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小洛,我們一敗塗地啊!
「好!好!好!」
書店的一個旮旯角落裡,李秋猛地擊節讚歎,拍案而起,心裡的震撼與感嘆無以復加。
不過甫一站起來李秋便察覺有些不對勁了。
這書店雖不如圖書館那般安靜有序,但這次似乎他鬧的動靜的確大了些,周圍原本在低頭看書的人們此時都齊刷刷地看向了神情激動的他。
腦袋熱乎乎的李秋突然清醒過來,臉一紅,朝著那一雙雙注視的目光尷尬一笑:「不好意思,打擾各位了,看書入迷了……」
周圍人盡皆會心一笑,便不再關注了。
李秋摸了摸額前的虛汗,將椅子又拉回來一屁股坐下,望著手裡的小說《三重門》,瞅著那篇自序,激蕩的心情兀自無法平靜,口中喃喃道:
「好一個狂狷之士,好一首《沁園春·雪》!」
通篇狂傲不羈的自序看下來,在再加上最後那首大氣磅礴的《沁園春·雪》。見識楊洛的狂妄之言,他卻不知為何沒升起一點反感。
這點很令李秋感到奇怪,因為有個傳統文人出身的父親,他打小接受華夏傳統文化的那套教育。提起古代的文人——也就是現代的作家,腦子裡冒出的就是「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總之,在他認知里,文化人不就得謙虛點,含蓄點嗎?
可是,瞅瞅這個《三重門》的作者楊洛的自序:「自幼聰明穎慧,敏而好學,素懷澄清天下之志。」
有那麼誇自己的嗎?
可是呢,這種狂妄,甚至是自大的人自己不是應該很討厭,很反感的嗎?
坐在椅子沉思片刻,李秋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他討厭沒才華還裝逼的人,卻不反感有才華,行事狂狷之士。
縱觀華夏歷史,能讓歷代推崇的文人多屬狂狷之士,或者狂,或者狷,或兼而有之。
從「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屈原,到自詡「我本楚狂人」的李白,再到到「自笑狂夫老更狂」的杜甫,最後到「嗟我本狂直」的蘇東坡……
細細列舉出來,哪個才高八斗,青史留名的沒有文豪大家沒有一點傲氣,沒有狂氣的?
有才華那就有狂傲的資本!
楊洛有才嗎?
李秋自問,甚至還不用去看後面小說的內容,他便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一首《沁園春·雪》堪稱雄奇飄逸,騰蛟起鳳!
這首詩詞帶給他的震撼委實太大了。全詩讀下來,一股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氣概油然而生。
秦皇漢武何如?
唐宗宋祖何如?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又何如?
不過是歷史長河中一縷青煙罷了。
「俱往矣」輕飄飄的三字,卻一筆將歷史重重壓下。
若論風流人物,還得看今時的英雄豪傑!
李秋強壓住心中的澎湃,正式翻開《三重門》的正文:
「街上美女很少,因為這年頭,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舉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裡站著;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裡睡著;極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經理懷裡躺著。」
「想當今的中國的教育真是厲害:不僅讀死書,死讀書,還有讀書死。難怪中國為失戀而自殺的人這幾年來少了一大幫,原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已經在中考和高考這兩個門檻里死得差不多了。」
「我這輩子說過最讓人無從反駁的話就是:被子根本不用疊,本來就是攤開來睡的,但這句話第一個被人反駁掉,懂么,這是規矩,人類之所一悲哀,就是有太多規矩。」
「 ** 收費,是因為給對方帶來了快樂。而教師給別人帶來了痛苦,卻一樣收費,這就是家教的偉大之處了。」
……
外面的夕陽西斜的時候,李秋才從《三重門》的小說世界里拔出來。
「這……這真是一個十八歲的學生寫的?」李秋臉上陷入了深深的震驚中。
回顧書中那些辛辣犀利的文字,他又急忙翻到書的扉頁愣愣地看著楊洛的照片。
透過照片那雙銳利得似乎能洞穿一切的眼神,李秋彷彿看到了一個文采斐然,狂傲不羈的天才少年形象。
「同樣是人,同樣是學生,就比我一歲,這然而知識層面上我和他差距也太大了吧……」
李秋嘆了一聲,旋即釋然地笑:「這世上總有些尋常人無法理解的天才,羨慕不得。」
言罷,他看了看書背後的標價:25元,頓時心裡一松。
這書他還沒看完,然而他卻等不了下星期再來書店蹭書看了。25元的價格對於他一個學生黨而言不算便宜,挺心疼的,但他的確很喜歡這本小說,還有裡面的那首《沁園春·雪》。
起身收拾了一番,李秋拿著《三重門》就往前面櫃檯走去,走到半路。他忽然想到了什麼,又折回《三重門》的書架前,又拿了一本。
兩本《三重門》拿在手中,李秋臉上驀然一抹輕鬆的笑容。
他覺得,他的父親一定會喜歡這本小說的,小說裡面那些離經叛道的內容他或許不喜,但自序中的那首《沁園春·雪》他必然喜歡。
那麼,他買這兩本小說的錢自然而然便可以「公款報銷」。
如此一來,再好不過了。
「真是天才般的設想。」李秋得意地笑。
……
一如李秋這般碰巧在浩如煙海的書店淘到《三重門》的讀者並不多。
4月23號這天,《三重門》的大部分購買讀者是被前幾天的宣傳造勢所吸引的,一走進書店就指名道姓的詢問:是否有一本叫三重門的小說上架。
三重門的質量也並沒有讓乘興而來的讀者們失望,尤其是看到自序中的那首《沁園春·雪》時,他們的激動的表現與李秋並無什麼不同。
可以說,每一個有親手翻閱《三重門》的讀者最後都不出所料的選擇購買這本小說。
然而這種被宣傳而吸引而來讀者並不多。
楊洛是個新人,毫無名氣可言,再加上英華出版社的宣傳工作主要集中在江南省幾個大城市。網上的炒作雖然看似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過去的便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宣傳力並沒有轉換為銷售量,《三重門》的首日銷量少得可憐。
少到趙坤給楊洛打電話時,前幾日還豪情萬丈的語氣此刻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極具萎靡消沉之意。
「《三重門》首日銷量僅兩千冊,撲了……撲街了,小洛,!!!!!!!!!!!我們一敗塗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