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伯郎斛酒得涼州
第二日上午,單于昱昌、馬騰等送走了刁鑽一行,各回本處。
馬騰召來錢豐、劉天保、萬欽仁等人,說及刁鑽此番來居延所為,眾皆不屑,唯錢豐雲實屬正常。
又談起商無易求婚一節,劉天保道:「壽成,你是不是應該考慮託人向單于都尉提親了?」
馬騰道:「我正有此意,只是不知托何人為好。」
錢豐說:「此事且稍安勿躁。想那單于都尉,就這麼一個女兒,寶貝得很。
那麼多的人家,各式身份的都有,前去提親都未有結果,咱們還是慎重些為好。
再有一段時間,朝庭旨意就要下來了。那時壽成身份自不可與現在同日而語。
屆時門當戶對,兩肩比齊,都尉及紜霏臉面上也好看些,成功的把握自比現在要大。
否則如若一求不成,壽成還如何在居延混將下去?」
眾人皆謂裕隆所言實老成持重之見,馬騰也點頭同意。
正在商議間,士兵來報,雲都尉府來人,單于都尉令馬騰速至都尉府議事。
馬騰遂別過諸人,騎馬趕到都尉府,卻見單于都尉一人正在等他。
「壽成,涼州來報,刺史大人明日就會抵達居延,來此視事。」單于昱昌手指一份文卷,向馬騰說道。
馬騰對大漢的軍事架構及其統屬並不了了。遂問:「刺史是什麼官?能管得著咱們嗎?」
昱昌一聽,不由啞笑。不過一想也對,馬騰才多大年紀?又是初出茅廬,不了解是正常的。
於是耐心給他講解起來:「大漢所有權力集中於一人,那就是皇上。在中央機關,皇上下設太尉。
太尉作為最高武職,除了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外,就是作為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漢朝軍隊由各將軍、校尉統領,太尉不能直接指揮軍隊。
在地方,最高的官員則是刺史。
建寧皇上以前,刺史主要職權是監察,一是對太守等進行監察,並向中央進行彙報,這作為對地方官員黜陟的依據之一;二是監察民眾。
涼州刺史還要檢察護羌校尉。除監察權以外,刺史還有其他一些權力:如決獄權、推薦人才、教化民眾,移風易俗、鎮壓民眾暴動、率軍和少數民族作戰、傳達中央的命令等。」
「這些年,」,昱昌道,「刺史逐步地方官化。這是因為這幾年,朝庭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形勢,民眾暴動、士兵反抗、少數民族抗爭等此伏彼起。
為了鎮壓眾多的武裝暴動,朝庭不得不加強了地方的實力。
在鎮壓暴動的過程中,一些人掌握了地方上的軍權,並且在掌握軍權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地方上的行政權,成為一方之主。」
昱昌又道:「大漢全國共有十三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涼州刺史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治所冀縣。
所轄各郡包括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隴西郡、南安郡、廣魏郡、安定郡、扶風郡、京兆郡、北地郡、馮詡郡。
我居延屬國在張掖郡的地盤上,受張掖節制。
昨天你也看到了,那刁鑽不過是張掖的郡丞,在我等面前就能張牙舞爪,虛張聲勢。
所倚靠的,不過是對我的節制之權;而這刺史,又在郡之上,你說能不能管著我們?」
馬騰聽得頭痛,說道:「那這刺史來做什麼?不會也象刁鑽一樣,到我們這裡搶功來了?」
昱昌一笑,說道:「這倒未必。我剛才說了,刺史負責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戰爭。我們與鮮卑匈奴打了這麼久,他也該來了。
我想刺史大人此行,主要的目的應該是了解我們對外作戰的情況,對邊塞士兵予以慰問的。」
馬騰抒了口氣,輕鬆地說:「那便好,反正仗已打完了。」
單于昱昌問:「你聽說過刺史大人其人嗎?」
「沒有。」馬騰道,「我連刺史都沒聽說過,何況其人。」
「你現在已是司馬,這些你應該知道。」昱昌道,「我涼州現任刺史是孟佗,字伯郎。和你是老鄉,扶風人。
你可知道他這個官是怎麼得來的嗎?」
馬騰道:「肯定是一刀一槍掙來的!」
昱昌笑笑:「非也。在此之前,他一天兵也沒帶過。」
馬騰聽完,頓時嘴張得好大!
「刺史大人是官場中的一個傳奇。」
昱昌道,「建寧皇上即位后,宦官勢力甚囂塵上,朝廷被搞得烏煙瘴氣,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平民百姓,許多人為求自保或升遷,爭相去巴結宦官。
中常侍張讓權傾一時,勢力最盛,很多人爭相投到他的門下。
孟佗其人,家資豐厚,非常想弄個一官半職。
他也想巴結張讓,但由於地位懸殊,巴結不上。於是他看上了張讓府中的管家。
孟佗在這個奴僕身上花了許多錢,與他成了好朋友,對其他家奴也討好奉承,毫不吝嗇。
家奴們十分感激,問孟佗有什麼願望。
孟佗說:『我什麼都不想,就是希望你們能在眾人面前對我拜一拜。』
家奴們滿口答應。
當時,每天前往張讓府上求見張讓的人很多,車輛常有數百甚至上千輛之多。
有一天,孟佗故意在張讓府前車輛擁擠的時候趕到。
那個奴僕管家看到孟佗,立刻率領屬下前來迎接,當著眾人的面在路旁對孟佗大禮參拜,親自引導孟佗的車輛駛進大門。
賓客們由此認為孟佗與張讓的關係非同一般。於是,許多人爭先恐後地用珍寶來賄賂孟佗。
孟佗分出一部分獻給張讓,張讓十分高興。
不久,孟佗又以當時中原十分稀少的蒲桃酒一斛送給張讓。
沒過多長時間,張讓就奏請建寧皇上批准,任命孟佗做了涼州刺史。
所謂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斛得涼州,說的就是我們的這位刺史大人。」
「還有這等事?」馬騰彷彿聽笑話一般。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昱昌微笑著說。
第68章昱昌勸賄馬壽cd尉的意思是,讓我趁機賄賂這位刺史大人?」馬騰問道。
昱昌點點頭。
馬騰道:「我除了所用的刀劍戰馬,身無長物。再說,我即使是有,也不做這齷齪之事。
大丈夫要博取功名,當建功立業直中所取,而不能勾結權要曲中相求。倘若非得如此,我寧可不要這等功名!」
昱昌嘆道:「聖人云,學而優則仕;古人又雲,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入仕做官,是我等平常人家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若朝庭有正常的取仕之道,誰人願意低三下四地去交結權貴?
況我等在邊塞櫛風沐雨,刀里來槍里去,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可能馬革裹屍。
在這種情況之下,好不容易建立些功勛,還要委曲求全結納朝庭要員,想想誰不憋屈?
非你不願耳,我亦不願也。
但現下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朝庭混亂,綱常不舉,我等撮爾小吏,又能奈其何?
我記得以前跟你說過,居延之外的事,不是我們所能管的;我們能操心的,只是這居延城中之事。
我已年長,但你尚幼,你不可能一輩子都呆在這小小的居延城吧?
依現在的情勢,若想有更大的舞台,則必須去與權貴周旋。
只要有了更大的官職,我們才能在自己所轄範圍內做點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才能努力去改變這些我們以前自己不願意做、也不希望別人再去做的事。
我說的這些,你明白嗎?」
馬騰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單于昱昌又道:「人在沒有能力改變環境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去適應環境,除非你要做一個隱士。
但生逢亂世,埋名遠遁,那是消極的辦法。大丈夫當陽剛振舉,有所作為才是。
人在公門好修行。若你能得為一司牧,多行善舉,讓地方受惠,百姓得益,豈不比一個獨善其身的隱士要強許多?」
馬騰點點頭,又犯愁道:「可我身無資財,何以交結那刺史大人?」
昱昌道:「你說到刺史大人。我剛才說他發跡故事,並無譏諷之意。相反,他確是一個聰明之人。
一開始,他用自己的錢財;後來,又巧用別人的資本。
其實,那些人的東西也是些不義之財,取之無傷,何不用之以辦正事?你這幾次出塞,就無一點繳獲?」
馬騰道:「繳獲倒是不少,但我都分給屬下士兵了,我分文未取。」
單于昱昌點點頭,贊道:「你倒是頗有乃祖之風。以後要適當留下一部分。
今後總要與各方面打交道,以備不時之需。這些事情,你交給你那個司馬錢豐打理即可,他是一個穩當人。」
「可眼下的事情,」馬騰道,「我那劉天保萬欽仁兩位大哥,在山寨時候倒頗有資財,我這段時間所費,均是他們兩人會鈔,倒可挪來一用。」
「此事你可交由錢司馬辦理,你不必出面。」昱昌囑咐道。
這正是:
卸甲漫說官場,怎堪旗卷刀槍。
前面送走刁鑽,後邊迎來伯郎。
次日上午,單于昱昌率都尉府一眾官員及馬騰軍中軍侯以上軍官,出居延城三十里,迎候刺史孟佗大人。
堪堪日頭偏西,方見到刺史一行人馬。寒喧已畢,眾皆上馬,逶迤來到居延。
進了客棧,單于昱昌向刺史孟佗道:
「刺史大人一路鞍馬勞頓,且先漱洗休息一番。晚宴已準備妥當,還著人早早備下了大宛國所產的蒲桃酒,屆時請刺史大人品評一番。」
「如此甚好。」孟佗高興地說,「這一路走了半個多月,可把老子給累壞了。我先睡它一覺,晚飯時咱們再說。」
晚宴在都尉府進行。客人只有刺史孟佗一個,陪客照例有尉丞、司馬及馬騰,其餘人等另外就餐。
「我在冀縣接到你們的戰報,即快馬加鞭往這兒趕。」
孟佗言道,「我臨到涼州之前,聽說這兒平靜得很。誰知來了以後,到處都有叛亂,弄得我像個滅火的一樣。
這幾年,還就是你們這兒安生一些。沒想到今年也發生了戰事,敵軍且來勢洶洶,連都尉都戰死了。這可是我大漢開國以來所未曾有。
我正想從各郡徵調人馬,不料你們給了我這麼大一個驚喜。
戰報上說,一個青年馬騰僅率五百人馬就取得了如此戰績。那個馬騰不會就是你吧?」
孟佗一指馬騰,問道。
「稟報刺史大人,正是卑職。」馬騰站起,躬身言道。
「聽說你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孟佗眯著眼睛問。
「文淵公乃是遠祖。」馬騰答道。
「有些人天生就是戰將。你以區區五百之人,怎麼就敢襲擊二萬人的大營?當時是怎麼考慮的?」孟佗問道。
馬騰遂將過程詳細說了一遍。
孟佗頜首稱讚,云:「善用天時地利,臨機絕然決斷。此等膽魄勇氣,雖古之名將,猶有不及也。」
「刺史大人,這只是小勝。最近我居延又取得了一個更大的戰果。」
單于昱昌於是將馬騰人等率三千精騎出塞作戰之成果,向孟佗細說了一遍。
「哇靠!簡直是神人哪!此之一戰,比之衛霍,不在話下!」孟佗驚了,盛讚道。
「這都靠都尉大人信任有加,尉丞及司馬大人調度有方,加以將士用命,是以僥倖得勝。小子不敢倨功。」馬騰謙遜地說。
如此一說,三人皆覺臉上有光,笑容滿面。
孟佗凝重地說:「此番出塞,你巧施離間計在先,剪除敵酋在後。
不僅一舉消滅了北匈奴這個大患,使我得以安卧邊疆;而且擊斃了且渠伯德這個叛逆,給其他蠢蠢欲動者以警示。
所謂一石多鳥,一箭三雕,成果不謂不多。尤其可貴的是,雖是年輕人,然老成持重,勝不倨功,實在難得。
若我涼州有你這麼幾個馬壽成,何患邊事不平,內亂不靖!」
單于昱昌奉承道:「關鍵有刺史大人運籌帷幄,從中周旋調度,否則但憑几個戰將又怎能成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