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諾言(四)
蒙裳贏了。
事實上,蒙裳並未帶去虞戰,大晏也並沒有帶著太后前去。
虞家老爺子派他身邊的敖統領,郭元帥布下陷阱,等著蒙裳帶著假虞戰前去,要將大策派去交換人質的將領一網打盡。虞家老爺子早就猜到虞戰並不在李熠手中了。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那就是蒙裳對他的仇恨。
孤軍作戰的蒙裳,潛入虞家的陷阱,四百人對抗三千人,不講將這三千人盡數剿滅,反而還親手殺了郭元帥,活捉敖統領。虞家老爺子身前一下子就折了兩員大將。
「陛下!」凱旋而歸的蒙裳跪在李熠面前,有些激動。
他的情形還好,看起來受了不少傷,但眼下正在激動的關頭上,自然也顧不得了。
「好,蒙裳,快起!」李熠大喜,親自上前扶起蒙裳,「果然虎父無犬子,當真有蒙將軍昔日的風采。傳寡人旨意,從即日起,蒙裳升為將軍,仍然跟在陳元帥手下,受陳元帥調配。」
「臣,謝陛下!」蒙裳連跳數級,立下如此功勞當然值得受此封賞。
「蒙將軍,恭喜。」沈青陽揖手與他道賀。
蒙裳回禮,似乎感慨良多。錯開目光之時,沈青陽回過頭來看了看我,我向他點點頭,意在稱讚他的豁達。成人之事,必有容人之量,自身若無此本領,那麼如果和有此本領的人能夠成為情義之交,亦可互補自身不足。況且蒙裳與沈青陽之間,本來就難以成為有所爭鬥較量的不同勢力,若是二人能夠成為好友,於沈青陽而言並不是壞事。
我想,他們倆人的脾氣那麼相似,成為朋友也是時間的問題吧。
桃花一看到沈青陽,臉就紅了。
……
三日後,大軍逼到綽陽城下,此時距離虞家老爺子自立為大晏國君還不到百日而已。
虞家大勢已去,如今,只剩下萬餘人駐守此一城。
固然死守綽陽城,但終有彈盡糧絕之日。我們不急,慢慢耗……
「……從這幾點上我們加大駐兵把守,嚴防虞家殘黨死灰復燃,縱然除掉了虞家那位老爺子,但虞家的勢力不容小覷。」我在地圖上指下了幾個點,告訴他們。
「如果這麼耗下去,不只是城裡的虞家守軍撐不住了,城裡的百姓也撐不住了。」牧將軍說,「綽陽城裡的餘糧固然有限,又恰好冬日,又冷又餓,城裡的百姓耗不住多久的。不如下令攻城……」
「不可。」我制止了他攻城的念頭。「要知道,大晏在城中駐軍可還有一萬多人,要是虞家老爺子死撐到底下令抗擊,那麼受到威脅的仍然是城裡無辜的老百姓。三個月前他們可還是大策的子民,如此攻城,對他們來說傷害才是最大的。」
我相信,虞家老爺子好容易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位置,斷然是不會輕易讓開的。城裡虞家的叛黨自然也知道,只要大策的兵衝進綽陽城,他們就當真沒有退路了,那時候兩軍交戰對於大策並不算是有利,反而會把傷亡人數擴大到無法收拾。
「那依著王后所見,可有何妙計?」李熠身著戰甲,早已做好了帶兵沖在最前的打算。
「我們,不能讓綽陽城裡犧牲任何一個人。」我說,只要有人傷亡,那麼這場仗,輸的就是大策,這筆買賣可不划算。
「這,這是怎麼話說的,虞家叛黨死守綽陽城,根本不可能打開城門讓我們進去,乖乖處置他們。只要交戰,必定有所損傷,只能說,把傷亡人數減到最少罷了。」陳元帥說。
「不行,一個都不能犧牲。」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說法,「只要有人傷亡,後世記載之中必定將此一戰記錄在冊,陛下曾被虞家叛黨奪去大半江山的事,會成為一生的敗筆,就算是為了堵住攸攸之口,我們都必須不損一人的拿下綽陽城。」
「阿姐,說說你的主意吧。」青陽道。
「我的主意就是,繼續鎖城,大軍在外,對城裡的人來說,是一種壓力的極限。而他們要面臨的第二個難題是,綽陽城即將斷糧,屆時難免人心惶惶。莫說是百姓了,連城裡的叛軍都會動搖。而他們只有兩個選擇,一,一戰;二,投降。跟隨虞家叛變,他們自然知道大策攻入城內不會給他們留下活路,所以跟隨虞家奮力一戰才有可能讓他們逃過一劫。但是城外十萬大軍,城內只有萬餘人,哪怕是三歲的孩子都知道這一戰的結果如何。」我說,「所以,我們現在只要做到按兵不動,等著他們自亂陣腳,屆時城外傳出話進城,說是陛下歸城,特赦天下,如若能在此時歸順的叛軍,既往不咎。還有,派人運送些糧食過來,等在城外,自然會有人來為我們打開這道大門的。」
眾將默然,無不認同我這種作法的。
「王后所言極是,那就照王后的想法去做吧。」李熠下令。
又兩日,我們在大帳之中,都能聽到綽陽城裡的哭嚎聲,怕是再撐不住幾日了。李熠覺得時候到了,便讓人將我的原話傳進了城裡。很快,綽陽城裡蠢蠢欲動,連同往日守在城上的虞家將士都與以往表現不同。
李熠又讓人運了一百車糧食,放在城外二十丈之處。
只要城裡有人靠近城門,皆可從縫隙之間看到城外的糧食。
清晨放置,未過晌午城裡已經有所異動。過了午後,綽陽城裡的衝突愈發激烈。
正在我們商量接下來的對策之時。
綽陽城的大門開了一道縫,從綽陽城裡出來了一位使者前往大營談判。「請稟報大策國君,吾乃大晏使者,請求和談。」
李熠派人將此人請進大帳,他才向李熠欠身鞠了一躬,這恍然之間抬起頭看到了我,當時就懵了。李熠問,「你是何人。」
「微臣趙氏,是為大策與大晏的和談而來,大策國君心懷寬廣,不舍傷及綽陽城無辜臣民性命,大晏國君欣賞非常,特讓臣送來和書,望以此化解大晏與大策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