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皆大歡喜
賈寶玉不禁大怒:「私自勾結皇妃圖謀不軌,該當何罪?」
宗人令連連磕頭:「臣該死,臣該死,」
說完這話,宗人令已經大汗淋淋,一向瞧不起他人的宗人令悔不當初啊,為什麼要跟一個丫頭出身的皇妃有來往呢?這不是找霉套鑽的嗎?
只聽賈寶玉又說:「即日起革去宗人令一職,押入宗人府大牢,待查清罪行再行定奪。宗人令,你認罪嗎,」
「認罪,認罪,」宗人令還能說什麼呢?本來只想怕馬屁,結果拍尥蹶子了,就是被踢死了,也適合該,
賈寶玉又說:「右宗人正何在?」
「臣在——」右宗人正嚇壞了,又不知治他什麼罪,連忙向前跪行兩步,
左宗人正沾沾自喜,你們都倒了,就輪到老子過幾天好日子了,被你們壓制這些年,憋得慌,
賈寶玉一字一板,緩緩道來:「朕命你:即日起暫代宗人令一職,」
代理宗人令?右宗人正一愣,不是治我的罪?原來是嘉獎我?
剛才還高興的左宗人正,就像一下子掉進了涼水盆,從頭涼到腳,敢情老子還要被他們控制?這是老子最不想要的結局,媽的,這輩子算是沒希望了,這輩子算是沒指望了,這個宗人正比自己還小兩歲呢,等到他死,自己也該翹辮子了,
右宗人正,還在獃獃的怵著,丞相正色道:「右宗人正,還不謝主隆恩,發什麼呆啊?」
右宗人正這才回過楞來,連忙磕了響頭,腦袋瓜咚咚的撞在地上,連聲說,:「吾皇萬歲萬萬歲,吾皇萬歲萬萬歲——」
左宗人正,心裡很是不快,看把你,告訴你,我不會放過你的,只要抓住你的短處,我就會告御狀,直到你交出宗人令大印為止
賈寶玉嚴厲地喝道:「右宗人正,朕給你約法三章,今日關入宗人府大牢之人,都是朝廷要犯,,一;不準任何人探視,二;發現為此三賊說情者,立即拘捕,三,限三日查清罪行,上報處置方案。朕親自裁定,」
「皇上,微臣,一定拿出十二分精力辦理此案,絕不辜負皇上對我的期望。工作上不敢有任何不盡責,不敢有任何疏漏,」右宗人正立刻表態,
左宗人正心裡老大不快,你別高興的太早,我不會讓你順心順意的,
賈寶玉說:「宗人正,本案案情重大,朕准你即可回宗人府辦理此案,」
「喳——,宗人正謝過皇上——」宗人正站了起來,一聲吆喝:「御林軍何在——」
兩名御林軍跑步來到宗人正跟前,單腿跪立:「大人有何吩咐?」
右宗人正手指宗人令:「把這老賊押走,」
「喳——」兩名御林軍立即向前,一腳踢翻了宗人令,摘去頂戴花翎,退下官服,五花大綁,帶走了宗人令,宗人正隨即回宗人府去了。他要立即開工,審清這個案子,做點成績給皇帝看看,我不是吃乾飯的,
辦理這一切,賈寶玉鬆了一口氣。按照和溫皇后的約定,該辦的事已經辦妥了,賈寶玉覺得,自己的襯衣已經濕透了,自己何嘗處理過國家大事?這是老牛不喝水硬按頭啊,干也得干,不幹也得干,這是單項選擇題啊,
這個宗人令,在皇族中,按輩分還是當今皇上的皇叔你,是一個難剃的頭,他要是為難皇上,還真是不好辦,所以,賈寶玉和溫皇后商量一個晚上,一定要把這個難剃的頭拿下,其他皇族起就老實了,
為了保證自己不出麻煩,凡是掌權的皇族,要一個一個清理,只要把皇族清理乾淨,賈寶玉就準備回復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一點,溫皇后就不大同意,因為那樣自己會很沒面子的,還是要求賈寶玉索性裝到底,冒牌皇帝一直做到底,有什麼不好呢?
現在,宗人令拿下了,大的難處就沒用了,所以寶玉鬆了一口氣,溫皇后也鬆了一口氣,
丞相即對賈寶玉說:「今天的不愉快事情就讓過去吧,登基大典正式開始,」
丞相宣布:「登基大典正式開始,鳴鞭三響,傳玉璽——」
鞭炮聲中,禮部尚書手捧玉璽穿過人流,來到賈寶玉面前,右膝跪下雙手捧玉璽,過頭頂,寶玉接過象徵著了皇帝權力的玉璽,放於案桌,禮部尚書高叫:「皇帝登極,群臣跪拜,右膝跪,三叩首,山呼萬歲,」
群臣跪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禮部尚書再叫:「左膝跪,三叩首,山呼萬歲,」
群臣換腿跪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禮部尚書三叫:「雙膝跪,三叩首,山呼萬歲,」
群臣三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禮畢,群臣進獻賀章——」
這一過程較長,群臣排隊將賀章交與皇帝的大太監長公公,但是長公公違法被收監,即有阿貴代收,
之後就是頒詔書,這是賈寶玉親自撰就的詔書,至於三貝勒的詔書是什麼內容,就不得而知了,主要內容為四條:
一,冊立溫曉敏為皇后,加封惠德,全稱即為:惠德皇后,
二,冊立皇長子裕正,為皇太子,
三,皇恩浩蕩,大赦天下,
四,皇恩浩蕩,群臣官升一級,
賈寶玉補充一句:「今日新入獄四犯,不在大赦之列,」
這一個皆大歡喜的詔書,群臣歡呼雀躍,官升一級可不是說著玩的,皇帝是要掏銀子的,數目可觀呀,
登基大典結束,皇上在勤政殿宴請文武百官,
這樣,溫曉敏六歲的兒子裕正即為皇太子,昨天夜裡,溫曉敏告訴賈寶玉,裕正實為四貝勒之子,冊立裕正為皇太子,也是對四貝勒有了交待,四貝勒就是死了也該瞑目了,
三貝勒留下的美女賈寶玉是照單全收了,賈寶玉既有高興,也有憂愁,三貝勒已經冊封的妃子,有薛寶釵,有探春啊,怎麼才能妥善解決,這可是個難題,皇上是金口玉言呀,說過的事,不改口呀。
就算自己把探春打發回大觀園,皇太妃元春能放過自己嗎?不鬧才怪呢,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