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千頭萬緒一肩挑
接下來的日子裡,小小的觻得縣城熱鬧起來了。
先是朝庭廷尉府押解著三輔的上萬名囚犯,拖著長達數里的隊伍,逶迤婉延地來到了觻得縣城城郊。
長史劉天保代表張掖,與廷尉府的人員草簽了接收文件:囚犯共計九千六百三十三名。
看著這些囚犯在張掖士兵的押送下,向駐地慢騰騰地走去,馬騰不由得蹙緊了眉頭:這些人太瘦弱了!
雖然是均處壯年,看來朝庭在這方面還是用心的,沒有把那些年老的囚犯轉移過來。
但他們一個個弱不禁風的樣子,真是難為他們是怎麼走過這數千里路程的!
看來要想讓他們為張掖出力,首先得將他們餵飽肚子,將養起碼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談到其他。
於是,馬騰召集永嘉先生、劉天保及有關人員專門召開了一個會議,研究了一些相應的具體措施。
接著,籌建張掖兵工廠的朝庭太尉府的人員來了。
看來,該項目的負責人事先得到了太尉李鹹的叮囑,所以一到觻得縣城,馬上來見馬騰,與之進行接洽。
馬騰熱情接待了他。
這位官員很是配合,沒向張掖方面提出一個難題,沒有提出任何一個過分的要求,一切由他們自主解決,張掖方面到時候只是負責接收而已,這讓馬騰很是高興。
再接著,建設公主府的朝庭大司農府的人員到位了。
看來,這些人於宮殿建設方面經驗老到,不僅自帶了所有的施工設備,而且帶齊了主要的工匠,張掖方面只是做一些相應的輔助工作而已。
由於此項工程費用由朝庭包攬,加以馬騰對公主府又沒有什麼要求,是以大司農的人覺得馬騰很好說話,一點架子也沒有,是個好伺候的主,心下暗暗高興。
馬騰以為自己一不出錢,二不出力,只是情吃坐穿,著實是撿了一個大便宜,更是懶得去爭執計較一些瑣事。
再接著,尚書令的人來了。
根據當時皇上的旨意,尚書令有三項職責:一是發文西域都護,著其在西域選擇有道高僧,陸續赴張掖傳經佈道;
二是招募各式工匠,赴張掖從事生產勞作;三是組織雒陽城中各等流民,赴張掖屯田。
朝廷關於招募高僧的的旨意早已發往西域都護府,只是此事經辦還需要一個過程,再者也需要一定的機緣,是以目前此事暫無著落。
但另外兩項,已有了結果。
這次,尚書令的人招募到了三千工匠,各式各樣的都有,什麼鐵匠、石匠、木匠等等,應有盡有。
流民收攏了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東西南北的,人數在三萬人左右。
馬騰召來郡丞永嘉先生、長史劉天保、農都尉莞宣等,商議這些人員的安置。
最後商定,著劉天保將所有軍營騰空,暫時安置京城來的工匠、流民;在新城工地附近搭建帳蓬等臨時住房,以為工匠之用;將所有流民全部發往山丹牧師苑,專事屯田。
再接著,大司農府又一撥人到了。
這些人不管公主府建造一事,而是另有任務。
他們帶來了為張掖準備的各種農具、種子,以備屯田之用。
另外,從國庫中帶來了專項安排張掖的三億錢,以為經營所需。
馬騰將這些事情都委託給了永嘉先生,由其全權安排。
再接著,太常卿的人來了。
根據當時皇上的旨意,太常卿有三項職責:
一是為河西書院準備各式書籍,二是為河西書院派遣教授,三是為張掖選派佈道高僧。
這次,太常卿的司官專門來到張掖,就是為這些事情進行接洽。
前兩項,都是文人之間的事情,若由文人與其溝通,效果可能會更好,而永嘉先生、馬廷鸞則是不二人選,是以由他們二人負責與太常卿對接。
高僧佈道一事由馬騰親自出馬,與太常卿司官對談。
太常卿的人提及此事時,言道,白馬寺和阿育王寺的僧人提出來,最好能在觻得縣城建一處道場,即建一座寺廟.
馬騰答應了,說,我們已在新城規劃中為寺廟預留下位置,也可以在建設初期下撥部分啟動資金,但只能是建一個框架.
未來寺廟大規模的建設,還得靠僧人自己向社會公眾募捐。對方答應了。
再接著,太尉府的另一撥人來了。
太尉府的這一行人馬,是專門押解當時皇上答應給張掖的一萬套盔甲及各式兵刃,可裝備一萬大軍,都是當時大漢最好的裝備。
馬騰令劉天保接收,妥善保存不題。
至於新城那邊,基點業已確定具體位置,規劃區也已敲定四至,各條街道、區塊已標明範圍,護城河已開挖,各個具體項目的設計工作也已緊鑼密鼓地進行開來。
可以說,新城建設已全面鋪開。
現在的郡守衙門、觻得縣衙門的所有人員,全部都撲在新城建設上。
永嘉先生吃住在工地,每三天召集一次調度會議,了解工程進度,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馬騰只是在第一次會議時參加了,聽聞各人所說,未免太過繁瑣零碎,聽得頭都大了,以後再也沒有去參加過。
這段時間,馬騰覺得甚是疲憊。
細算起來,自己事並沒做多少,但就是覺得心累:每天迎來送往,與各色人等說不完的話,談不完的事,喝不完的酒,陪不完的客。
雖說這段時間朝庭來人過於密集,而且都是在支援張掖的建設,然馬騰覺得身心交瘁,心想,當一個太守,就是這麼過日子嗎?
也太累了,比之以前,可謂是天壤之別!
好在一開始的緊張過後,諸事慢慢進入了正軌,一切由永嘉先生全盤操持,馬騰逐漸清靜下來。
這正是:
千頭萬緒一肩挑,事關蒼生怎逍遙。
萬丈高樓憑地起,鞠躬盡瘁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