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黃巾蔽天> 第八章 北伐

第八章 北伐

  又過月余,秋收已至,三州各地盡得豐收,獲糧食數千萬石,除去日常用度尚餘三千萬石,於是琢磨著肅清後方的事情,他可不想自己南下時,後院起火。角送大量金錢與皇帝並十常侍諸人,打通關節。寫書上奏曰:「今烏桓、三韓之地屢屢襲擾我國邊境,屠戮百姓,搶劫錢財,冒犯我大漢天威,臣請旨出兵剿滅之。」


  帝曰:「念張飛將軍守邊有功,特封其為護烏桓中郎將,令其即刻出兵,剿滅烏桓。令趙云為征東將軍,出兵平定三韓。」這自是張角暗地與皇帝商議好的。


  張飛、趙雲領旨北歸,與張角等人商議出兵事宜,角令張飛從幽州調集張飛特訓之兵燕雲鐵騎兩萬,槍兵一萬,弓兵兩萬,出壺關,荀攸為隨軍軍師。令趙雲引其親兵白馬義從一萬五千,刀盾兵兩萬,弓兵一萬五,出遼東,擊三韓,郭嘉為軍師。兩路大軍同時出發,以免烏桓、三韓之地有所勾連。


  燕雲鐵騎人馬皆披重甲,執長槍,背長刀,可沖陣,可搏殺。一人兩騎,一騎坐人,一騎背甲,馬匹皆為八尺高良駒;槍兵配輕甲和加長特製點鋼槍,能輕鬆刺穿輕甲,槍尖后二尺處設二小支,可以保證刺穿人馬並卡住,而敵人武器尚不能及己身,背一大盾,掛一短刀,以保證攻守兼備,並配一匹七尺良駒代步;白馬義從統一配備刀、槍、劍、盾,披輕甲,一人兩匹八尺良馬,用於奔襲,刀盾兵皆披重甲,持重盾,長刀,也配兩匹七尺良駒,一馬代步,一馬背裝甲,機動靈活,不致耽誤行軍速度。弓兵配一弓一弩一短刀,一輕質皮盾,保證遠近皆可射殺,近身也可搏殺。箭支俱為特製組合穿甲箭,由箭頭箭桿,箭羽三部分組裝而成,可拆卸,材質為張角根據前世記憶煉製的一種輕質超硬合金,整支箭還沒有木質箭矢重,且可以回收,重複利用。每人都配有特製皮手套,可保證拉弦一萬次而不破,以免弓手因手指受傷而影響戰鬥力。弓兵也每人配備一匹七尺良駒代步。


  出兵數日,張飛遇到首批前來攔截的烏桓兵,張飛帶燕雲鐵騎一個沖陣就消滅一半,殺透陣后,回身掩殺,加之弓兵、槍兵協助掩殺,輕鬆全滅來敵。此戰滅敵兩萬,己方部隊幾乎零傷亡。繳獲馬匹,糧草輜重無數,可謂開門紅。張飛按荀攸計策邊打邊搶,一路燒殺過去,不管老幼,只要是男性全部殺光,年輕女人充作戰利品押回幽州暫時關押,老婦人充作後勤兵,幫助搬運糧草輜重,大多死於途中。牛羊物資全部搶光,殺得胡人喪膽,胡人就是天生賤骨頭,不殺的他怕,不聽話。所得物資除留五天用度外,其餘都派輜重兵運回幽州,暫時存儲。


  又行數日,遇第二批來敵,全是輕騎,來去如風,敵兵繞過重騎,衝擊我軍后陣,槍兵出陣將長槍末端斜插地上,隨時調整槍頭對準敵軍兵馬,敵軍沖速太快,前排盡數被刺死,槍兵馬上拔出長槍撤入後方槍林,在最後排再次擺好陣勢,如此反覆,再加弓兵後方射殺,重騎回馬掩殺,又殺得來犯敵人血流成河,屍積成山,張飛留下幾個活口,令其帶話:「令敵軍各部速速前來投降,不然天軍到處,盡皆屠滅。」此戰滅敵三萬,己方傷亡大可忽略不計。此戰殺死馬匹甚多,荀攸令後勤做成肉乾,以充軍糧。張飛挑精壯健康馬匹,換下疲憊受傷馬匹,將換下馬匹並多餘馬匹送回後方,同樣物資取五天用度,其餘送回幽州。


  大軍繼續出發,一路燒殺,又得物資無數,同樣處置,自不贅言。約莫二日,又遇第三次襲擊,敵軍同樣襲擊后軍,沖後方奔射,槍兵迅速將弓兵保護於敵人射程之外,取下大盾,豎起重重盾牆,使敵軍箭雨落空,敵軍開始沖陣,槍兵重演刺殺戰術,弓箭兵交替往前,輪番拉弓射箭,實行無間斷的箭雨射殺支援,再加之重騎回援圍殺,這一戰直殺得天地失色,日月無光。一戰下來,殺敵三萬五,繳獲軍資馬匹無數,戰後物資做同樣處理,不再多言。


  一路燒殺搶掠,又獲物資無數,中途再無大規模抵抗。再行十餘日,終至烏桓王庭所在烏丸山,雙方大軍列陣于山下大草原上,胡人傾全族之兵,約莫二十萬,但皆被殺得喪膽,士氣低迷;再觀張飛軍隊刀劍森森,氣勢如虹。敵方軍隊穿薄皮甲,持破爛鐵刀,而我方軍隊清一色鋼鐵裝備,短兵相接,我方鐵騎出擊衝散敵軍軍陣,槍兵同樣開始是盾兵,近身就露出鋒利牙齒,輪番刺殺,弓兵同樣用無間斷箭雨馳援整個戰場,待敵人近時取出連弩一番狂射,這簡直就是一面倒的屠殺,我方部隊在戰場上迂迴衝殺,猶如一台絞肉機,所到之處,掀起滾滾血浪,捲起漫天殘肢斷臂。到處人喊馬嘶,處處腥風血雨。


  這一戰從日升殺到日落,方才止息,敵方二十萬大軍全部被殺,我軍士兵也傷數百人。後勤部隊進入戰場,收拾物資,掩埋屍體,清理戰場。


  大軍皆甚是疲憊,荀攸令大軍輪番休整,同時令後勤兵就地築城,取名滅烏城。又過五日大軍休整已畢,全兵出擊,四面掃蕩,敵軍已無像樣抵抗,一擊而潰,所得物資,俘虜,盡皆用相同處理方法。又用時月余,烏桓族滅。大軍前方征伐,同時,張角令民夫,沿路築城,囤積所得物資。


  此戰畢,張角在烏桓之地建城十座,令張飛部隊就地分兵駐守,將所搶胡女盡皆論功賞賜眾將士。老婦人貶作奴隸,令其放牧養殖。張角送出大量金錢,再加這地之民已被殺光,皇帝也就順手把這塊地交由張角管理,張角將此地併入幽州。又動用教徒,全國宣揚,鼓吹烏桓之地有多好,放牧、種地不收稅,於是全國流民紛紛湧入烏桓。如果耕種,張角承諾:免費提供種子,在收穫前的一切生活用度和必須開支都由張角墊付,收穫后逐年返還,並免稅一年,且提供住宿;如果放牧,張角免費為其提供住宿,基本生活用度,並按屯田兵標準發餉銀,如果自己建牧場放牧,同樣免稅一年,但所賣馬匹張角軍有優先購買權。


  一系列政令頒發下來,烏桓掀起了重建復興的熱潮。張角令三州之地傾全力為烏桓生產建設提供便利,他要把這裡建設成自己堅強的後盾,這裡將會源源不斷的為其提供優質戰馬,訓練出戰無不勝的騎兵。


  至此,烏桓之地已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