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馬壽成得聘英才
(註:本卷卷名應是《奠基》,輸錯了,改不過來了。致謙!)
馬騰與永嘉先生一問一答,問的直接,答的委婉。如此往來之間,不覺星辰隱沒,不知東方之既白。而兩人興緻盎然,全無疲色。
馬騰嘆道:「先生高論,令人嘆服。此前也曾有人指點一二,然全無先生這般系統全面。
聽了先生的話,我對今後更有信心了。今後若能時時得到先生的教誨,則是馬騰之幸!」
永嘉先生微笑道:「今日我等是在坐而論道,紙上談兵。
紙上得來終覺淺。至於在現實中能否得以實行,說實話,我心中也沒有多少數。
然萬變不離其宗,道理是一定的,不過形式卻有多樣而已,到時還須將軍因地制宜,適應形勢變化而有所機變。」
馬騰道:「晚生記下了。只是學生還有一個不請之請,不知先生能否答應?」
永嘉先生道:「將軍且說來聽聽。」
馬騰道:「學生自受命以來,每日戰戰兢兢。所為者何?皇上與朝庭對我期許太高,而我自覺文思淺薄,力有不逮。
學生懇請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我等共襄盛舉,建設一個大好張掖,給天下人作個榜樣,不知先生可有意否?」
永嘉先生沉吟道:「我在此經年,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甚是熟悉。將軍驟然提及,我卻有點割捨不開。」
馬騰道:「我知道,此處傾注了先生一片心血。不過先生且請放心,今後我會派人時時加經照拂,不會任其荒蕪。
況此地山清水秀,頗有靈氣,將來自會有有緣之人前來駐足。
張掖郡丞一職,我一直虛位以待。先生若肯出山,我今日回去后即上書朝庭。
以後張掖境內,軍事吏治,由我掌管,其他事務,盡皆託付先生。」
永嘉先生道:「將軍既然說到此地,我若再行推辭,就顯得矯情了。
聖人有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天下讀書人的最終目的;立德立功立言,是天下讀書人的最高人生理想。
我等研習聖人經典,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希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能夠大濟於蒼生。
以當世之務自負,是我等的幸運,否則只能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了。
只是我很喜歡這個地方,暫且先請將軍費心著人照料,等我將來致仕以後再來此養老。
且如前人所云,待我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卧白雲。只是我這一百多個學生,何以安置?」
馬騰道:「這就更好辦了。先前我和先生說過,我將在張掖仿照朝庭太學院建一個河西書院,現在太學院里正在抄錄經書。
這些學子都是我張掖儒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可隨先生一同赴張掖,直接參与書院的建設。
書院建成后,可入學繼續學習,將來也可從中擇優入仕。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永嘉先生道:「將軍顧慮周全,如此最好。」
說完,永嘉先生起身,向馬騰一禮,道:「明公在上,受君舉一禮。」
馬騰慌忙還禮,道:「先生且莫如此,晚生何以敢當?」
永嘉先生道:「我既已答應將軍,今後自為將軍屬下。禮不可廢,此乃應有之義。」
馬騰道:「不知先生何時可以動身?現在郡里頗有一些急務,還需先生思慮處置。」
永嘉先生道:「我這裡收拾簡單,一天時間即可。郡里有哪些急務,還請明公吩咐,我這兩天也好考慮一下。」
馬騰道:「一是朝庭流放到張掖的近萬名囚犯,很快就到張掖了。
這些人如何安置,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如何想辦法讓他們將來在張掖安家,這是一事;
二是朝庭要在張掖建公主府,選在哪裡?這是一事;三是朝庭要在張掖建一個兵器分廠,建在何處?這是一事;
另外還有與鮮卑互市、舉孝廉、接收山丹軍馬場、郡府人事等等,這些事情都迫在眉睫。
你看這樣怎麼樣,我今日先行,先生且先收拾著,我回去后即著人安排車馬,明日派人來接先生與諸位學子,如何?」
永嘉先生道:「如此最好。」
這正是:
萬事開頭難,唯人是玄關。
若得三輔才,何處不攻堅?
說完,馬騰與永嘉先生告別,領著仗劍在不遠處護衛的趙雲以及馬廷鸞、高何齊,離開了臨松薤谷。
打馬回到張掖后,馬騰即吩咐郡府準備五十輛車子,又令趙雲選一百名士兵,第二日前往臨松薤谷迎接永嘉先生並諸學子一行。
得到永嘉先生這樣素有賢名的英才以為輔佐,馬騰的內心十分激動,即使是跑了一百多里路,那種激蕩的心情猶自平抑不下來。
到得郡衙之後,令人找來錢豐,高興地說:「裕隆兄,我昨日去了一趟臨松薤谷,見到了傳說中的永嘉先生,並與他一夜促膝長談。高人啊,確實是高人!」
錢豐一聽也很高興,急忙問道:「後來呢?」
馬騰說:「他答應了!明天我就讓子龍兄帶領人馬車輛去接他們。」
「他們?還有誰?」錢豐疑惑地問道。
「還有先生近一百名學子。那可都是孜孜英才啊!裕隆兄,這下咱們可是賺大發了!」馬騰興奮地說。
「是啊!」錢豐道,「這下咱們文人短缺的問題可就一下子解決了。接下來,咱們是不是應該規劃一下下一步的事情了?」
「知我者,裕隆兄也。」馬騰這才招呼錢豐,兩人一起坐下,說道:
「眼下咱們面臨的急務實在是很多:三輔遷徙來的囚犯安置問題,公主府、書院和兵工廠的選址問題;
與鮮卑互市、舉孝廉、接收山丹軍馬場、郡府人事等等,這些事情都需要我們馬上著手安排。不知裕隆兄有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