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
眼見山下局勢不對,馬胡當即決定派上所有力量,畢其功於一役,就是靠一波漢軍抵抗不住的衝擊來徹底破了漢軍的車陣之術。
這一刻,馬胡準備速戰速決,直接憑著人數上的優勢衝垮漢軍。到時候,拼人命,堆也能將山下這群人數少的漢軍堆死,即使他們有著武器裝備上的優勢,也一樣難逃失敗下場。
「喔……喔……殺!」
殺聲四起,山上剩下的被馬胡留著護衛自己的數百叛軍,舉著兵器相互呼喝著衝下山來,和山下早先進攻漢軍的叛軍匯合一處。在有了主帥馬胡的親自下場后,原本因為漢軍車陣的消磨而降低的士氣又為之一振,在一次洶湧向漢軍襲來。
此刻的山上,明顯只能作為軍師,卻沒有多少戰鬥力的秦川,望著亂鬨哄的己方,眉頭不由死死皺起,這等軍隊還想反漢自立,真是不自量力。
秦川心中不由暗道,這些泥腿子組建的軍隊到底只能當亂賊一般的叛軍,誠然,他們之中不乏有許多悍勇異常的江夏蠻人,而且經過連番攻城略地,也算是參加過萬人會戰,可是這軍隊陣型依舊是糟透不已。
可惜了,己方叛軍里沒有什麼精通兵法軍陣的人才,即使大首領黃穰,雖然學問不俗,但也不是特別精通兵法韜略,自然也很難調教得出令行禁止的虎狼之士。
看來自己也得為自己留條後路,別榮華富貴沒跟著黃穰享受到,又把自己搭進去。不由得,秦川望向山下的漢軍,眼中流露出莫名意味,只是他身邊緊緊護衛他的幾百弓弩兵,自然不知道他這心思,否則說不得當場把這有有二心的反骨仔射殺了。
其實秦川之所以會對叛軍失望,也是因為這些弓弩兵,確切的說是這些弓弩兵的「弓箭和弩矢」。想想看,馬胡帶著近兩萬的叛軍出征,手下就只有幾百弓弩兵,甚至他這兩萬叛軍,還有人在用庖丁用的菜刀之類作為武器,甚至於依舊有人在用木棍,由此可見叛軍的軍事物資緊缺到什麼地步。
漢軍好在馬胡所率領的叛軍弓弩兵只有幾百人,否則如果此刻有數千弓弩兵,萬箭齊發之下,漢軍即使靠著木車以及覆蓋全身的鐵甲作為保護,那漫天的箭矢起碼也要造成漢軍在狹小的山下損失千餘人以上,這損失對於現在因為從山上滾落的滾木礌石的緣故,只剩下三千人的伏泉來說,可是承受不起的。
之所以江夏的叛軍守城進攻多依賴他們繳獲搜集製作來的火油罐頭,除了因為叛軍多數只擅長單打獨鬥,對正面決戰很難有把握取勝以外,更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本身的軍械就十分不足。甚至於這次黃穰在攻克江夏郡郡治西陵周圍四縣后,卻頓兵西陵城下,也是這原因,實在是西陵城內的漢軍無論是兵員、軍械、糧食都不缺的,有郡署源源不斷的武庫、糧庫供給,叛軍攻城無非是強行添加傷亡而已。
因此,在無法攻破西陵,難以殺向荊州的富庶之地南郡、江陵等地之後,黃穰便改變主意轉道往他家鄉廬江攻去。這一次,他吸取了前面的教訓,不在糾結於一縣一地的得失,而是直奔廬江郡治舒縣而去,畢竟與那些小縣城的繳獲相比,一郡郡治裡面的戰利品顯然是多的可以將他手下的兵馬全部裝備起來。
畢竟,漢朝各郡都有自己郡武庫,基本都在郡治周圍,當然這可不是漢朝一縣的小武庫可比的,這些郡武庫裡面的武器,全部拿出來,裝備一支數萬人馬的大軍完全不成問題。這也是漢朝各郡,除非必要,不然寧願看著郡治周圍諸縣被禍害,也不會及時發兵相救的原因,終究與那些縣城被叛軍攻破相比,郡治被攻破,除了地方顏面無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方郡署武庫的兵器實在是太多了,長兵短刃,無一不全,甚至漢軍的利器,床弩之類的強弩也有不少。假如這些被賊人擁有,那之後所帶來的災難是比區區幾個縣城被攻克更加可怕的。
雖然現在大漢自世祖光武帝裁撤天下材官之後,各郡國武庫已經不像前漢那樣年年都大規模製造運輸兵器了,但隨著大漢歷年來的積累,各郡國武庫的兵器數量依舊不可小覷。加之,漢承秦制,大漢各郡國對於武庫里的管理極嚴,除了日常的軍械保養,防止武器會因為時間日久而被破壞以外,還對兵器有著專門的整理標記,誰沒保養好或者遺失就找誰,完全保證了兵器的安全和完好。
所以,對現在急需要兵器來徹底為自己手下兵卒換裝的黃穰來說,既然錯失了江夏郡郡治西陵縣的武庫的機會,那麼這次去廬江郡舒縣,就不能浪費舒縣的武庫,只要拿下舒縣,他的軍隊就將徹底變了樣子。到時候,即使沒有名將幫他操練兵馬,僅憑他手下兵馬的人數,黃穰也有信心,靠著以戰養戰練出一隻精銳。
山下,漢軍依附著各自身邊的木車,三三兩兩的靠在一起結陣,對於那些兇猛衝來的叛軍凜然不懼。經過了剛才初次的和叛軍的短兵相接,漢軍此刻對於車陣拒敵已有心得,加之靠著車陣,遠遠殺傷了數倍於己的叛軍,士氣和軍心已從剛剛在山下被叛軍伏擊,從他們的滾木礌石以及箭矢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倒是對叛軍再次提升的攻勢沒有太多畏懼。
在靠著木車的掩護,又一次躲過了叛軍弓弩的射擊后,面對已然將至的叛軍,漢軍如同剛才一樣,在車后的漢軍拿出手中的弓弩對著叛軍直射,前面的漢軍則拿出長矛大刀,在木車之間將一個個首先衝進來的叛軍砍殺刺死。
當然,叛軍人數眾多,各處的漢軍在造成叛軍數十人傷亡后,就被氣勢猛增的叛軍沖入車陣內。漢軍只能一邊後退,一邊拿出大盾和長矛組成一種移動的「拒馬」,作為保護後方弓弩兵的移動城牆,好讓那些弓弩兵利用遠程武器不斷打擊著密集而來的叛軍。
漢軍後方,山腳中間的一處安全形落,伏泉在十餘名手持大盾長刀的兵卒保護下,死死的盯著前方局勢,他知道,反攻的機會馬上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