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溫侯追美記> 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庶教書

第二百六十四章 趙庶教書

  平涼之戰方才打了一半,呂布深感手下之人捉襟見肘。各郡郡守可以用武將,但是主事之人,必須為文官。


  呂布本打算盡掃天下名士,在各郡為郡守。如今見荀攸此等名士若為郡守,未免有些太屈才了。


  徵召趙庶之後,呂布修書薛蘭、魏崇,命他們盡數將身上擔子卸下,培養接班人。隨著日後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必須抽身出來,總領全國民生。


  薛蘭接信之後,倍感亞歷山大。呂奉先是個愛折騰的主,治理一州之地,他薛蘭便心力交瘁,若是統領全國,他還不累吐血啊!

  魏崇接信之後,深感意外。呂布言外之意,他與薛蘭都是宰輔大臣。想想呂布對他那愛答不理的態度,魏崇皺眉心道:這信是不是送錯人了。


  春二月中旬,青草泛起綠芽,趙庶一路踏青而來,至冀縣呂布已經不在。冀縣賑災之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趙庶未先去拜會韋端,而是觀察了幾日。


  賑災之事,錢糧耗費無數。時逢亂世,大家都不富裕,難保有人中飽私囊。趙庶在施粥之處,連續五日打了粥,方才行至州牧府上,拜會韋端。


  趙庶自報家門,韋端立即迎入內堂。二人客套了幾句,韋端問趙庶道:「先生可有相授?」


  趙庶聞言,立即命人將五日打得粥擺在韋端面前,笑道:「趙某不過一教書先生,教教小孩子還行,哪有能力教誨大人。倒是這進來五日施粥之中,學問很大啊。」


  韋端見狀,連忙望向碗內。這五日之粥,一日比一日稀,而每日賑災的米數相等,韋端立即看出了端倪。


  當然,這貪腐之事,古皆有之。許多帝王尚且睜一眼、閉一眼,更何況韋端呢?


  一眾士吏,家中也不富裕,中飽私囊只要不太過分他也睜一眼閉一眼。當然,此事他不能說與趙庶,只有佯裝不知,而後對趙庶說道:「看來我有人中飽私囊,下官這就派人去查。」


  趙庶也沒糾結韋端的字眼,對他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也能理解。這種事,薛蘭尚且睜一眼閉一眼,別說他韋端了。


  「我并州,監察、執政分立,不知可否在涼州行之?」趙庶態度很是謙和,這話卻說得韋端一陣心驚。


  「這……」如果趙庶行監察之事,韋端手下犯事之人,恐怕十有八九,韋端能不心驚嗎?

  趙庶見他如此,笑道:「趙某不才,暫居涼州刺史之位,主監察百官、小吏,韋兄意下如何?」


  趙庶有言,韋端自然答應,而後心中一直緊張的望著趙庶,他認為這趙庶不日便會取他而代之。


  趙庶見韋端有疑,也不多說,告辭韋端之後,便行民間察訪。韋端急詔手下問道:「這趙庶帶了多少人前來?」


  「僅有隨行車夫一人。」下人回報之後,韋端有些不懂了,這趙庶究竟要如何監察?


  趙庶一個儒士,所有監察之法,皆來自於呂布。他行至民間施粥之處,而後在流民之中問道:「可有賬房先生?」


  流民之中,自是什麼人都有。羌人之中,讀過書的也不在少數。尤其漢陽民眾,皆已漢化。


  眾人聞趙庶言,以為他要招一賬房先生。如此一來,也算是有了生計,立即有人響應。


  趙庶一看,百餘人中,便有十幾人可為賬房,於是將這些人盡數帶回州牧府,也不解釋,反身去找韋端。


  韋端聞聽趙庶找回十餘流民,也不知道為何,正要前來詢問,二人半途相遇,趙庶立即命韋端將賑災賬簿拿來。


  這些流民一翻賬簿,不用仔細核算,就知道哪裡大概侵吞了多少錢糧,而後又查點糧倉,拉出了一張詳細的賬目。


  有了這些賬目,趙庶擺到韋端面前,對他說道:「此事你可知曉?」


  「不知!」韋端自是咬牙否認,而後細看賬目,發現手下之人貪腐,遠比自己想想的要嚴重的多,開口對趙庶說道:「此事我暫且察訪一下,定給先生一個交代。」


  「吃的也不是我糧食,給我什麼交代?」說著,趙庶橫眉冷對韋端,呵斥道:「你該給漢陽萬民一個什麼樣的交代?」


  趙庶呵斥,韋端一陣心驚,剛要開口爭辯,趙庶卻是一擺手,繼續質問道:「我大漢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我等讀書人,總是慨嘆先帝,識人不明,致使貪腐之事橫行,百姓民不聊生。如今你韋端主政,便是要落得一個昏官之名嗎?」


  趙庶說到這,韋端低頭不語,面有愧色。獻帝寵信十常侍,而又賣官鬻爵,致使官場貪腐橫行,百姓民不聊生。他韋端也常常為此事憤慨,沒想到自己身居要職,也行得此等殃民之事。


  「先生說得是!」說著,韋端將官帽摘下,放在桌子上,而後對趙庶說道:「韋某不才,為官不能造福一方百姓,但求讓賢於先生。」


  趙庶見狀一擺手,問韋端道:「貪腐之事,韋兄可有份?」


  「斷然沒有!」韋端一眼,趙庶在他眼中看到了真誠。


  「沒有就好!」說著,趙庶將管帽推給韋端,問道:「韋兄可知,薛蘭何以居得州牧之位?」


  「韋某不止,願聞其詳!」韋端答后,趙庶將并州貪腐,薛蘭網開一面之事,說與韋端。這種想法,事實上當官的都有,說完,趙庶將這并州大刀闊斧改革官制之事也說了一遍,最後對韋端說道:「涼州新立,百廢待興,韋兄可得開個好頭啊!」


  趙庶一眼,韋端驚為天人。為官之事,哪有如此非黑即白,商賈之家,哪有家底乾淨之輩,呂布居然將一干人等盡數抄家。若不是趙庶特別說明,所得錢財開學堂、興教育、重民生,韋端甚至以為,他這十萬斛糧食,乃是抄家抄來的。


  「趙某乃一教書先生,不會久居此地。如今來此,只是帶來并州的官至、法典。韋大人凡事依法行使,時刻謹記,我們是代民掌管一周之地便好。」說完,趙庶話鋒一轉,問韋端道:「聽聞韋兄有一子韋康,也是個青年才俊啊!」


  二人閑談之後,漢陽郡來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政治風暴。凡是貪官污吏,十有八九都是韋端親信之人,忍痛斷臂之下,韋端在這漢陽郡乃至整個并州,都留下了賢名。


  這賢名傳到了遠在金城的呂布耳中,呂布心中慨嘆,蒼天賜我趙庶,先救兩女於危難之中,有數次救我五原,今日又助我安定涼州!


  賈詡在呂布之側,聞聽呂布所言,也是深深點頭。趙庶此人,有才且淡薄名利,屢屢出手於危難之間,比起他們這些隨軍謀士,耀眼了不止一點點。


  荀攸對趙庶的評價比起賈詡還要高出一頭,這趙庶若要從軍,豈有荀公達之位?


  呂布聽他倆把趙庶誇得都沒邊了,笑道:「二位就不要妄自菲薄了。單說涼州之事,若無二位先生划策,呂奉先斷不能三個月便平定涼州大半。」


  談過趙庶之後,三人繼續划策武威。如今呂布與韓遂隔長城相望,長城雖然阻斷了韓遂南下之路,讓呂布征討的同時,可以安定後方。但是這長城又何嘗不是擋住了呂布攻向韓遂之路。


  如今二軍在張掖、蒼松之間丘陵地區對峙,此處地形複雜,韓遂對一路險隘如數家珍,而呂布軍中卻無人識得此路,在此開戰,恐不敵韓遂。


  荀攸再三觀瞧地圖,進而對呂布說道:「此處開戰,非我等之強。不如在此設一城,阻擊韓遂兵馬。待他日涼州相安,韓遂不攻自破。」


  荀攸這是典型的漢家思想,歷朝歷代都是這麼乾的。事實上武威長城就是這麼用的,涼州西北便是西域,西域又有誅國,若戰則無休無止。


  不如發展生產,鞏固地位。而後仰仗國威,再有個班超一行三十六人便平定西域,也未嘗不可。


  賈詡就是涼州人,自然對涼州的價值看得比荀攸要透徹,立即反駁道:「西域誅國產良馬,得之汗血馬我兵威大增。況涼州之地,羌人連年叛反,若此處還有異軍,他日入境難保無人響應。」


  荀攸賈詡所言,雖然意見相左,卻也不是針鋒相對。出言之後,二人反覆討論,細心斟酌,全然忘了呂布的存在。


  呂布見此二人,雖然政見不合,卻知道互通有互。歷史上其他謀士,諸如田豐、逢紀之流真的必賈詡、荀攸差許多嗎?也許他們的才華,都用在了黨爭之上,想到這,呂布又想到了朝堂之上的司徒王允,能居百官之首,必有大才,可惜心胸狹隘,容不下人。


  想到這,呂布打斷了二人的話,而後對二人說道:「你們先聊著,我出去遛遛,什麼時候意見統一了,直接吩咐高順去做就好了。」


  呂布從來沒有酸酸的語言,有的只是對他們無條件的信任。他一個大頭兵,再有韜略,始終不及這些吃墨水長大的人,大戰略上,交給此二人已然無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