亞父有些高看那胯夫了,他自幼家貧,居住淮陰,有何能耐可以學習兵法,不過是陰謀詭計罷了。」
「那敢問大王有何制勝之法?可否說來一二?」范增稍微抿口溫茶,不再勸慰,反而問他如何出兵。
項羽略作沉思,「無須任何計謀,只需朕帶領兩萬騎兵便可踏破漢營,取得韓信之首級,亞父在此靜待即可。」
「那就謹遵大王吩咐,不過諸事還需小心,今滎陽陳縣之間多為平坦之地,若是用車、馬便無可匹敵,大王用馬,韓信亦可能用車。」范增不以為意的說道,似乎也覺得自己把韓信想的過於聰明了。
項羽整兵完畢,先派季布前往漢營探聽動靜,不過片刻,季布卻回告項羽說道:「漢兵營內各列旗幟,但並不見有任何士卒往來,不知為何?」
「此定是韓信按兵不動,待到我軍先出,然後各自暗舉信號,那時人馬從營中竄出,與我軍對戰,爾等且在滎陽左右紮營,待到我與漢軍對敵之時,隨機應變,速來救援即可。」項羽頗為謹慎的說道。
季布、龍且、鍾離昧領兵而下,約有兩萬餘人,項羽親率三萬人馬,由項伯項莊為先鋒,周蘭桓楚為左右副將,向漢營趕去。
而漢營中無士卒攢動,皆是韓信安排,大致的意思是,若是用車戰,不可搶先對敵,需按兵不動,先設車陣,左右前後布置妥當,方可出戰。
滎陽城外,韓信見到項羽率大軍前來,自是出營接戰,與項羽對立而是,首先說道:「自咸陽一別,今又相見,信甲胄在身,難以行禮,大王莫要怪罪。」
項羽聞言大怒,「而不過是淮陰胯夫,苟食漂母,前日又發書戲謔於朕!今陣前相見,定要取汝首級!」
言畢,當即舉槍向著韓信刺去,韓信稍微側身躲過,手中長槍忽然左右揮舞,使得項羽不得靠近,而且此刻韓信乃是孤身一人前來帳前與項羽對話,形勢略顯危急。
韓信與項羽纏鬥十多個會合,身體力竭,見霸王復又來刺,慌忙虛掩一槍,騎馬向滎陽東邊逃去。
項羽急追,周蘭慌忙出列道:「大王不可往追,那胯夫未戰多個回合,便策馬而退,想必其後有伏兵,應當謹慎而行。」
「周蘭所言是也,但韓信就在眼前,勿要讓其逃走,且吩咐下去,全軍緩行,慢慢靠近漢軍營中。」項羽頗有信心的說道。
「大王莫要著急,韓信不戰而走,此必然是誘敵之計,大王當回營再議,查探其營中虛實,觀其動靜,然後追趕,方為上策也。」
項羽聞言,只是冷笑,「朕自會稽起兵以來,未嘗敗績,前日被胯夫羞辱,不將其斬殺。反而勒兵而退,只會被天下諸侯笑我怯縮胯夫,周蘭莫要多說,且與我帶領起兵迎追上去,不得怠慢!」
周蘭無奈,只得與眾將率軍前行,跟在項羽身後,此時韓信已經立在橋頭,正等著項羽前來,忽見楚軍降至,策馬便過河去。
項羽在後,見韓信就在不遠處,立即策馬去追,周蘭等人根本勸不住項羽,且他的坐騎乃是烏騅馬,更是片刻不見身影。
項伯與周蘭在後,眉頭微皺,「大王心恨韓信,定然是失智而追,吾等分兵兩路,吾率領一萬士兵渡河而去,汝等率兩萬繞到京索小溪東,若是我軍受到埋伏,汝等可在那裡接應,不可有失。」周蘭急忙安排道。
「周將軍且小心行事,定要保護大王周全!」項伯亦是快速說道,遂領兵向著京索小溪東邊走去。
周蘭見項伯率軍已去,立即命千人把守眼前的木橋,后又率領其餘士兵前去追趕項羽,以防漢軍斷了木橋。
此時的項羽已經與韓信過河數十里,周蘭在後急追,九千兵馬亦是過河而去,此時灌嬰聽聞消息,立即率兵前去京索河橋頭。
見橋頭有楚軍把守,立即率領千餘漢兵,從河邊謹行,待到橋頭時,忽然從中殺出,楚軍大驚,倉促應戰,灌嬰前來目的很明確,那就死燒毀京索木橋,楚軍千人不知漢軍幾何,交戰數合,竟四下逃散,灌嬰火燒橋頭之後,亦是立即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