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皇戚> 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

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

  兩日後,一支陣容不整的「叛軍」兵卒,陣型看似懶散,實則內中兵卒個個都是警醒異常,在這支軍隊四周,還有不少游騎來回尋探,四周也是布滿了侯騎斥候探查,有心人一眼便可看出這支「叛軍」完全不似真正的叛軍。


  「叛軍」中軍,一披散頭髮,半敞開著身上有些破爛衣衫的年輕小將,正與身旁數名騎馬的漢子討論事情。那些漢子也和這年輕小將一樣,敞開衣服,披散頭髮,其中一紅臉漢子有一撇長須甚是醒目,當然,在他們半敞開的衣服裡面,都穿著黑色的鐵甲,裡面都是漢軍的制式盔甲。


  那年輕小將自然不是別人,正是帶兵前來支援的伏泉,身邊的幾名漢子卻是關羽等幾名將領,他們之所以這般打扮,也是為了不暴露身份。其實不止是他們,整個漢軍三千兵卒都是如此隨性卻別有深意的叛軍打扮,為了就是不讓隨時可能出現的叛軍有所懷疑,畢竟,眼若是清一色穿著漢軍制式盔甲,那無疑會顯得太過張揚,已經扮過一次叛軍的他們對此自然是有些駕輕就熟了。


  自從出了樅陽,直往舒縣救援后,伏泉這一支兵馬便一直小心謹慎,因為事先派來探查的候騎斥候,偵查到黃穰竟然派了不少兵馬在舒縣南部數百裡外駐守。因此,作為大軍先鋒的嚴顏在探路時便得到授意偽裝好,為後面的大軍尋找一條不容易遇到叛軍的路線,否則若是伏泉出了樅陽后便不管不顧,一股兒腦的往舒縣急行軍,肯定會被叛軍發現,最終他麾下這支漢軍的下場只能被人數比己方多了不知多少的叛軍纏住,到時候能不能脫離都會成問題。


  因此,才有了適才伏泉又命令麾下兵卒假扮叛軍行軍的一幕,畢竟,如果半路上就被叛軍發現,那他還怎麼救援,所以必須要避免被叛軍發現。


  這些被黃穰派在舒縣南部的叛軍兵卒,自然是伏泉火焚叛軍屯糧處守衛糧草的那些叛軍兵卒,加上後來前來救援的幾部叛軍兵馬,足有萬餘人。


  他們駐紮在這裡,卻是因為黃穰怕這些兵卒中有知道大軍糧草被焚的具體內幕,如果讓他們留在大軍里,自然很難實行他的封鎖糧草被焚后,不能供給大軍很長時間的消息,所以為了確保消息不會走漏,黃穰便派他們搜捕伏泉這支漢軍后,一直讓他們駐紮在此地,名為搜捕漢軍殘餘,防止大軍屯糧處再被襲擊,實則就是將他們孤懸於外,圈禁於此,不讓他們將不利的消息傳遍整個叛軍大營里。


  一路上,即使伏泉令各部一定要小心謹慎,但還是遇到了幾波叛軍游散的巡邏搜捕的小隊兵卒,好在這些叛軍里沒有那夜伏泉闖入叛軍屯糧處的「熟人」,否則說不定他派秦川等熟知叛軍各部的兵卒前去交談應對時,會被認出從而徹底露相。


  當然,就是秦川那些人,現在與叛軍交談也不敢用本身的真名了,畢竟此時此刻,叛軍肯定早就讓黃穰傳遍了秦川這個叛軍反骨仔的大名了,據說黃穰為了索取秦川的首級,特地開出了十萬錢的代。伏泉在知道這消息后,雖然也不知這消息真假,但還是用此好好笑話了秦川一遍,說他這個大漢太守還不如秦川這個無名文士,真是枉費做官了,因為據傳黃穰給自己開出的只是八萬錢的價格而已。


  雖然這一路有些小心翼翼,膽戰心驚,但是好在大軍好事有驚無險的騙過了那萬餘叛軍的監控,或許那些叛軍恐怕自己也不會信,本來已經遁逃的漢軍又一次玩一出「以假亂真」,騙過他們往舒縣而去。


  不過,伏泉相信,叛軍這麼狂妄,也與他們跑入山林之中,組織部隊前往深山裡抓捕逃亡百姓有關。因為他曾經親眼看到那些巡邏的兵卒在用繩子將一些神情不安的青年丁壯綁住,強制拉他們入軍,叛軍的木車上還放著搶來的財物糧食。更有甚者,有的木車上還有幾名哭哭啼啼的女子,看她們的衣著肯定是被搶來的,有的女人衣服都被撕爛了,凌亂的面容和痛苦的神情顯然早就被叛軍兵卒凌辱過了。


  或許這便是這支吃了虧的叛軍依舊不警醒,見到伏泉這支軍隊沒有詳細調查的緣故。當然,這更是所有打著正義旗號起義的叛軍,最終這其中的多數起義,無疑都失敗的主要原因,一個政權如果軍隊沒有嚴格的軍紀,最終只會因為無道而失去民心軍心。


  「前面不遠便是舒縣,若是無誤,吾軍當在午後到達。」黃忠拿著手中的地圖,望向北方,正聲說道。


  「嗯!」伏泉應了一聲,隨後對身後道:「速令各部侯騎,小心探查,勿不可暴露大軍東西。」


  「諾!」


  隨著齊齊的一聲大聲應「諾」,伏泉身後便有數名騎士駕馬離去,前去傳令,通知各部斥候。從樅陽離開后,伏泉也是早早就搜颳了樅陽一城的馬匹。不僅不用自己在受那連日赤腳行軍之苦,還為大軍又湊了一支可堪一用的斥候游騎,雖然南方的馬匹肯定不會是上等的馬兒,但是至少自己能靠著這些馬匹的機動性,保證大軍不會被輕易發現。


  漢軍大軍越往前走,伏泉眼中就越凝重,倒不是說路上遇到了叛軍而被發現,卻是因為北方的天空之上,不斷冒起濃煙,越往近看,越能看到那些濃煙雖然是不斷飄散,但是他卻一直散不完,反而是越來越多。


  看到這一幕,伏泉心中自然明白那可不是普通民家燒飯做菜的炊煙,畢竟現在一不是吃飯時候,二是現在舒縣治下因為叛軍肆亂,哪裡還有多少百姓安然待在家中吃飯?因此,這些煙霧不是炊煙的話,那就只能北方的舒縣縣城飄起的戰火硝煙。


  抬頭看那煙霧這麼濃厚,顯然舒縣的守城戰一定是十分激烈,也不知那陸康到底能不能守住,伏泉心中越發擔憂起來。雖然記憶里,這陸康也算是個守城專家,在袁術大軍重重圍困下,以弱勢之兵苦苦堅持很長的時間,但是畢竟隨著自己到來,一切都在改變,也不知這新上任在廬江郡內毫無根基可言的陸康,到底能不能堅持下去,若是堅持不下去,那自己該何去何從呢?

  不過,隨著大軍離舒縣越來越近,斥候所傳來的消息卻是漸漸讓伏泉心安,因為據斥候探查的消息,舒縣城頭至今未讓叛軍攻破,黃穰大軍甚至為此全軍出動,只留下少量兵馬看守叛軍大營而已。


  午後的戰場之上,黃穰的叛軍還在城下和陸康的漢軍廝殺,殺聲遍天,無論是攻城的叛軍還是守城的漢軍此刻都是殺紅眼了,誓死要把對方徹底消滅。城下已經堆滿了血紅的屍體,已經無數惡臭之氣傳來,在這盛夏的炎熱天氣里,那些死屍腐爛速度是極快的,有的屍體早就腐爛成了黑色,上面還有無數蠕動的蛆蟲在徘徊,甚是噁心,但也足可見戰事的殘酷。


  遠處,伏泉帶著黃忠、徐晃並十幾個兵卒,潛伏於舒縣城南一處被砍伐大半的樹林里觀望戰場。這樹林里許多原本參天的大樹,現在只剩下露著年輪的樹根了,上面的枝幹不用猜想肯定是被叛軍砍了打造攻城器械了。


  幸好,黃穰大軍沒有把這一片全部砍了,否則伏泉他們還找不到一處隱蔽的好地方觀察如今戰場的形勢。雖然因為叛軍大概是南方有己方部隊駐守,所以四周撒開巡查的斥候很少,使得外人在此遊盪很少遇到叛軍兵卒,相對安全,不過即使如此,伏泉也不敢掉以輕心,不然的話,誰知道會不會運氣不好碰到遊走的叛軍兵卒,要是暴露了自己,那可不就虧了?


  至於伏泉麾下的大軍,此刻還在數里之外的一處山陵隱秘處潛伏,這幾日走了這麼多的山路,伏泉是第一次由衷的感謝這多山陵的南方,否則,他一時之間還真找不到適合隱藏自己麾下那三千兵卒的地點。


  遙望遠處的舒縣城頭,雖然叛軍此起彼伏的攀城血戰,但是漢軍仍舊死死的把守城頭,不時將零星攀登城頭的叛軍兵卒擊退,趕到城下。只見得無數木頭橫飛,箭矢漫天,加之各種金汁、火油之物傾倒,不時還有大火升騰,兩軍兵卒此刻似乎顧不得其他,在他們眼中好像只有手中的兵刃一樣,頭腦里只有將對面的敵人徹底消滅,宛如一個個沒有任何意識的肉搏機器一般,戰況空前慘烈。


  坦白來說,伏泉感覺這是自己這一世以來,見到的最慘烈的攻防戰,那個城頭宛如修羅地獄一樣,成為了人命絞肉機般的存在。即使他在幽州和鮮卑人打,在益州和板楯蠻人打,都沒有這樣的慘烈,因為無論是鮮卑人和板楯蠻人都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和自己死磕,他們戰爭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奮鬥而已。


  可是這揚州的黃穰大軍,卻根本不是如此,伏泉知道,那些叛軍的兵卒多數都是為生活所迫,受地方豪強、貪官污吏盤剝過甚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的,加之又有漢人與蠻人之間一些不合調和的民族歷史原因,使得他們的造反起義已經不只是為了利益而奮鬥這麼簡單,他們是在拚命死磕,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得那生存的一線希望,可以說一旦打起來就是要和敵人不死不休。


  這一點才是叛軍最恐怖的地方,人在到了被逼到絕路的地方,就會爆發出無限的力量。即使現在對面的叛軍有武器裝備和作為攻城者的天生劣勢在眼前,但這樣也根本不會讓這些為了生存而拚命的叛軍後退,反而是更加拚命,因為他們是為了生存而戰。


  小民從來不可輕,這是歷朝歷代都應該認識到的真理,可惜的是,總有當權者將它遺忘,最終會造成小民的集體拚命反抗,從而導致王朝的毀滅……


  「明公,叛軍大營兵馬不多,可否襲之,以援舒縣?」身邊的徐晃指著叛軍身後的一處顯得空曠的營寨說道,伏泉望之,雖然離得遠,但還是可以看出大營里的空曠。


  只見那大營里其實來往之人不少,可是真正手握兵器的男性兵卒卻是很多,而且那些來往的人多數似乎都是婦孺,此刻都在翹首遠望舒縣的城頭的戰事,想來這些都是攻城的叛軍家屬。畢竟,這些叛軍說到底就是一支泥腿子出身的流民部隊,許多人起義前都是拖家帶口的,這時候男人出去打仗,女人和小孩自然是留在營地里。除非黃穰真的徹底喪心病狂,要讓那些女人孩子去當炮灰攻城,才會這麼干。


  當然,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人這麼干過,至少侵略的異族這麼乾的也不在少數,匈奴、鮮卑、遼、金、元、清侵略中原,也都這麼干過,他們用漢族的鮮血去完成侵略的霸業,最後靠著一堆跪舔的文人洗白,成就讚揚大一統的樂事,人為的解釋成民族融合不可避免的犧牲,真是可笑之極。


  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文人最是無恥,當朝宣傳的政府也是漠視之極,歷史也就如一個剝光的娘們,任人糟蹋使用了。


  閑話少扯,伏泉見那營寨里除了婦孺以外,也就只有少許的老弱兵卒守大營,心中已有定論,既然黃穰留下這麼大的一個破綻給自己,那他也就不介意來一出圍魏救趙的大禮,送給他了。


  「走,集結兵馬,破營!」一聲令下,伏泉當先離去,往自己麾下大軍的匿藏之所離去,其他人隨後跟上。


  此時也不許伏泉多說什麼,正常人見到現在舒縣的戰事,也會知道該如何選擇破局的,不去趁著叛軍主力不在大營的時候,燒了他的營寨,難道要直接和那些殺紅眼的人數是己方數倍的叛軍肉搏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